政务公开
常德市教育局2014年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14-02-20 09:20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常教发〔2014〕1号

 

关于印发《常德市教育局2014年工作

要点》的通知

 

各区县市教育局,常德经济开发区社会事务管理局,西湖、西洞庭管理区教科文局,柳叶湖旅游度假区、桃花源旅游管理区(筹)宣教局,市直各教育单位,局机关各科室:

现将《常德市教育局2014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常德市教育局

2014年2月19

 

 

 

 

 

 

常德市教育局2014年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以推进教育强市建设为目标,大力实施“教育三年攻坚计划”,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教育环境,强化教育管理,提升教育品质,打造教育品牌,继续保持我市教育在全省的领先位置,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程度,为加快推进我市新常德新创业做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

1.普及程度: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82%以上,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比例达到65%;九年义务教育年巩固率达98%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2%以上,主要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年;中等职业学校年招生数占全市高中阶段学校年招生数的比例在去年基础上有所提高。

2.办学条件:全面启动“教育三年攻坚计划”,完成非完全小学和教学点改造88所;配套农村寄宿制学校130所;启动市城区小学新建5所,启动中小学改扩建14所;新创建普惠性幼儿园50所,启动市第一幼儿园分园建设;重点建设市级示范性中职学校4个、市级特色专业7个;重点建设市级骨干民办学校10所,力争5所入围省级骨干民办学校建设项目;力争全市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都有简单实用的校园网,全市中小学宽带上网率达到80%以上;有2-3个区县市建成教育城域网并投入使用,市直学校60%以上的学校完成标准化实验室建设。

3.教育质量:普通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率分别达100%、100%、95%以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科及格率、高考录取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二本上线率达80%的学校达到5所,各类学科竞赛成绩稳中有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工作保持全国领先;中职学校学生技能抽考合格率保持在80%以上,参加全省职业技能大赛成绩继续保持领先位置。

4.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教育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工作待遇,重奖突出贡献教师,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继续开展“名师工作室”建设,推荐评定一批特级教师,逐步建成一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梯次结构的名师队伍;教师“国培计划”和省级培训完成比例达到100%,组织教师专业培训2万人次,校本培训开展面达100%。

5.内部管理:教育管理进一步加强,教育行为进一步规范,教育行风进一步好转,教育形象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更加满意;教育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年内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三、主要工作任务与措施

(一)坚持以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扎实推进教育强市建设

1.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统一部署,分别在局机关、大中专学校和全市教育系统全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通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着力解决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以及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为加快我市教育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组织保证和精神力量。

2.加快各类学校现代化建设步伐。以实施“教育三年攻坚计划”为契机,牢牢把握新常德新创业为教育事业提供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增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编制实施“教育三年攻坚计划”的专项规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各阶段工作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农村学校改造、城区学校扩容提质、职业教育发展和全市学校数字化建设。

3.进一步强化教育创强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创建工作氛围;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完善各种考评考核和奖励办法;加强教育强市工作的调度、督查与考核,有序开展教育强县(市区)申报和验收工作;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改革机制改革,进一步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确保教育投入不断增长;强化建设教育强市成员单位的工作责任,启动第二轮市直部门单位对口援助农村薄弱学校工作。

4.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工作。启动部署省政府第三轮“两项督导评估”工作,完成全市第二轮最后一批市级示范性高中学校督导评估工作;修订完善各类办学水平评估细则,继续做好全市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市级示范性幼儿园、乡镇公办幼儿园和中小学办学水平督导评估,推进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扎实做好2014年度教育强市考核工作;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队伍及制度建设,依法推进教育督学责任区工作,年内召开全市督学责任区现场会。

5.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实施全市教育数字化建设工程,全面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继续做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工作,加强对教育资源的应用与开发,做好新建管理信息系统的人员培训、数据录入和应用,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做好教育部和省教育厅信息化试点项目申报、建设和研究;进一步加强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教育网上服务水平,做好网络信息安全与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继续开展网络信息管理人员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加强网站通讯员队伍建设。

