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有旧站栏目
关于农村初中教师职业生活状态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0-12-26 15:57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石门县白云乡中心学校校长  杨志刚

    近来,我们一直在呼唤社会事业的均衡发展,乃是因为当下无论是全局还是局部,各个子系统之间呈现出比较严重的失衡现象。我们在经济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并为之欣喜的同时,客观关照今日中国,学校教育已成为社会纵深前进的软肋。单就基础教育而言,“铜头铁脚豆腐腰”,相对于小学和高中阶段,初中的现状是让人堪忧的。就城乡比较来看,农村教育无疑是十分薄弱的。故而取其交集,不难得出,农场初中是难中之难,是基础教育这一木桶的“短板”,其所面临的困境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振兴教育,责任在教师,希望在教师。作为农村初中教育的实施主体,教师们所承受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确实值得人们做些认真的思考。
    一、农村初中教师职业生活的应然状态
    要设计农村初中教师群体职业生活的应然状态,就必须设计农村初中学校的应然状态。在当前,农村初中教师的主体与城市教师的培养路径、专业教育背景已经基本趋于一致,这样,二者对学校或工作岗位的基本定位与诉求也应该相差无几,也就是说,理想地看,或按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的要求来看,农村初中就是办在农村地区的初中,城市初中就是办在城市里面的初中,这两类学校仅仅就只有所处地域的不同,而绝没有因为地域的不同而带来的其它不同。退一步说,若有不同,都只能是各自的特点,而不是缺点,更不应成为一种差距。
既然现实的情况是农村初中教师队伍的主体一般都有着与之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相适应的专业背景,具备较好的专业技能,他们对自身职业生活的一些良好设想,应该是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充分调动自身职业潜能,积极投身工作的基本平台,也可以说是农村初中教师职业生活的应然状态。
    从物质上来说,人的生存是个现实问题,农村初中学校能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住房条件,不求豪华而能窗明几净、格调雅致,且有周到的后勤保障与服务,工资待遇与城市教师一般无二(含显性的和隐性的)。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作为初中教师,他们还需要学校为其专业发展和顺利组织教育教学提供与时代同步的主体设备和辅助设备,如完备的试验条件,比较丰裕的藏书……
    除此以外,作为接受了较高层次学历教育的初中教师,十分需要学校为他们提供比较清新高雅的精神氛围,即教育管理是否以人为本,是否凸显了为教师专业进步的服务功能,校内是否充满民主,是否尊重教师权益,学校是否有和谐奋进的工作环境……作为教育教学的对象,学生是否淳朴可爱,对教师们是否充满尊重与敬仰或喜爱,学校所在地的乡村是否洋溢着尊师重教的热情……如果这些都是肯定的,那么农村初中的教师工作和生活在丰富的精神世界之中。健康而非病态的,清新而非陈腐的生活空间一定会让他们的专业化成长之路灵感倍生。如此一来,虽然身在乡村,农村初中教师群体也不会陷入到琐屑与困惑之中,进而达到一种蓬勃的人生境界。
    二、农村初中教师职业生活的实然状态
    当代中国无疑仍是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区的落后尤其是精神文化的相当贫瘠是广大有着较好文化背景的初中教师工作和生活的真实空间。他们的学生作为新生代独生子女已经区别于传统的农家子弟,而且普遍的事实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农村打工家庭日趋增多的今天,基本处于放任或空白状态,而相应的教育内部行政色彩渐浓的管束和社会公众五花八门的考量,形成对农村初中教师的双重挤压,使他们的职业生活呈现出身心俱疲的实然状态。
