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曹儒国:2006年度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06-03-02 00:00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同志们:
       这次教育工作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2006年是全面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将是我市教育事业深化改革、科学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在这里共商今后教育发展大计,部署今年工作,对于抓好“十一五”期间我教育工作具有着重大意义。元英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我完全赞成。4个区县(市)介绍的经验,让人很受启发。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精神,抓好贯彻落实。
       “十五”时期,是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教育规模更加协调,结构更加合理,质量和效益更加提高。常德的教育在全省靠前,党委政府满意,人民群众认同。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更得益于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呕心沥血、奋发进取和艰辛努力。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建设教育强市、打造教育品牌”,为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城、和谐常德”再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作出新贡献的关键时期。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深化改革、狠抓落实,为“十一五”教育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为此,在元英同志报告的基础上,我再强调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要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地位
       教育是一项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事业,事关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事关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事关全市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近几年,我市教育发展取得了很不平凡的成绩,但是按照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目前教育面临的困难、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实很多,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下大力解决突出问题,始终坚持落实“教育20条”毫不动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毫不动摇。
       1、深化对教育的认识,要有更宽的视野。一个崇尚教育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一个尊师重教的地区是充满生机的地区。对于教育工作,我们要有更加宽广的视野和更加宽阔的胸怀。第一,“国运振兴,系于教育”。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而教育越来越成为一个关键性因素。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教育放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优先位置。第二,“时代使命,呼唤教育”。展望“十一五”,时代在变、形势在变、任务也在变。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先后提出了一系列治国新理论、新概念、新目标。比如,强调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等,这些都对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育担负了更重更大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第三,“区域崛起,需要教育”。今日中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相互追赶、相互竞争、相互融合日益加速。我市作为一个中部大市,要实现在中部地区的率先发展,必须首先加快教育发展。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快。全国经济普查结果表明,我市经济总量排在全省第二位,城市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百强,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了3000元。我们经常讲,加快发展,人的因素是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的优势是最大的优势。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教育功不可没。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教育。因此,我们要从国际大背景、国家大战略、常德大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跳出教育看教育,着眼全局抓教育。
       2、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要有更硬的举措。近几年,特别是“教育20条”颁布以后,各级党委政府在财政总体偏紧、发展矛盾较多的情况下,克服了很多困难,尽了很大努力投入教育。但投入不足仍然是教育发展中一个最大的瓶颈。这也是全国、全省的一个普遍问题,中西部地区更为突出。十五期间,国家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3.4%,低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的到上世纪末达到4%的要求,更低于5.1%的世界平均水平。从我省、市情况看,去年全省为2.34%,我市1.8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市地方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含城市教育费附加)为10.85亿元,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22.48%,略高于20%的最低限。教育投入不足,不仅使教育发展呈现出不均衡等结构性矛盾,而且直接困扰着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同时,教育投入不足,也成为加重群众负担,引发群众不满的重要诱因。据有关调查表明,目前农村家庭教育支出占到了家庭总开支的40%以上,城镇也在30%以上。很多家庭除了必要的生活开支外,其收入基本上用于子女读书,有的甚至出现“读书至贫”现象。对此,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比如,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逐步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分担机制;从2006年开始,用两年时间在全国农村地区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和给予寄宿生生活补助。省级财政也将增加对教育的投入,等等。这对我们来讲,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信号。市、县两级政府承担着义务教育发展的主要责任。必须以更新更硬的举措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形成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当前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按照中央和省里的要求,将新增财力主要用于农村公益事业,重点是农村教育事业。二是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确保教师的基本工资与政策福利,确保学校公用经费,确保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及“两免一补”经费。要将教师的政策福利纳入财政预算,新增转移支付要按比例用于教育,城市教育费附加要足额拨付。三是要尽快化解义务教育债务问题。