(二)坚持以优质均衡特色为标准,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6.优先发展学前教育。以县市区为单位,编制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市完成50所普惠性幼儿园的建设任务,其中新建、改扩建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12所,创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38所;启动市第一幼儿园分园建设,在市城区逐步实现“一社区一普惠园”,完成11所社区普惠园创建任务;做好贯彻和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学习、宣传和实验工作,加强幼儿园常规管理,全面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和完善全市骨干幼师和幼教专家库,形成骨干教师定期培训和下乡指导机制,幼教从业人员参加县级以上培训比例达到30%;加强学前教育机构基本信息采集,强化普惠性幼儿园的监督、管理和考核,完善评价评估管理和退出机制;继续实施省、市级示范园与农村薄弱幼儿园结对扶助计划,制定幼儿园分类定级的各项标准,完善各种考核评估体系,创建一批优秀乡镇中心园和优秀普惠性民办园。

7、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实施农村学校改造攻坚工程和城区学校扩容提质工程,年内完成非完全小学和教学点改造88所,配套农村寄宿制学校130所,启动市城区小学新建5所,启动中小学改扩建14所;开展“美丽校园”创建活动,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和道路硬化,中小学学校建设逐步实现规划设计优良、工程质量优质、校园环境优美;继续推进校安工程、初中工程、薄弱学校建设工程、教师周转房建设试点工程等项目建设,改善农村初中学校办学条件;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并逐步扩大补助标准和实施范围;建立区域内教师交流制度,开展送教下乡、送培下乡等活动,鼓励支持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继续实施市直学校阳光招生政策,严格控制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

8.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全市职业教育品牌工程,加快建设市级示范校和特色专业;对县市区政府职业教育工作实行专项督导评估,落实各职能部门、职教成员单位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年内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继续抓好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加快“智慧谷”职教项目建设,构建市直以高职为主、区县以中职为主的职业教育办学体系;实行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目标责任制,进一步拓宽中职学校招生渠道,稳定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切实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加强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项目建设和管理,不断改善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继续实施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校长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各职业学校的发展内涵。

9.加快普高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大力加强学校特色建设,推动学校进行特色高中改革试验,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内涵发展;适应城区扩容发展的需要,加大市直高中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力度,初步形成布局合理、配置科学的市城区高中教育体系;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自主权,探索建立多途径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扩大优质高中覆盖面;创新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加大对优质高中的奖励力度,确保学考、高考成绩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10.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和成人社区教育。重点支持高职院校高尔夫专业、医卫专业、农林水产专业和汽修专业等品牌,形成品牌专业集群;大力支持并推进湖南同德职业学院新校区建设,争取年内顺利升本并招生;整合常德财经学校、汽车机电学校资源,支持常德财经学院的申办工作;加快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建设;以常德广播电视大学为平台,充分发挥其常德社区大学和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心的作用,积极构建社区教育体系,抓好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建设。

11.扶持发展民办教育和特殊教育。认真落实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出台民办学校(幼儿园)教师社会保险财政补助实施办法;加强民办学校各项基础建设,促进民办教育各类优质资源不断扩大;进一步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加大对学校教学常规和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推动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开展省、市级骨干民办学校创建和申报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继续推进民办学校进入教育文化科技园工作;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扶助机制,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促进市特殊教育学校加快特色办学,提升办学水平和影响。

(三)坚持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2.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大力开展全市学校“创新校园”创建活动,积极打造“创新课堂”、“创新社团”,培养一批“创新校长”、“创新教师”、“创新学生”,进一步提升学校文化建设品质;以创新校园为主题,举办全市第五届校长论坛;加强学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学校文化精品项目和精品工程;全面推进农村学校文化建设,继续扩大学校文化建设覆盖面;加强对学校文化建设成果的宣传推介,进一步扩大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

13.推进课程改革工作。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标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估体系;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推广“合作开放、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大力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和管理;加强研究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市、县、校三级教研网络,积极开展教育学会和专业理事会活动;加强校本教研工作,继续开展课改样板校创建活动,打造高素质的教研团队,以教研带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高考制度的研究,积极推进高中课程改革。

14.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和“节粮、节水、节电”教育活动,大力推进“快乐德育”,丰富德育实践活动内容,加大德育队伍建设力度,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推进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加强设施配套与队伍建设,有效发挥心理辅导教育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关工委在培养教育青少年工作中的作用;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和校外教育工作,进一步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创建家庭教育示范县市区。