    有研究表明,农村初中教师负担最重,压力最大,他们职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工资待遇、工作数量与工作质量,他们还承担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终端检测的“升学竞争”,这导致了教师本人的心理感受、教师的自我价值追求等之间处于不相协调的畸形状态,教师们的个人生活质量不高,职业幸福感不强。甚至相当多的农村初中教师的物质待遇仅能维持一般或较低的生活水平,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的日常开销。
    具体来说,由于农村初中几乎都是寄宿制学校,教师的工作时间与学生的在校时间完全一致,教育教学方面的备课、授课、批改作业、接受检查、评比验收、升学竞争等已让教师们疲惫不堪。而农村初中教师还要承担因为地域特点所导致的许多额外负担,如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困难、学校管理文化与水平的落后、诸多不负责任的外部评价,尤其是学校安全责任,常常的情况是,政府与主管部门签定责任状,主管部门与学校签定责任状,学校和教师签定责任状,层层加码,最后学生安全的责任全部转移给了教师。而今日农村初中学生自我意识觉醒,叛逆性格加剧,学校和教师除了说服教育,无任何管束手段……所以农村初中教师从时间到精力,均已被常规性事务所充斥,几乎没有心灵的自由空间。寒暑假的学习培训内容大多缺乏针对性、方式充满部门夺益性,被农村初中教师理解为“无限设槛”、“工资回收”、“破坏休息”……由此他们都认为在农村初中学校工作不能实现人生价值,职业幸福感和集体归属感很弱,他们职业生活的实然状态引发了一系列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在教师的健康状况下降,发生抑郁、偏执、人际敏感和职业倦怠等心理问题的机遇大大高于其他社会人群。
    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农村初中教学质量不高,教师之间的协作精神不高,师生也缺乏良好的人际沟通。学校也无所适从,总是在管理教师与体谅教师的中间地带游离。
    由于这些现实问题十分复杂,有着教育背景的农村初中教师逐渐丧失了工作热情,对自身的工作呈现出一种按部就班的应付状态,从而使教育教学活动失去了本该存在的教师本人的鲜活个性,从而使自己的生命质量和工作质量都大打折扣,从而使学校的良性发展、自身的专业发展以及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农村初中教师职业生活不良的原因
农村初中学校不能为提供教师质量生活与工作应有的环境支持。城乡二元结构的客观存在,仍欠发达的社会经济,使得教育投入的公平与科学尚是人们孜孜以求的良好愿望。农村初中仍旧普通缺少良好优质的办学条件,缺少科学有序的添置步骤,缺少与时代发展同步的教学设施,使得教师们顺利实施教育教学的基本条件得不到充分有效的保证,从而使大多数人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不能持久。
同时农村初中学校的日常生活缺乏文化氛围。由于办学上的困难客观存在,学校基本无法专门安排经费进行针对教师队伍的文化建设。今日农村初中教师业余生活常常被各式各类的资格考试所困扰,据调查,几乎所有教师无暇或无心读完一部小说,更不用说需要进行精读的专业著作了,几乎听不到过去年代常从教师房间传出的悠扬笛声……这对于乡村初中教师和作为乡村文化高地的初中学校来讲,无疑是一种悲哀和讽刺,更应该成为所有人心中不可忽视的痛处。
    农村初中学校对教师管理缺少系统性,由于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不彻底和不到位,这就导致学校教师的“入”和“出”的把关权在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作为真正的用人单位却没有话语权,农村初中学校就更显得无能为力,根本无法从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角度,制订出合理的中长期教师培养计划。所以农村初中教师缺少职业发展指导,基本处于自由发展、自然成熟的状态,学校给予教师的支持极少,从而导致了教师对农村初中的教育教学岗位缺少同感,对学校没有集体归属感。久而久之,自身没有成就,学校没有发展,使得他们对职业产生不可抑制的倦怠。
    另外,城市作为文明程度相对发达的所在,是这些接受过较好教育的初中教师普遍向往的地方,所以他们把进入城市学校工作作为一种阶段性的目标长期存在。现实的做法是,先在城里购房安家,然后想方设法调入。而这一调动过程短则两年三年,长则五年十年,甚至有的临退休还在农村……试想,抱着这样的心理动机在农村初中工作,对职业的幸福感和对集体的归属感,从何而来?如何会有良好的职业生活状态?
