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黎建平: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04-11-29 00:00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响亮地提出实施教育优先战略,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教育20条”,我市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结构和资源不断优化,改革和创新不断深入,规模、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影响不断扩大,教育服务社会、服务经济的功能和作用不断完善,教育的形势和来势越来越好。在这种形势下,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高规格的教育工作会议,就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关于教育的指示精神,总结实施“教育20条”的成功经验,再次掀起大办教育的热潮,力争在近年内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教育强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教育部门责无旁贷,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应有努力:

一、不断创新思路,狠抓五个重点

一是以双高“普九”为重点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继续坚持“普九”“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在基本“普九”的基础上实现高标准、高水平“普九”目标。到2007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年巩固率保持99.8%以上,初中学生年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要用最大力气抓好农村初中阶段教育的入学率和巩固率,做好流动儿童少年的就学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机制,抓住时机认真搞好布局调整、危房改造和现代化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缩小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之间的差距。
二是以提高品质为重点发展普通高中教育。
当前,要用最大努力解决普通高中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满足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各区县市要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把一中做大、做强、做优,并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头作用,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指导、帮助其他普通高中学校发展;鼓励、支持省重点(示范)中学以集团形式重组、合并薄弱高中学校,带动和促进整个普通高中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是以促进就业为重点发展职业教育。
目前,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规模不足、直接为本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不够。因此,要按照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一方面继续扩大招生规模,每个区县要重点办好一所职业中学,保持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大力改革职业学校的管理制度、学籍制度、教学制度,结合本地实际,开设实用专业,改变眼光只向外不向内,只向工不向农,只向城镇不向农村的倾向,以培养本地需要的、容易在当地就业、对农村经济发展有较大作用的实用人员为目标,着力开展“订单式”“定身式”的短期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快校企合作步伐,支持学校与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合作办学,逐步形成产、学相结合的办学格局,增强学校办学活力。
四是以扩大份额为重点大力发展民办教育。
近几年我市民办教育发展迅速,但规模不大、水平不高的问题仍然突出。今后几年,要把重点放在扩大民办教育规模和增强办学实力上,边发展边规范,特别是要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民办教育,到2007年,高中阶段民办学校的比例要达到50%以上。为实现这个目标,根据市政府的要求,第一是解决民办学校融资担保问题。市里正在组建常德芷兰教育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各地也应积极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第二建立公办、民办学校竞争互动的人才交流机制,逐步做到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教师双向自由流动;第三是进一步加大引资办学的力度,把引资办学项目视同引资工业项目,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第四是进一步加快公办学校办学体制的改革,加大公办学校改制的力度。
五是以学科建设为重点发展高等教育。
围绕常德特色和常德需要,在湖南文理学院和各职业技术学院重点进行学科建设,做到硬件与软件的同步发展,规模与效益的双重提高。想方设法引进一批学术上有较深造诣,在全国、全省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重点建设一批窗口学科,打造专业品牌,培养拳头产品,直接服务我市经济建设。

二、不断深化改革,强化五项管理

一是切实加强教育行政管理。
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行政行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带头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以法律为武器,维护教育的权益,在一些事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上,以现行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为依据,为当地党委、政府当好参谋。要大力推进教育管理创新,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继续整治不规范的各类办学行为,树立教育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是切实加强学校管理。
要认真落实好两项督导评估制度,以此带动和促进对学校的全面管理;要坚持依法治教、依法办学,推动学校管理的全面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个性特色,逐步做到学校内部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全面推行校务公开,积极推行社会、学生及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的制度,实行校长定期向同级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学校工作的制度。继续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办学水平。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增强安全意识,抓好安全教育,坚决杜绝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进一步改革学校评价制度,完善评价体系,认真搞好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采取综合评估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充分吸取社会各方面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今后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和决定资金投向时,要充分考虑综合评估与社会评价结果,以提高教育投资效益。
三是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管理。
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在精简富余人员,搞好小学教师人员分流工作的同时,有计划地录用一批师范院校本、专科优秀毕业生到教师队伍,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农村小学要从教学需要的实际出发,重点补充一些短缺学科的教师,适当补充长线学科教师,避免年龄老化、断层的情况进一步加剧。要加强校长队伍的管理,严格掌握校长的任职条件,全面实行校长聘任制和任期目标管理制度。
四是切实加强教育经费管理。
要切实加强学校公用经费管理,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将公用经费收支情况列入校务公开的内容,定期向全校教职工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严格控制非教学性开支,将公用经费的重点放在教育教学和教师培训方面。严禁教育行政部门调用、收缴学校公用经费,严禁学校用公用经费发放教师福利补助。要切实加强收费管理,坚决制止学校的各种乱收费行为。要切实解决好“两基”负债问题,力争近期内按省、市有关精神,将债务从学校剥离出去。今后农村中小学一般不得负债搞建设。
五是切实加强学生管理。
重点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围绕贯彻落实市教育局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克服重智轻德、重堵轻疏的倾向,把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书本教育与生活教育结合起来,继续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抓好思想品德课程建设和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学生自治管理,培养学生自育、自律能力,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更多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并逐步做到制度化、常规化。