15.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认真开展中小学阳光体育活动,组织全市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联赛,协调做好省十二届全运会参赛工作;组织体育课教学专项督查、体育教学研讨等活动,规范中小学体育常规教学;开展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督导检查,继续抓好“放心食用油工程”和学校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省、市级示范食堂创建工作;开设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做好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和疾病防控工作;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抓好国防教育进课堂工作,举办全市中小学生“三独”比赛和书法、绘画、摄影作品比赛。

16.改进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围绕服务于教育教学、学校和师生,扎实推进勤工俭学工作转型;切实抓好劳动实践示范基地提升提质工作,不断丰富劳动实践基地内涵,为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改善师生生活服务;稳步推进学校责任险、实习险投保工作,进一步强化“投保监管,案件理赔,风险防控,服务保障”等机制建设;加强学校食堂、商店管理,稳步推进学校后勤制度管理改革;加强教辅资料、学生饮用奶和学生校服市场监管,进一步规范教育消费市场服务行为;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开展节约型、环保型校园建设。

17.加强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加强中小学教育装备管理及实验教学工作,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教研活动,搞好省级标准化实验室建设。

18.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认真抓好语言文字宣传工作,组织开展第十七届推普宣传周活动;进一步指导中职学校开展学生普通话培训测试,组织好普通话测试员的继续教育,扎实开展语言文字水平测试工作;举办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和“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继续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和规范汉字书写、中华经典诵读特色学校创建活动。

(四)坚持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切实增强教育发展内在动力

19.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以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为抓手,继续开展好学科专业知识培训、校本培训、学历培训和各种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大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培训力度,积极完成国家和省级骨干教师送训任务,继续选拔一批优秀中青年校长和骨干教师采取高级研修、学历培训和各种挂职、海外深造等形式进行重点培训;挂牌建设并重点支持一批“名师工作室”;完善教师培训管理,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创建一批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培训基地;认真做好特级教师的推荐评选工作,加强对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的工作考核,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做好教师对口援教工作;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调整补充部分学校班子及后备干部;做好局机关干部的竞岗轮岗工作。

20.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师补充机制与结对交流机制,全面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均衡配置改革;继续抓好免费师范生、农村中小学教师定向培养工作和服务期满特岗教师转录工作,确保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深化教师绩效制度改革,完善教师考核激励机制,提高骨干教师及班主任待遇,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2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的政治意识、法制意识和纪律意识;建立教师师德档案,加强教师师德考核,进一步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监督和奖励制度;加大优秀教师典型的推介力度,重点宣传优秀教师典型事迹;开展歧视体罚学生、索礼吃请、家教家养等违纪违规行为的专项治理活动,严肃查收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定的行为,进一步整肃校风、教风。

22.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充分发挥各级教育工会组织的作用,积极实施“教师健康工程”,建立健全特困教师帮扶长效机制;壮大各级教育基金会实力,发挥各级基金会作用,大力开展“爱烛行动”和困难师生帮扶慰问等活动;加快农村边远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逐步改善教师的居住条件;认真做好老干部、退休教师的管理服务工作,支持关工委、史志办和老科协教育分会工作。

(五)坚持以人民满意为宗旨,切实提高依法治教水平

23.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全面落实国家资助项目,认真做好各学龄段学生各类公益资助项目,确保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继续做好社会捐资助学工作,确保家庭困难学生应助尽助;继续抓好市县两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省级标准化机构创建工作,确保武陵、汉寿、石门、柳叶湖年底验收合格;加强资助工作队伍建设与学生资助工作研究,力争全市年内在省级专项课题研究方面实现突破。

24.严格规范中小学(幼儿园)办学行为。坚持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禁止义务教育阶段举办和变相举办重点校、重点班;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办学行为的管理,对违规招生、办班、补课、订购教辅资料以及强制学生在校消费搭餐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实行重点监管;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学常规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切实减轻师生课业负担;继续加强教育收费治理,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健全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长效机制。

25.认真抓好招生考试工作。加强考试安全工作组织领导,结合实际制定各类教育考试工作、组考工作方案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发挥招生考试委员会统筹协调机制作用,开展相应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维护和考务指挥系统维护,保证运行正常;落实精细化管理,加强考纪考风建设,对国家教育招生考试出现失泄密,有组织舞弊、重大安全事故、重大工作失误的,实行一票否决与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各类国家教育考试公正公平。