    四、农村初中教师职业生活的调适策略
    毋庸置疑,农村初中教育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瓶颈。而全体农场初中教师以怎样的职业生活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基础教育的成败。为此,必须要尊重教育的基本规律,办好农村初中学校。学校是教师工作与成长的母体,也是他们生命质量之所系。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农村初中的办学条件,使学校建设走出“图大图规模图抢眼球”的误区,科学规划,科学改造,使之功能齐备,虑及长远,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解决教师的生活用房,当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只安排学生宿舍的专项资金,所以学生住校内,教师租住校外的现象比比皆是,让人啼笑皆非。突出学校的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计算机房等功能室的建设,使学校充满文化气息。学校要立足现有条件,尽量满足教师再学习以进行知识更新与能力发展的合理诉求,及时安排教师学习进修和延请专家来校作针对性较强的培训辅导,同时合理规划校本培训,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才能,共同提高。
    农村地区要为初中教师营造良好的职业发展氛围,创造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这些年来,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这种发展基本依赖科学尽责的扶持的政策环境,换言之,农民自身的文化素养幅度上升不大,尊师重教的淳朴民风在一定区域甚至有所萎缩。农村初中教师生活与工作的外部环境普遍不佳,他们已成为教师队伍中的弱势群体,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真心实意地体谅他们,帮助他们。
    广大农村初中教师要调整心态,找准职业定位,向老一辈乡村教师学习,终身从事农村教育。就地取材,自发开展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活动,陶冶性情,亲近自然,改变单调的职业生活模式,唤起自身对职业的内在尊严与欢乐。并积极建言献策,争取政策支持,争取大众理解,为突出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和而不同”的浓郁泥土气息,为自己有良好的职业生活状态和良好的职业成果以及丰富的生命内涵而不懈努力。

编辑:新春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有旧站栏目 > 教学教研

关于农村初中教师职业生活状态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0-12-26 15:57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石门县白云乡中心学校校长  杨志刚

    近来,我们一直在呼唤社会事业的均衡发展,乃是因为当下无论是全局还是局部,各个子系统之间呈现出比较严重的失衡现象。我们在经济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并为之欣喜的同时,客观关照今日中国,学校教育已成为社会纵深前进的软肋。单就基础教育而言,“铜头铁脚豆腐腰”,相对于小学和高中阶段,初中的现状是让人堪忧的。就城乡比较来看,农村教育无疑是十分薄弱的。故而取其交集,不难得出,农场初中是难中之难,是基础教育这一木桶的“短板”,其所面临的困境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振兴教育,责任在教师,希望在教师。作为农村初中教育的实施主体,教师们所承受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确实值得人们做些认真的思考。
    一、农村初中教师职业生活的应然状态
    要设计农村初中教师群体职业生活的应然状态,就必须设计农村初中学校的应然状态。在当前,农村初中教师的主体与城市教师的培养路径、专业教育背景已经基本趋于一致,这样,二者对学校或工作岗位的基本定位与诉求也应该相差无几,也就是说,理想地看,或按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的要求来看,农村初中就是办在农村地区的初中,城市初中就是办在城市里面的初中,这两类学校仅仅就只有所处地域的不同,而绝没有因为地域的不同而带来的其它不同。退一步说,若有不同,都只能是各自的特点,而不是缺点,更不应成为一种差距。