三、不断强化措施,实施五项工程

第一,大力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
要抓住我市是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单位的机会,加快教育手段现代化和政务信息化的步伐。目前,我市现代远程教育的设备设施已基本建设到位,上月底和本月初,分别接受了国家三部委组织的试验收和由省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组织的正式验收。全市所有学校都建成了远教站点,所有初中和相当部分中心小学建起了电脑室、多媒体教室;绝大多数的学校开通了天网,近1000所学校联通了互联网。今后要下大力搞好设备的运用,充分发挥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市教育局将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意见出台相关政策。各区县市一方面要继续努力搞好工程扫尾工作,完善设备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设备管理和使用方面的经验,真正把设备运用于教育教学,并通过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促进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同时,加快市、县城域网建设和市、县、校三级教育资源库建设,年底前完成各县教育局机关局域网建设,从明年开始,逐步做到教育公文、信息网上流转和全市范围内教育资源共享。
第二,继续实施扶贫助学工程。
开展扶贫助学活动,解决家庭贫困学生就学问题,是确保普及程度、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要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我市大力开展此项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要坚持把这项活动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市、县两级要根据省、市政府的要求,分别成立中小学救助受援捐赠中心,配备人员编制,专门从事经常性的助学工作。进一步落实助学资金财政主渠道来源,按照省、市政府要求,市、县财政用于助学的资金,每万人口分别不低于0.2万和0.5万元。继续开展“9?8助学日”等活动,广泛募集社会资金;到2007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按照国家有关要求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即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第三,持续实施危房改造工程。
近几年来,我市危房改造工作取得突出成绩,三年内投入危改资金近2亿元,改造危房50多万平方米,基本消除了威胁师生安全的重大隐患。但危房是一个动态概念,随时可能产生,要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危房改造的长效机制,逐步做到危房一旦出现,能及时鉴定,及时改造。同时,把解决城镇教育学位不足的矛盾作为当务之急,加强城区学校建设。力争到2007年,城镇所有小学与初中的班额控制在60人以下,基本满足城镇学龄人口和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的需要。
第四,全面启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
兴建寄宿制学校是根本解决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规模效益低的重要措施。随着农村学龄人口逐年减少,农村学校规模小、资源分散、条件落后、质量低下等问题已愈加严重,要下决心以兴建寄宿制学校为重点,搞好布局调整,2007年以前,全市每个乡镇要集中办好2~3所寄宿制学校。各地要按省、市关于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建设的要求,以县为单位统筹规划,落实资金,如期完成建设任务。要积极探索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办法,尽量减小因寄宿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的困难和不便。
第五,全面实施名优工程。
市场经济讲究的是品牌效应,教育也不利外。要提升品质,树立形象,扩大影响,就必须强力打造教育的品牌。要在较短时间内,造就几所在全省、全国有一定影响和名气的名优学校。今后几年内全市要继续创办3~5所省级重点(示范)中学,现有12所省级重点中学中力争有2~3所进入国家首批示范性中学行列。市级名优学校要扩大到100所左右,三分之一的学校要达到示范性标准。要培养一大批名优教师和名优校长。市里将每年拿专门资金用于名教师、名校长的培养,到2007年,全市要培养2000名左右的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并实行动态管理。各区县市和学校要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制定具体规划,落实专项资金,通过名优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提升我市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扩大我市教育的影响。

建设教育强市,打造教育品牌,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全市教育系统一定要乘这次会议的东风,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新的动力,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不负众望,再创我市教育新的辉煌。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开 > 政务公开 > 领导讲话