       3、加快教育的改革发展,要有更高的标准。一是要科学决策。任何一项事业的健康发展,都来源于科学地实施决策、务实地落实决策。决策不当,影响的是发展,耽误的是事业。小平同志说“最大的失误在教育”。有人说“不抓教育是最大的失职,不会抓教育是最大的不称职”。这值得我们深思。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胸怀全局,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当前特别是要准确把握国家的政策方针,科学制定“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最近,市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教育工作,作出了两项重大决策,一个是“名校带民校”脱钩,市城区主要解决长怡实验中学的问题;另一个是市城区公办高中不再招收“择校生”。这两项改革是大势所趋、民心所盼,我们必须把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到市委政府的决策上来,统一到提升教育形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方向上来,坚决予以落实。二是要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我认为,均衡发展主要体现在:政府对义务教育的办学经费投入是否均衡;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均衡;政策与管理是否公平规范,是否促使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走向均衡。要实现均衡,关键是实施标准化。比如,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化、城乡一体化办学标准、学校标准化建设,等等。对此,外地都有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我们要认真研究借鉴。当然,在促进均衡发展、实施标准化的进程中,一定要量力而行,稳妥推进,决不能搞“政绩工程”、“达标工程”、“形象工程”。三是要讲求和谐。要正确处理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其它各项事业发展的关系,注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让一切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思想活跃起来,一切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活力释放出来,一切有利于教育发展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生动活泼的发展局面。
二、要准确把握教育工作重点
       当前,我市教育发展站上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但总的来讲,优势大于困难,机遇大于挑战。我们一定要以科学的发展理念、崭新的精神面貌,抢抓大好机遇、突出工作重点、加快教育发展。
       1、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农村义务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站在大局的高度、历史的高度,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现。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机制、经费保障、学校管理、教师管理以及义务教育的目标责任制等一系列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切实加强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各项工作。一是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教育投入上优先满足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需要。二是要继续抓好农村中小学校的布局调整、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强薄弱学校的改造,把每所学校办成规范、合格的学校。三是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解决好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不合理问题;加强在职教师培训,加大城乡学校对口支援和教师交流力度,整体提升农村教师素质,增强城乡教育互动融合;加快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和现代远程教育,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完善农民教育和培训机制,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2、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对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去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确定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大政方针。我们要抓住机遇,在过去良好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在办学体制与机制上,要大胆改革与创新。一方面要以公有制为主导,加大政府投入;另一方面要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公民合作,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格局。要充分整合资源,通过重组、合并等形式,组建区域性或专业性的职教集团,实行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提高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在培养方式上,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一手抓正规教育、一手抓短期培训,加强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在学校基础设施特别是实训基地建设上,要立足市情,根据市场和专业需要,不求全,但求精;不求多,但求新。全市要通盘考虑,各有侧重进行建设,做到优势相补,资源共享。
       3、紧紧围绕增强教育发展活力,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强调不搞“教育产业化”,并不是不鼓励民办教育的发展。近些年,我市民办教育发展比较迅速,规模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但在结构上、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上差距很大,很多学校还处于粗放型办学状态。今后,我市民办教育的发展要从量的扩张逐步转移到质的提升上来,扶持几所民办学校做大做强,形成品牌。一是要促进发展。要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要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优惠政策,减免民办学校办学过程中的各种建设规费,禁止乱收费,逐步实行民办学校零收费制度,用更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环境吸引外地企业、学校和财团来常投资办学。二是要规范办学。在服务和管理上,做到公办、民办一视同仁。坚持实行对民办学校的年检制度、督导评估制度、财务审计制度,完善民办学校的退出机制。同时,我们既要允许合理回报,又要坚决反对牟取暴利。教育行政部门要引导民办学校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树立良好的办学声誉。三是要深化改革。认真总结公办学校改制的经验,积极稳妥推进公办学校办学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十一五”期间,各地都要拿出一部分优质高中教育资源进行改制,最大限度地增强高中阶段学校办学活力。