26.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县市区和各大中专(职)学校就业机构建设;健全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长效机制,以更大力度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采取供需见面、校企联动、市场考察等方式,进一步拓宽和畅通毕业生就业渠道;加强对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的监测和统计,切实做好教育人事代理工作,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27.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对教育系统党员干部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加强对落实中央、省、市作风建设各项规定的监督检查力度,健全系统内“三重一大”事项报告制度;深化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深入开展廉洁文化进机关、进校园活动,评选表彰一批廉洁文化示范学校;加大对教育财务收支审计的力度,切实做好各种教育专项资金审计和教育经费预决算审计;深入开展基建项目的全过程审计,加强教育内部控制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学校食堂利润审计,建立对民办学校和教育团体组织的审计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内审人员岗位资格制度,抓好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工作;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工作的监管。

28.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教。深化教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教育行政执法制度,做好教育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监督、行政复议等工作;重视支持教育工会工作,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大力加强教育阳光服务平台建设,继续推进党务、政务和校务公开;认真做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切实加强本系统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落实好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

29.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继续推进学习型服务型机关建设;进一步规范机关内部权力运行,加大对干部工作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完善各项规章,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加强教育宣传工作,进一步营造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规范教育行政许可工作,加强教育窗口建设,进一步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建设。

30.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抓好学校安全教育,开展应急演练活动和安全知识测试,不断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加强学校“三防”建设和管理,构建学校安全工作体系,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进一步规范学校安全管理;稳步推进接送学生车辆安全管理,确保学生乘车安全;全面落实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制度,形成全员抓安全的良好氛围;对校园及周边综治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强化师生人身安全管理和重点问题整治力度,提升平安校园建设水平。

31.加强信访稳定工作。积极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民调工作,从源头上减少教育系统不稳定因素;建立重大舆情应对处置机制和重要事项处理协调督办机制,统筹处理各种来电来信来访及网上投诉举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落实办理责任追究制度;加强与各级信访维稳部门的联系,妥善处理各类遗留问题;坚决防止违法犯罪分子、仇视社会人员、“精神病”患者制造校园暴力事件;做好特殊时期的维稳工作,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开 > 政务公开 > 工作要点

常德市教育局2014年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14-02-20 09:20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常教发〔2014〕1号

 

关于印发《常德市教育局2014年工作

要点》的通知

 

各区县市教育局,常德经济开发区社会事务管理局,西湖、西洞庭管理区教科文局,柳叶湖旅游度假区、桃花源旅游管理区(筹)宣教局,市直各教育单位,局机关各科室:

现将《常德市教育局2014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常德市教育局

2014年2月19

 

 

 

 

 

 

常德市教育局2014年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以推进教育强市建设为目标,大力实施“教育三年攻坚计划”,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教育环境,强化教育管理,提升教育品质,打造教育品牌,继续保持我市教育在全省的领先位置,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程度,为加快推进我市新常德新创业做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

1.普及程度: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82%以上,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比例达到65%;九年义务教育年巩固率达98%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2%以上,主要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年;中等职业学校年招生数占全市高中阶段学校年招生数的比例在去年基础上有所提高。

2.办学条件:全面启动“教育三年攻坚计划”,完成非完全小学和教学点改造88所;配套农村寄宿制学校130所;启动市城区小学新建5所,启动中小学改扩建14所;新创建普惠性幼儿园50所,启动市第一幼儿园分园建设;重点建设市级示范性中职学校4个、市级特色专业7个;重点建设市级骨干民办学校10所,力争5所入围省级骨干民办学校建设项目;力争全市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都有简单实用的校园网,全市中小学宽带上网率达到80%以上;有2-3个区县市建成教育城域网并投入使用,市直学校60%以上的学校完成标准化实验室建设。

3.教育质量:普通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率分别达100%、100%、95%以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科及格率、高考录取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二本上线率达80%的学校达到5所,各类学科竞赛成绩稳中有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工作保持全国领先;中职学校学生技能抽考合格率保持在80%以上,参加全省职业技能大赛成绩继续保持领先位置。

4.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教育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工作待遇,重奖突出贡献教师,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继续开展“名师工作室”建设,推荐评定一批特级教师,逐步建成一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梯次结构的名师队伍;教师“国培计划”和省级培训完成比例达到100%,组织教师专业培训2万人次,校本培训开展面达100%。