既然现实的情况是农村初中教师队伍的主体一般都有着与之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相适应的专业背景,具备较好的专业技能,他们对自身职业生活的一些良好设想,应该是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充分调动自身职业潜能,积极投身工作的基本平台,也可以说是农村初中教师职业生活的应然状态。
    从物质上来说,人的生存是个现实问题,农村初中学校能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住房条件,不求豪华而能窗明几净、格调雅致,且有周到的后勤保障与服务,工资待遇与城市教师一般无二(含显性的和隐性的)。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作为初中教师,他们还需要学校为其专业发展和顺利组织教育教学提供与时代同步的主体设备和辅助设备,如完备的试验条件,比较丰裕的藏书……
    除此以外,作为接受了较高层次学历教育的初中教师,十分需要学校为他们提供比较清新高雅的精神氛围,即教育管理是否以人为本,是否凸显了为教师专业进步的服务功能,校内是否充满民主,是否尊重教师权益,学校是否有和谐奋进的工作环境……作为教育教学的对象,学生是否淳朴可爱,对教师们是否充满尊重与敬仰或喜爱,学校所在地的乡村是否洋溢着尊师重教的热情……如果这些都是肯定的,那么农村初中的教师工作和生活在丰富的精神世界之中。健康而非病态的,清新而非陈腐的生活空间一定会让他们的专业化成长之路灵感倍生。如此一来,虽然身在乡村,农村初中教师群体也不会陷入到琐屑与困惑之中,进而达到一种蓬勃的人生境界。
    二、农村初中教师职业生活的实然状态
    当代中国无疑仍是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区的落后尤其是精神文化的相当贫瘠是广大有着较好文化背景的初中教师工作和生活的真实空间。他们的学生作为新生代独生子女已经区别于传统的农家子弟,而且普遍的事实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农村打工家庭日趋增多的今天,基本处于放任或空白状态,而相应的教育内部行政色彩渐浓的管束和社会公众五花八门的考量,形成对农村初中教师的双重挤压,使他们的职业生活呈现出身心俱疲的实然状态。
    有研究表明,农村初中教师负担最重,压力最大,他们职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工资待遇、工作数量与工作质量,他们还承担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终端检测的“升学竞争”,这导致了教师本人的心理感受、教师的自我价值追求等之间处于不相协调的畸形状态,教师们的个人生活质量不高,职业幸福感不强。甚至相当多的农村初中教师的物质待遇仅能维持一般或较低的生活水平,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的日常开销。
    具体来说,由于农村初中几乎都是寄宿制学校,教师的工作时间与学生的在校时间完全一致,教育教学方面的备课、授课、批改作业、接受检查、评比验收、升学竞争等已让教师们疲惫不堪。而农村初中教师还要承担因为地域特点所导致的许多额外负担,如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困难、学校管理文化与水平的落后、诸多不负责任的外部评价,尤其是学校安全责任,常常的情况是,政府与主管部门签定责任状,主管部门与学校签定责任状,学校和教师签定责任状,层层加码,最后学生安全的责任全部转移给了教师。而今日农村初中学生自我意识觉醒,叛逆性格加剧,学校和教师除了说服教育,无任何管束手段……所以农村初中教师从时间到精力,均已被常规性事务所充斥,几乎没有心灵的自由空间。寒暑假的学习培训内容大多缺乏针对性、方式充满部门夺益性,被农村初中教师理解为“无限设槛”、“工资回收”、“破坏休息”……由此他们都认为在农村初中学校工作不能实现人生价值,职业幸福感和集体归属感很弱,他们职业生活的实然状态引发了一系列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在教师的健康状况下降,发生抑郁、偏执、人际敏感和职业倦怠等心理问题的机遇大大高于其他社会人群。
    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农村初中教学质量不高,教师之间的协作精神不高,师生也缺乏良好的人际沟通。学校也无所适从,总是在管理教师与体谅教师的中间地带游离。
    由于这些现实问题十分复杂,有着教育背景的农村初中教师逐渐丧失了工作热情,对自身的工作呈现出一种按部就班的应付状态,从而使教育教学活动失去了本该存在的教师本人的鲜活个性,从而使自己的生命质量和工作质量都大打折扣,从而使学校的良性发展、自身的专业发展以及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农村初中教师职业生活不良的原因