       4、紧紧围绕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当前要突出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说:“欲知明日之社会,须看今日之校园”。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终极目标,全社会已经有了广泛共识。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矛盾仍然是长期困扰着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的一个现实问题。重点是三个方面:一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有计划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诚信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社会评价体系,形成全社会重视、支持、参与素质教育的良好局面。二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科学的、符合未成年人成长规律的教学管理制度、考试评价制度、招生制度等等,解决好“只抓智育、忽视德育;只抓知识学习、忽视能力培养;只抓特长发展、忽视全面发展;只抓生理健康,忽视心理健康”等问题,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个层面。三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要切实扭转以单一的升学率标准去衡量一个地区、一所学校的教育发展水平;以分数论英雄、把高分数作为评价人才、评价学校的唯一标准的片面政绩观和人才观,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健康地成长、自由地发展。
       二是教育协调发展问题。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教育工作,搞好“四个统筹”,即:统筹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统筹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统筹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统筹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使各项教育工作同步推进,人才培养和服务水平同步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同步发展,做到“基础教育有质量、职业教育有水平、民办教育有特色、社会教育有成效”。当前,特别是要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程度,今年初中毕业生升高中阶段学校的比率要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2个百分点,到2007年,全市要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点加强省级示范普通高中管理和薄弱高中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继续保持我市高考工作的全省领先水平。
       三是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教育发展、教师是根本。尊重教育,首先要尊重教师劳动、关心教师发展、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第一,完善教师管理体制。建立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大力引进优秀人才,鼓励和支持优秀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建立完善新型的用人机制,实行教师全员聘任制,探索在县域范围内教师自由选择、定期轮岗的制度。坚持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稳定优秀教师队伍、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加强对民办学校、职业学校教师的管理。建立完善教师培训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第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师德师风是教师的灵魂。老教育家陶行知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的师德师风,如同一盏明灯,让每一个学生充满希望,让每一个家庭洒满阳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重要位置,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奖惩机制,切实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每一名教师都要热爱事业、热爱人民、热爱学生,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文明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在三尺讲台上讲授知识、传播文明、培育爱心,真正做一名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教师,让人民满意的人民教师。第三,加强名师培养。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奇先生说“大学是大师之学”。那么“名校就是名师之校”。我们反思“择校”问题,实际上“择校”就是“择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个学校要制定一个中长期的规划,实施“名优教师培养工程”、“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形成骨干教师梯队,培养出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有声望的名教师。
       这里,我想着重强调一下校长队伍建设问题。“校长是一校之魂”。一个名校长能够治出名校、带出名师、育出名生。校长要当职业教育家,既是某一门课程的专家,又是教育管理的行家,同时还是社会活动家。校长还要有强烈的人格魅力。一名好校长,对教育事业要充满感情,改革发展要充满激情,关怀师生要充满热情,既超越自我,又带动他人。这样才能赢得师生爱戴,成为师生楷模。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改革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加大校长公选和民选的力度,把一些德才兼备的教师选拔到校长岗位上来。要加强校长任期目标管理,督促校长们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管理水平。
       四是教育管理问题。一要继续抓好教育行风建设。教育行风如何,直接影响到到每一名学生、每一个家庭。现在全社会对教育很关注,这是一种压力,也是一份责任。这些年,我市教育部门一直毫不放松行风建设,教育形象在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在不断提高。但教育系统线长面广,队伍大、人员多、管理难,往往一个人、一件事就会影响到整个教育形象。同时,在少数地方、少数学校、个别教师中,政令不畅、工作不实、作风不严、从教不廉等情况也客观存在,群众有一些意见和不满。对此,我们要正确对待,既不能漠然处之,也不能背上包袱,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把教育行风建设抓紧抓好。二要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重点是要坚决规范教育收费行为。从去年秋季开始,在市直学校实行了电子信息化收费,有效防止了教育乱收费,今年要逐步在全市推开。同时,进一步加大收费公示和违规收费的查处力度,禁止家教家养、有偿补课、强制学生搭餐和购买学习生活用品等行为,下大力治理教育乱收费。对顶风违纪、屡教不改的,要严肃查处。三要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学校人员比较集中,学生自我防范能力比较弱,极易发生安全事故。要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组织安全检查,对学校的食品卫生、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重点防范,严防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要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三、要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办好教育,功在当前、利在千秋。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1、要落实政府责任。教育是一项社会事业、公益事业,各级党委、政府责无旁贷,真正做到由人民办教育向政府办教育转变。要确保教育优先地位,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确保适龄少儿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均等,实现教育公平;确保教育投入,建立新的义务教育投入责任体制,严格教育经费收支管理;确保教育质量,加大对教育质量、教师队伍的宏观管理与调控力度。各区县(市)政府要坚决落实基础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保障教育资金投入到位,资源均衡配置。从2004年开始,省政府实施了对县级政府和县级党政主要领导的“两项督导评估”制度,这是督促县级政府认真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有效手段,我们一定要以严肃,认真地对待。今年上半年,省里将对我市4个区县市进行两项督导评估,我们要抓好对照检查、切实整改,把该落实的责任落实好。