5.内部管理:教育管理进一步加强,教育行为进一步规范,教育行风进一步好转,教育形象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更加满意;教育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年内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三、主要工作任务与措施

(一)坚持以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扎实推进教育强市建设

1.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统一部署,分别在局机关、大中专学校和全市教育系统全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通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着力解决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以及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为加快我市教育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组织保证和精神力量。

2.加快各类学校现代化建设步伐。以实施“教育三年攻坚计划”为契机,牢牢把握新常德新创业为教育事业提供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增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编制实施“教育三年攻坚计划”的专项规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各阶段工作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农村学校改造、城区学校扩容提质、职业教育发展和全市学校数字化建设。

3.进一步强化教育创强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创建工作氛围;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完善各种考评考核和奖励办法;加强教育强市工作的调度、督查与考核,有序开展教育强县(市区)申报和验收工作;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改革机制改革,进一步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确保教育投入不断增长;强化建设教育强市成员单位的工作责任,启动第二轮市直部门单位对口援助农村薄弱学校工作。

4.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工作。启动部署省政府第三轮“两项督导评估”工作,完成全市第二轮最后一批市级示范性高中学校督导评估工作;修订完善各类办学水平评估细则,继续做好全市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市级示范性幼儿园、乡镇公办幼儿园和中小学办学水平督导评估,推进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扎实做好2014年度教育强市考核工作;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队伍及制度建设,依法推进教育督学责任区工作,年内召开全市督学责任区现场会。

5.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实施全市教育数字化建设工程,全面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继续做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工作,加强对教育资源的应用与开发,做好新建管理信息系统的人员培训、数据录入和应用,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做好教育部和省教育厅信息化试点项目申报、建设和研究;进一步加强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教育网上服务水平,做好网络信息安全与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继续开展网络信息管理人员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加强网站通讯员队伍建设。

(二)坚持以优质均衡特色为标准,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6.优先发展学前教育。以县市区为单位,编制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市完成50所普惠性幼儿园的建设任务,其中新建、改扩建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12所,创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38所;启动市第一幼儿园分园建设,在市城区逐步实现“一社区一普惠园”,完成11所社区普惠园创建任务;做好贯彻和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学习、宣传和实验工作,加强幼儿园常规管理,全面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和完善全市骨干幼师和幼教专家库,形成骨干教师定期培训和下乡指导机制,幼教从业人员参加县级以上培训比例达到30%;加强学前教育机构基本信息采集,强化普惠性幼儿园的监督、管理和考核,完善评价评估管理和退出机制;继续实施省、市级示范园与农村薄弱幼儿园结对扶助计划,制定幼儿园分类定级的各项标准,完善各种考核评估体系,创建一批优秀乡镇中心园和优秀普惠性民办园。

7、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实施农村学校改造攻坚工程和城区学校扩容提质工程,年内完成非完全小学和教学点改造88所,配套农村寄宿制学校130所,启动市城区小学新建5所,启动中小学改扩建14所;开展“美丽校园”创建活动,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和道路硬化,中小学学校建设逐步实现规划设计优良、工程质量优质、校园环境优美;继续推进校安工程、初中工程、薄弱学校建设工程、教师周转房建设试点工程等项目建设,改善农村初中学校办学条件;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并逐步扩大补助标准和实施范围;建立区域内教师交流制度,开展送教下乡、送培下乡等活动,鼓励支持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继续实施市直学校阳光招生政策,严格控制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

8.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全市职业教育品牌工程,加快建设市级示范校和特色专业;对县市区政府职业教育工作实行专项督导评估,落实各职能部门、职教成员单位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年内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继续抓好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加快“智慧谷”职教项目建设,构建市直以高职为主、区县以中职为主的职业教育办学体系;实行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目标责任制,进一步拓宽中职学校招生渠道,稳定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切实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加强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项目建设和管理,不断改善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继续实施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校长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各职业学校的发展内涵。

