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常德市教育信息中心 | 湘ICP备05006070号
主办单位:常德市教育局 | 技术支持:常德市教育信息中心
单位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大道465号 | 电话:0736-7718165
学校求“同” 家长称意
《中国教育报》2月22日讯(特约通讯员 戴荣 鲁茂冬)日前,江苏泰州海陵区所有小学、初中都接受了一场“特殊的考试”,所有学校都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家长评学校”活动。结果显示,每所学校的家长满意度都达到了95%以上。据海陵区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凌华余介绍,海陵区教育这两年取得的显著成绩,主要得益于当地自2008年起实施的“同标准、同要求、同发展”工程,这让每所学校都有了提升。
如今,海陵区几乎所有学校都实现了办学条件“一剪齐”。采访中,笔者见到海陵区二附中北校区副校长顾宏琦时,已经不见他往日的“闷闷不乐”。该校地处城区北郊,原为渔行实验学校,此前,基础设施简陋困扰着学校的发展。而上学期,崭新的校园终于投入了使用,为此,区政府总计投入资金3500万元。如今,校园里4幢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塑胶操场、篮球场、食堂等设施也已投入使用,教育装备全部达到了江苏省教育技术装备Ⅱ类标准。像顾校长所在的学校一样,不少原来设施设备相对简陋的学校近年来办学条件都得到了提升,不同的学校,相同的办学条件在海陵区得以实现,这为当地的教育均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该区名校弱校“一家亲”策略的推进让优质资源得以扩展。江洲路小学地处海陵老城区的西部,学生主要来源于周围的任景村、景光村,大都是附近菜农的孩子。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该校已与大浦中心小学整体合并,成为大浦中心小学的西校区。在学校管理中,两校区实行“教师统一调配、教学统一安排、教科研统一组织”。本学期,负责教科研工作的副校长窦平分管西校区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抽调4位语文、数学骨干教师到西校区担任一年级教学工作。现在,备课、听课、教学常规检查两校区集中进行,示范课、课题研究、名师培养两校区集中组织,原来的两所学校已经切切实实地成为了一所学校。家住景光南苑的王梅女士,以前一直为女儿上学犯愁。而今她非常称心,她说,现在孩子在家门口就有好学校上了。
“师资调配一盘棋”策略使名师带动弱校不断发展。罡杨学校地处三县交界处,2008年该校随罡杨镇划入海陵区。当时,由于罡杨学校发展相对滞后,不少稍有门路的学生家长把孩子转到其他学校读书,罡杨学校的一些教师也是人心思走。为了改造这所学校,2009年初,区财政投入700万元,更新、配齐了教育装备、建成了塑胶操场、新建了学校食堂,从根本上改变了罡杨学校的办学条件。同时,教育局选派城区优秀校长、沈毅中学原校长赵根喜到罡杨学校任校长。赵根喜到任后,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整顿和改革,推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规范学校常规管理,开展课题研究和教科研活动,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为学校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现在,教师安心工作,并逐渐找到了自我发展的成就感。2010年有30多名在外就读的学生陆续返回罡杨学校就读。像罡杨学校这样通过城乡干部交流推动薄弱学校发展的例子在海陵区还有很多,在过去两年中,全区共有30多名校级干部和195名教师参加了校际交流,有效推动了校际均衡发展。
【编辑:毅刚】
发布时间:2011-02-22 08:57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学校求“同” 家长称意
《中国教育报》2月22日讯(特约通讯员 戴荣 鲁茂冬)日前,江苏泰州海陵区所有小学、初中都接受了一场“特殊的考试”,所有学校都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家长评学校”活动。结果显示,每所学校的家长满意度都达到了95%以上。据海陵区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凌华余介绍,海陵区教育这两年取得的显著成绩,主要得益于当地自2008年起实施的“同标准、同要求、同发展”工程,这让每所学校都有了提升。
如今,海陵区几乎所有学校都实现了办学条件“一剪齐”。采访中,笔者见到海陵区二附中北校区副校长顾宏琦时,已经不见他往日的“闷闷不乐”。该校地处城区北郊,原为渔行实验学校,此前,基础设施简陋困扰着学校的发展。而上学期,崭新的校园终于投入了使用,为此,区政府总计投入资金3500万元。如今,校园里4幢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塑胶操场、篮球场、食堂等设施也已投入使用,教育装备全部达到了江苏省教育技术装备Ⅱ类标准。像顾校长所在的学校一样,不少原来设施设备相对简陋的学校近年来办学条件都得到了提升,不同的学校,相同的办学条件在海陵区得以实现,这为当地的教育均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该区名校弱校“一家亲”策略的推进让优质资源得以扩展。江洲路小学地处海陵老城区的西部,学生主要来源于周围的任景村、景光村,大都是附近菜农的孩子。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该校已与大浦中心小学整体合并,成为大浦中心小学的西校区。在学校管理中,两校区实行“教师统一调配、教学统一安排、教科研统一组织”。本学期,负责教科研工作的副校长窦平分管西校区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抽调4位语文、数学骨干教师到西校区担任一年级教学工作。现在,备课、听课、教学常规检查两校区集中进行,示范课、课题研究、名师培养两校区集中组织,原来的两所学校已经切切实实地成为了一所学校。家住景光南苑的王梅女士,以前一直为女儿上学犯愁。而今她非常称心,她说,现在孩子在家门口就有好学校上了。
“师资调配一盘棋”策略使名师带动弱校不断发展。罡杨学校地处三县交界处,2008年该校随罡杨镇划入海陵区。当时,由于罡杨学校发展相对滞后,不少稍有门路的学生家长把孩子转到其他学校读书,罡杨学校的一些教师也是人心思走。为了改造这所学校,2009年初,区财政投入700万元,更新、配齐了教育装备、建成了塑胶操场、新建了学校食堂,从根本上改变了罡杨学校的办学条件。同时,教育局选派城区优秀校长、沈毅中学原校长赵根喜到罡杨学校任校长。赵根喜到任后,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整顿和改革,推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规范学校常规管理,开展课题研究和教科研活动,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为学校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现在,教师安心工作,并逐渐找到了自我发展的成就感。2010年有30多名在外就读的学生陆续返回罡杨学校就读。像罡杨学校这样通过城乡干部交流推动薄弱学校发展的例子在海陵区还有很多,在过去两年中,全区共有30多名校级干部和195名教师参加了校际交流,有效推动了校际均衡发展。
【编辑:毅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