       2、要优化教育环境。教育事业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需要全社会共同呵护。对教育收费问题,我历来强调要讲两句话:一手抓治理教育乱收费;一手抓治理向教育乱收费。现在有少数职能部门仍然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到学校乱检查、乱摊派、乱罚款。有的学校反映,每年到学校检查的部门有20多个,不仅疲于应付,而且收费随意。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严肃处理。今年,市里准备出台一个优化教育发展环境的文件,进一步强调和实行进校检查审批制度、零收费制度、首查不罚制度等,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为教育提供更大的支持、更优的服务。同时,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扫除校园周边的“三室两厅一吧",打击不法人员到校园寻衅滋事行为,让学校有一个安静的教学、求学环境。
       3、要办好教育实事。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教育工作领导责任制,落实党委政府定期议教制度、领导联系教育制度、目标管理制度等,定期听取教育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重大问题。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多支持指导教育改革发展,多关心解决教师实际困难。这里我还要强调教育舆论环境问题。教育工作是一项社会关注程度高、敏感程度高的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单位首先要真诚欢迎舆论监督、主动接受舆论监督,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各新闻媒体也要加强舆论引导,多宣传教育工作的政策方针、多宣传教育战线的先进模范、多宣传基层教育工作者中的感人事迹。教育行政部门要开展一些“师德师风标兵”、“名师、名校、名校长”等评选表彰活动,在队伍弘扬正气。全社会共同营造一个理解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
       同志们,走进“十一五”,教育发展,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把我市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城、和谐常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开 > 政务公开 > 领导讲话

曹儒国:2006年度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06-03-02 00:00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同志们:
       这次教育工作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2006年是全面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将是我市教育事业深化改革、科学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在这里共商今后教育发展大计,部署今年工作,对于抓好“十一五”期间我教育工作具有着重大意义。元英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我完全赞成。4个区县(市)介绍的经验,让人很受启发。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精神,抓好贯彻落实。
       “十五”时期,是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教育规模更加协调,结构更加合理,质量和效益更加提高。常德的教育在全省靠前,党委政府满意,人民群众认同。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更得益于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呕心沥血、奋发进取和艰辛努力。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建设教育强市、打造教育品牌”,为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城、和谐常德”再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作出新贡献的关键时期。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深化改革、狠抓落实,为“十一五”教育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为此,在元英同志报告的基础上,我再强调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要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地位
       教育是一项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事业,事关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事关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事关全市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近几年,我市教育发展取得了很不平凡的成绩,但是按照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目前教育面临的困难、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实很多,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下大力解决突出问题,始终坚持落实“教育20条”毫不动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毫不动摇。
       1、深化对教育的认识,要有更宽的视野。一个崇尚教育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一个尊师重教的地区是充满生机的地区。对于教育工作,我们要有更加宽广的视野和更加宽阔的胸怀。第一,“国运振兴,系于教育”。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而教育越来越成为一个关键性因素。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教育放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优先位置。第二,“时代使命,呼唤教育”。展望“十一五”,时代在变、形势在变、任务也在变。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先后提出了一系列治国新理论、新概念、新目标。比如,强调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等,这些都对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育担负了更重更大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第三,“区域崛起,需要教育”。今日中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相互追赶、相互竞争、相互融合日益加速。我市作为一个中部大市,要实现在中部地区的率先发展,必须首先加快教育发展。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快。全国经济普查结果表明,我市经济总量排在全省第二位,城市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百强,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了3000元。我们经常讲,加快发展,人的因素是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的优势是最大的优势。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教育功不可没。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教育。因此,我们要从国际大背景、国家大战略、常德大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跳出教育看教育,着眼全局抓教育。