9.加快普高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大力加强学校特色建设,推动学校进行特色高中改革试验,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内涵发展;适应城区扩容发展的需要,加大市直高中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力度,初步形成布局合理、配置科学的市城区高中教育体系;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自主权,探索建立多途径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扩大优质高中覆盖面;创新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加大对优质高中的奖励力度,确保学考、高考成绩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10.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和成人社区教育。重点支持高职院校高尔夫专业、医卫专业、农林水产专业和汽修专业等品牌,形成品牌专业集群;大力支持并推进湖南同德职业学院新校区建设,争取年内顺利升本并招生;整合常德财经学校、汽车机电学校资源,支持常德财经学院的申办工作;加快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建设;以常德广播电视大学为平台,充分发挥其常德社区大学和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心的作用,积极构建社区教育体系,抓好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建设。

11.扶持发展民办教育和特殊教育。认真落实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出台民办学校(幼儿园)教师社会保险财政补助实施办法;加强民办学校各项基础建设,促进民办教育各类优质资源不断扩大;进一步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加大对学校教学常规和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推动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开展省、市级骨干民办学校创建和申报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继续推进民办学校进入教育文化科技园工作;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扶助机制,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促进市特殊教育学校加快特色办学,提升办学水平和影响。

(三)坚持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2.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大力开展全市学校“创新校园”创建活动,积极打造“创新课堂”、“创新社团”,培养一批“创新校长”、“创新教师”、“创新学生”,进一步提升学校文化建设品质;以创新校园为主题,举办全市第五届校长论坛;加强学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学校文化精品项目和精品工程;全面推进农村学校文化建设,继续扩大学校文化建设覆盖面;加强对学校文化建设成果的宣传推介,进一步扩大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

13.推进课程改革工作。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标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估体系;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推广“合作开放、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大力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和管理;加强研究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市、县、校三级教研网络,积极开展教育学会和专业理事会活动;加强校本教研工作,继续开展课改样板校创建活动,打造高素质的教研团队,以教研带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高考制度的研究,积极推进高中课程改革。

14.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和“节粮、节水、节电”教育活动,大力推进“快乐德育”,丰富德育实践活动内容,加大德育队伍建设力度,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推进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加强设施配套与队伍建设,有效发挥心理辅导教育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关工委在培养教育青少年工作中的作用;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和校外教育工作,进一步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创建家庭教育示范县市区。

15.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认真开展中小学阳光体育活动,组织全市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联赛,协调做好省十二届全运会参赛工作;组织体育课教学专项督查、体育教学研讨等活动,规范中小学体育常规教学;开展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督导检查,继续抓好“放心食用油工程”和学校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省、市级示范食堂创建工作;开设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做好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和疾病防控工作;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抓好国防教育进课堂工作,举办全市中小学生“三独”比赛和书法、绘画、摄影作品比赛。

16.改进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围绕服务于教育教学、学校和师生,扎实推进勤工俭学工作转型;切实抓好劳动实践示范基地提升提质工作,不断丰富劳动实践基地内涵,为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改善师生生活服务;稳步推进学校责任险、实习险投保工作,进一步强化“投保监管,案件理赔,风险防控,服务保障”等机制建设;加强学校食堂、商店管理,稳步推进学校后勤制度管理改革;加强教辅资料、学生饮用奶和学生校服市场监管,进一步规范教育消费市场服务行为;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开展节约型、环保型校园建设。

17.加强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加强中小学教育装备管理及实验教学工作,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教研活动,搞好省级标准化实验室建设。

18.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认真抓好语言文字宣传工作,组织开展第十七届推普宣传周活动;进一步指导中职学校开展学生普通话培训测试,组织好普通话测试员的继续教育,扎实开展语言文字水平测试工作;举办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和“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继续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和规范汉字书写、中华经典诵读特色学校创建活动。

(四)坚持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切实增强教育发展内在动力

19.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以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为抓手,继续开展好学科专业知识培训、校本培训、学历培训和各种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大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培训力度,积极完成国家和省级骨干教师送训任务,继续选拔一批优秀中青年校长和骨干教师采取高级研修、学历培训和各种挂职、海外深造等形式进行重点培训;挂牌建设并重点支持一批“名师工作室”;完善教师培训管理,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创建一批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培训基地;认真做好特级教师的推荐评选工作,加强对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的工作考核,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做好教师对口援教工作;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调整补充部分学校班子及后备干部;做好局机关干部的竞岗轮岗工作。