·黎建平: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04-11-29 00:00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响亮地提出实施教育优先战略,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教育20条”,我市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结构和资源不断优化,改革和创新不断深入,规模、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影响不断扩大,教育服务社会、服务经济的功能和作用不断完善,教育的形势和来势越来越好。在这种形势下,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高规格的教育工作会议,就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关于教育的指示精神,总结实施“教育20条”的成功经验,再次掀起大办教育的热潮,力争在近年内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教育强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教育部门责无旁贷,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应有努力:

一、不断创新思路,狠抓五个重点

一是以双高“普九”为重点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继续坚持“普九”“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在基本“普九”的基础上实现高标准、高水平“普九”目标。到2007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年巩固率保持99.8%以上,初中学生年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要用最大力气抓好农村初中阶段教育的入学率和巩固率,做好流动儿童少年的就学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机制,抓住时机认真搞好布局调整、危房改造和现代化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缩小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之间的差距。
二是以提高品质为重点发展普通高中教育。
当前,要用最大努力解决普通高中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满足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各区县市要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把一中做大、做强、做优,并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头作用,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指导、帮助其他普通高中学校发展;鼓励、支持省重点(示范)中学以集团形式重组、合并薄弱高中学校,带动和促进整个普通高中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是以促进就业为重点发展职业教育。
目前,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规模不足、直接为本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不够。因此,要按照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一方面继续扩大招生规模,每个区县要重点办好一所职业中学,保持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大力改革职业学校的管理制度、学籍制度、教学制度,结合本地实际,开设实用专业,改变眼光只向外不向内,只向工不向农,只向城镇不向农村的倾向,以培养本地需要的、容易在当地就业、对农村经济发展有较大作用的实用人员为目标,着力开展“订单式”“定身式”的短期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快校企合作步伐,支持学校与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合作办学,逐步形成产、学相结合的办学格局,增强学校办学活力。
四是以扩大份额为重点大力发展民办教育。
近几年我市民办教育发展迅速,但规模不大、水平不高的问题仍然突出。今后几年,要把重点放在扩大民办教育规模和增强办学实力上,边发展边规范,特别是要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民办教育,到2007年,高中阶段民办学校的比例要达到50%以上。为实现这个目标,根据市政府的要求,第一是解决民办学校融资担保问题。市里正在组建常德芷兰教育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各地也应积极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第二建立公办、民办学校竞争互动的人才交流机制,逐步做到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教师双向自由流动;第三是进一步加大引资办学的力度,把引资办学项目视同引资工业项目,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第四是进一步加快公办学校办学体制的改革,加大公办学校改制的力度。
五是以学科建设为重点发展高等教育。
围绕常德特色和常德需要,在湖南文理学院和各职业技术学院重点进行学科建设,做到硬件与软件的同步发展,规模与效益的双重提高。想方设法引进一批学术上有较深造诣,在全国、全省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重点建设一批窗口学科,打造专业品牌,培养拳头产品,直接服务我市经济建设。

二、不断深化改革,强化五项管理

一是切实加强教育行政管理。
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行政行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带头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以法律为武器,维护教育的权益,在一些事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上,以现行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为依据,为当地党委、政府当好参谋。要大力推进教育管理创新,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继续整治不规范的各类办学行为,树立教育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是切实加强学校管理。
要认真落实好两项督导评估制度,以此带动和促进对学校的全面管理;要坚持依法治教、依法办学,推动学校管理的全面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个性特色,逐步做到学校内部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全面推行校务公开,积极推行社会、学生及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的制度,实行校长定期向同级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学校工作的制度。继续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办学水平。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增强安全意识,抓好安全教育,坚决杜绝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进一步改革学校评价制度,完善评价体系,认真搞好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采取综合评估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充分吸取社会各方面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今后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和决定资金投向时,要充分考虑综合评估与社会评价结果,以提高教育投资效益。
三是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管理。
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在精简富余人员,搞好小学教师人员分流工作的同时,有计划地录用一批师范院校本、专科优秀毕业生到教师队伍,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农村小学要从教学需要的实际出发,重点补充一些短缺学科的教师,适当补充长线学科教师,避免年龄老化、断层的情况进一步加剧。要加强校长队伍的管理,严格掌握校长的任职条件,全面实行校长聘任制和任期目标管理制度。
四是切实加强教育经费管理。
要切实加强学校公用经费管理,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将公用经费收支情况列入校务公开的内容,定期向全校教职工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严格控制非教学性开支,将公用经费的重点放在教育教学和教师培训方面。严禁教育行政部门调用、收缴学校公用经费,严禁学校用公用经费发放教师福利补助。要切实加强收费管理,坚决制止学校的各种乱收费行为。要切实解决好“两基”负债问题,力争近期内按省、市有关精神,将债务从学校剥离出去。今后农村中小学一般不得负债搞建设。
五是切实加强学生管理。
重点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围绕贯彻落实市教育局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克服重智轻德、重堵轻疏的倾向,把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书本教育与生活教育结合起来,继续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抓好思想品德课程建设和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学生自治管理,培养学生自育、自律能力,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更多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并逐步做到制度化、常规化。