       2、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要有更硬的举措。近几年,特别是“教育20条”颁布以后,各级党委政府在财政总体偏紧、发展矛盾较多的情况下,克服了很多困难,尽了很大努力投入教育。但投入不足仍然是教育发展中一个最大的瓶颈。这也是全国、全省的一个普遍问题,中西部地区更为突出。十五期间,国家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3.4%,低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的到上世纪末达到4%的要求,更低于5.1%的世界平均水平。从我省、市情况看,去年全省为2.34%,我市1.8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市地方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含城市教育费附加)为10.85亿元,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22.48%,略高于20%的最低限。教育投入不足,不仅使教育发展呈现出不均衡等结构性矛盾,而且直接困扰着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同时,教育投入不足,也成为加重群众负担,引发群众不满的重要诱因。据有关调查表明,目前农村家庭教育支出占到了家庭总开支的40%以上,城镇也在30%以上。很多家庭除了必要的生活开支外,其收入基本上用于子女读书,有的甚至出现“读书至贫”现象。对此,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比如,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逐步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分担机制;从2006年开始,用两年时间在全国农村地区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和给予寄宿生生活补助。省级财政也将增加对教育的投入,等等。这对我们来讲,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信号。市、县两级政府承担着义务教育发展的主要责任。必须以更新更硬的举措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形成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当前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按照中央和省里的要求,将新增财力主要用于农村公益事业,重点是农村教育事业。二是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确保教师的基本工资与政策福利,确保学校公用经费,确保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及“两免一补”经费。要将教师的政策福利纳入财政预算,新增转移支付要按比例用于教育,城市教育费附加要足额拨付。三是要尽快化解义务教育债务问题。
       3、加快教育的改革发展,要有更高的标准。一是要科学决策。任何一项事业的健康发展,都来源于科学地实施决策、务实地落实决策。决策不当,影响的是发展,耽误的是事业。小平同志说“最大的失误在教育”。有人说“不抓教育是最大的失职,不会抓教育是最大的不称职”。这值得我们深思。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胸怀全局,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当前特别是要准确把握国家的政策方针,科学制定“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最近,市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教育工作,作出了两项重大决策,一个是“名校带民校”脱钩,市城区主要解决长怡实验中学的问题;另一个是市城区公办高中不再招收“择校生”。这两项改革是大势所趋、民心所盼,我们必须把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到市委政府的决策上来,统一到提升教育形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方向上来,坚决予以落实。二是要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我认为,均衡发展主要体现在:政府对义务教育的办学经费投入是否均衡;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均衡;政策与管理是否公平规范,是否促使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走向均衡。要实现均衡,关键是实施标准化。比如,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化、城乡一体化办学标准、学校标准化建设,等等。对此,外地都有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我们要认真研究借鉴。当然,在促进均衡发展、实施标准化的进程中,一定要量力而行,稳妥推进,决不能搞“政绩工程”、“达标工程”、“形象工程”。三是要讲求和谐。要正确处理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其它各项事业发展的关系,注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让一切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思想活跃起来,一切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活力释放出来,一切有利于教育发展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生动活泼的发展局面。
二、要准确把握教育工作重点
       当前,我市教育发展站上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但总的来讲,优势大于困难,机遇大于挑战。我们一定要以科学的发展理念、崭新的精神面貌,抢抓大好机遇、突出工作重点、加快教育发展。
       1、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农村义务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站在大局的高度、历史的高度,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现。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机制、经费保障、学校管理、教师管理以及义务教育的目标责任制等一系列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切实加强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各项工作。一是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教育投入上优先满足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需要。二是要继续抓好农村中小学校的布局调整、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强薄弱学校的改造,把每所学校办成规范、合格的学校。三是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解决好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不合理问题;加强在职教师培训,加大城乡学校对口支援和教师交流力度,整体提升农村教师素质,增强城乡教育互动融合;加快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和现代远程教育,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完善农民教育和培训机制,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2、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对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去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确定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大政方针。我们要抓住机遇,在过去良好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在办学体制与机制上,要大胆改革与创新。一方面要以公有制为主导,加大政府投入;另一方面要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公民合作,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格局。要充分整合资源,通过重组、合并等形式,组建区域性或专业性的职教集团,实行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提高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在培养方式上,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一手抓正规教育、一手抓短期培训,加强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在学校基础设施特别是实训基地建设上,要立足市情,根据市场和专业需要,不求全,但求精;不求多,但求新。全市要通盘考虑,各有侧重进行建设,做到优势相补,资源共享。