农村初中学校不能为提供教师质量生活与工作应有的环境支持。城乡二元结构的客观存在,仍欠发达的社会经济,使得教育投入的公平与科学尚是人们孜孜以求的良好愿望。农村初中仍旧普通缺少良好优质的办学条件,缺少科学有序的添置步骤,缺少与时代发展同步的教学设施,使得教师们顺利实施教育教学的基本条件得不到充分有效的保证,从而使大多数人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不能持久。
同时农村初中学校的日常生活缺乏文化氛围。由于办学上的困难客观存在,学校基本无法专门安排经费进行针对教师队伍的文化建设。今日农村初中教师业余生活常常被各式各类的资格考试所困扰,据调查,几乎所有教师无暇或无心读完一部小说,更不用说需要进行精读的专业著作了,几乎听不到过去年代常从教师房间传出的悠扬笛声……这对于乡村初中教师和作为乡村文化高地的初中学校来讲,无疑是一种悲哀和讽刺,更应该成为所有人心中不可忽视的痛处。
    农村初中学校对教师管理缺少系统性,由于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不彻底和不到位,这就导致学校教师的“入”和“出”的把关权在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作为真正的用人单位却没有话语权,农村初中学校就更显得无能为力,根本无法从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角度,制订出合理的中长期教师培养计划。所以农村初中教师缺少职业发展指导,基本处于自由发展、自然成熟的状态,学校给予教师的支持极少,从而导致了教师对农村初中的教育教学岗位缺少同感,对学校没有集体归属感。久而久之,自身没有成就,学校没有发展,使得他们对职业产生不可抑制的倦怠。
    另外,城市作为文明程度相对发达的所在,是这些接受过较好教育的初中教师普遍向往的地方,所以他们把进入城市学校工作作为一种阶段性的目标长期存在。现实的做法是,先在城里购房安家,然后想方设法调入。而这一调动过程短则两年三年,长则五年十年,甚至有的临退休还在农村……试想,抱着这样的心理动机在农村初中工作,对职业的幸福感和对集体的归属感,从何而来?如何会有良好的职业生活状态?
    四、农村初中教师职业生活的调适策略
    毋庸置疑,农村初中教育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瓶颈。而全体农场初中教师以怎样的职业生活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基础教育的成败。为此,必须要尊重教育的基本规律,办好农村初中学校。学校是教师工作与成长的母体,也是他们生命质量之所系。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农村初中的办学条件,使学校建设走出“图大图规模图抢眼球”的误区,科学规划,科学改造,使之功能齐备,虑及长远,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解决教师的生活用房,当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只安排学生宿舍的专项资金,所以学生住校内,教师租住校外的现象比比皆是,让人啼笑皆非。突出学校的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计算机房等功能室的建设,使学校充满文化气息。学校要立足现有条件,尽量满足教师再学习以进行知识更新与能力发展的合理诉求,及时安排教师学习进修和延请专家来校作针对性较强的培训辅导,同时合理规划校本培训,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才能,共同提高。
    农村地区要为初中教师营造良好的职业发展氛围,创造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这些年来,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这种发展基本依赖科学尽责的扶持的政策环境,换言之,农民自身的文化素养幅度上升不大,尊师重教的淳朴民风在一定区域甚至有所萎缩。农村初中教师生活与工作的外部环境普遍不佳,他们已成为教师队伍中的弱势群体,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真心实意地体谅他们,帮助他们。
    广大农村初中教师要调整心态,找准职业定位,向老一辈乡村教师学习,终身从事农村教育。就地取材,自发开展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活动,陶冶性情,亲近自然,改变单调的职业生活模式,唤起自身对职业的内在尊严与欢乐。并积极建言献策,争取政策支持,争取大众理解,为突出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和而不同”的浓郁泥土气息,为自己有良好的职业生活状态和良好的职业成果以及丰富的生命内涵而不懈努力。

编辑:新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