三、不断强化措施,实施五项工程

第一,大力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
要抓住我市是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单位的机会,加快教育手段现代化和政务信息化的步伐。目前,我市现代远程教育的设备设施已基本建设到位,上月底和本月初,分别接受了国家三部委组织的试验收和由省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组织的正式验收。全市所有学校都建成了远教站点,所有初中和相当部分中心小学建起了电脑室、多媒体教室;绝大多数的学校开通了天网,近1000所学校联通了互联网。今后要下大力搞好设备的运用,充分发挥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市教育局将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意见出台相关政策。各区县市一方面要继续努力搞好工程扫尾工作,完善设备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设备管理和使用方面的经验,真正把设备运用于教育教学,并通过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促进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同时,加快市、县城域网建设和市、县、校三级教育资源库建设,年底前完成各县教育局机关局域网建设,从明年开始,逐步做到教育公文、信息网上流转和全市范围内教育资源共享。
第二,继续实施扶贫助学工程。
开展扶贫助学活动,解决家庭贫困学生就学问题,是确保普及程度、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要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我市大力开展此项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要坚持把这项活动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市、县两级要根据省、市政府的要求,分别成立中小学救助受援捐赠中心,配备人员编制,专门从事经常性的助学工作。进一步落实助学资金财政主渠道来源,按照省、市政府要求,市、县财政用于助学的资金,每万人口分别不低于0.2万和0.5万元。继续开展“9?8助学日”等活动,广泛募集社会资金;到2007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按照国家有关要求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即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第三,持续实施危房改造工程。
近几年来,我市危房改造工作取得突出成绩,三年内投入危改资金近2亿元,改造危房50多万平方米,基本消除了威胁师生安全的重大隐患。但危房是一个动态概念,随时可能产生,要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危房改造的长效机制,逐步做到危房一旦出现,能及时鉴定,及时改造。同时,把解决城镇教育学位不足的矛盾作为当务之急,加强城区学校建设。力争到2007年,城镇所有小学与初中的班额控制在60人以下,基本满足城镇学龄人口和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的需要。
第四,全面启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
兴建寄宿制学校是根本解决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规模效益低的重要措施。随着农村学龄人口逐年减少,农村学校规模小、资源分散、条件落后、质量低下等问题已愈加严重,要下决心以兴建寄宿制学校为重点,搞好布局调整,2007年以前,全市每个乡镇要集中办好2~3所寄宿制学校。各地要按省、市关于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建设的要求,以县为单位统筹规划,落实资金,如期完成建设任务。要积极探索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办法,尽量减小因寄宿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的困难和不便。
第五,全面实施名优工程。
市场经济讲究的是品牌效应,教育也不利外。要提升品质,树立形象,扩大影响,就必须强力打造教育的品牌。要在较短时间内,造就几所在全省、全国有一定影响和名气的名优学校。今后几年内全市要继续创办3~5所省级重点(示范)中学,现有12所省级重点中学中力争有2~3所进入国家首批示范性中学行列。市级名优学校要扩大到100所左右,三分之一的学校要达到示范性标准。要培养一大批名优教师和名优校长。市里将每年拿专门资金用于名教师、名校长的培养,到2007年,全市要培养2000名左右的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并实行动态管理。各区县市和学校要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制定具体规划,落实专项资金,通过名优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提升我市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扩大我市教育的影响。

建设教育强市,打造教育品牌,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全市教育系统一定要乘这次会议的东风,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新的动力,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不负众望,再创我市教育新的辉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