20.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师补充机制与结对交流机制,全面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均衡配置改革;继续抓好免费师范生、农村中小学教师定向培养工作和服务期满特岗教师转录工作,确保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深化教师绩效制度改革,完善教师考核激励机制,提高骨干教师及班主任待遇,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2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的政治意识、法制意识和纪律意识;建立教师师德档案,加强教师师德考核,进一步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监督和奖励制度;加大优秀教师典型的推介力度,重点宣传优秀教师典型事迹;开展歧视体罚学生、索礼吃请、家教家养等违纪违规行为的专项治理活动,严肃查收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定的行为,进一步整肃校风、教风。

22.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充分发挥各级教育工会组织的作用,积极实施“教师健康工程”,建立健全特困教师帮扶长效机制;壮大各级教育基金会实力,发挥各级基金会作用,大力开展“爱烛行动”和困难师生帮扶慰问等活动;加快农村边远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逐步改善教师的居住条件;认真做好老干部、退休教师的管理服务工作,支持关工委、史志办和老科协教育分会工作。

(五)坚持以人民满意为宗旨,切实提高依法治教水平

23.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全面落实国家资助项目,认真做好各学龄段学生各类公益资助项目,确保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继续做好社会捐资助学工作,确保家庭困难学生应助尽助;继续抓好市县两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省级标准化机构创建工作,确保武陵、汉寿、石门、柳叶湖年底验收合格;加强资助工作队伍建设与学生资助工作研究,力争全市年内在省级专项课题研究方面实现突破。

24.严格规范中小学(幼儿园)办学行为。坚持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禁止义务教育阶段举办和变相举办重点校、重点班;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办学行为的管理,对违规招生、办班、补课、订购教辅资料以及强制学生在校消费搭餐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实行重点监管;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学常规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切实减轻师生课业负担;继续加强教育收费治理,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健全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长效机制。

25.认真抓好招生考试工作。加强考试安全工作组织领导,结合实际制定各类教育考试工作、组考工作方案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发挥招生考试委员会统筹协调机制作用,开展相应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维护和考务指挥系统维护,保证运行正常;落实精细化管理,加强考纪考风建设,对国家教育招生考试出现失泄密,有组织舞弊、重大安全事故、重大工作失误的,实行一票否决与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各类国家教育考试公正公平。

26.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县市区和各大中专(职)学校就业机构建设;健全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长效机制,以更大力度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采取供需见面、校企联动、市场考察等方式,进一步拓宽和畅通毕业生就业渠道;加强对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的监测和统计,切实做好教育人事代理工作,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27.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对教育系统党员干部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加强对落实中央、省、市作风建设各项规定的监督检查力度,健全系统内“三重一大”事项报告制度;深化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深入开展廉洁文化进机关、进校园活动,评选表彰一批廉洁文化示范学校;加大对教育财务收支审计的力度,切实做好各种教育专项资金审计和教育经费预决算审计;深入开展基建项目的全过程审计,加强教育内部控制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学校食堂利润审计,建立对民办学校和教育团体组织的审计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内审人员岗位资格制度,抓好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工作;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工作的监管。

28.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教。深化教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教育行政执法制度,做好教育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监督、行政复议等工作;重视支持教育工会工作,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大力加强教育阳光服务平台建设,继续推进党务、政务和校务公开;认真做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切实加强本系统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落实好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

29.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继续推进学习型服务型机关建设;进一步规范机关内部权力运行,加大对干部工作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完善各项规章,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加强教育宣传工作,进一步营造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规范教育行政许可工作,加强教育窗口建设,进一步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建设。

30.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抓好学校安全教育,开展应急演练活动和安全知识测试,不断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加强学校“三防”建设和管理,构建学校安全工作体系,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进一步规范学校安全管理;稳步推进接送学生车辆安全管理,确保学生乘车安全;全面落实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制度,形成全员抓安全的良好氛围;对校园及周边综治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强化师生人身安全管理和重点问题整治力度,提升平安校园建设水平。

31.加强信访稳定工作。积极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民调工作,从源头上减少教育系统不稳定因素;建立重大舆情应对处置机制和重要事项处理协调督办机制,统筹处理各种来电来信来访及网上投诉举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落实办理责任追究制度;加强与各级信访维稳部门的联系,妥善处理各类遗留问题;坚决防止违法犯罪分子、仇视社会人员、“精神病”患者制造校园暴力事件;做好特殊时期的维稳工作,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