       3、紧紧围绕增强教育发展活力,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强调不搞“教育产业化”,并不是不鼓励民办教育的发展。近些年,我市民办教育发展比较迅速,规模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但在结构上、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上差距很大,很多学校还处于粗放型办学状态。今后,我市民办教育的发展要从量的扩张逐步转移到质的提升上来,扶持几所民办学校做大做强,形成品牌。一是要促进发展。要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要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优惠政策,减免民办学校办学过程中的各种建设规费,禁止乱收费,逐步实行民办学校零收费制度,用更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环境吸引外地企业、学校和财团来常投资办学。二是要规范办学。在服务和管理上,做到公办、民办一视同仁。坚持实行对民办学校的年检制度、督导评估制度、财务审计制度,完善民办学校的退出机制。同时,我们既要允许合理回报,又要坚决反对牟取暴利。教育行政部门要引导民办学校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树立良好的办学声誉。三是要深化改革。认真总结公办学校改制的经验,积极稳妥推进公办学校办学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十一五”期间,各地都要拿出一部分优质高中教育资源进行改制,最大限度地增强高中阶段学校办学活力。
       4、紧紧围绕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当前要突出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说:“欲知明日之社会,须看今日之校园”。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终极目标,全社会已经有了广泛共识。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矛盾仍然是长期困扰着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的一个现实问题。重点是三个方面:一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有计划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诚信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社会评价体系,形成全社会重视、支持、参与素质教育的良好局面。二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科学的、符合未成年人成长规律的教学管理制度、考试评价制度、招生制度等等,解决好“只抓智育、忽视德育;只抓知识学习、忽视能力培养;只抓特长发展、忽视全面发展;只抓生理健康,忽视心理健康”等问题,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个层面。三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要切实扭转以单一的升学率标准去衡量一个地区、一所学校的教育发展水平;以分数论英雄、把高分数作为评价人才、评价学校的唯一标准的片面政绩观和人才观,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健康地成长、自由地发展。
       二是教育协调发展问题。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教育工作,搞好“四个统筹”,即:统筹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统筹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统筹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统筹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使各项教育工作同步推进,人才培养和服务水平同步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同步发展,做到“基础教育有质量、职业教育有水平、民办教育有特色、社会教育有成效”。当前,特别是要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程度,今年初中毕业生升高中阶段学校的比率要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2个百分点,到2007年,全市要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点加强省级示范普通高中管理和薄弱高中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继续保持我市高考工作的全省领先水平。
       三是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教育发展、教师是根本。尊重教育,首先要尊重教师劳动、关心教师发展、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第一,完善教师管理体制。建立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大力引进优秀人才,鼓励和支持优秀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建立完善新型的用人机制,实行教师全员聘任制,探索在县域范围内教师自由选择、定期轮岗的制度。坚持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稳定优秀教师队伍、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加强对民办学校、职业学校教师的管理。建立完善教师培训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第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师德师风是教师的灵魂。老教育家陶行知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的师德师风,如同一盏明灯,让每一个学生充满希望,让每一个家庭洒满阳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重要位置,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奖惩机制,切实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每一名教师都要热爱事业、热爱人民、热爱学生,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文明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在三尺讲台上讲授知识、传播文明、培育爱心,真正做一名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教师,让人民满意的人民教师。第三,加强名师培养。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奇先生说“大学是大师之学”。那么“名校就是名师之校”。我们反思“择校”问题,实际上“择校”就是“择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个学校要制定一个中长期的规划,实施“名优教师培养工程”、“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形成骨干教师梯队,培养出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有声望的名教师。
       这里,我想着重强调一下校长队伍建设问题。“校长是一校之魂”。一个名校长能够治出名校、带出名师、育出名生。校长要当职业教育家,既是某一门课程的专家,又是教育管理的行家,同时还是社会活动家。校长还要有强烈的人格魅力。一名好校长,对教育事业要充满感情,改革发展要充满激情,关怀师生要充满热情,既超越自我,又带动他人。这样才能赢得师生爱戴,成为师生楷模。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改革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加大校长公选和民选的力度,把一些德才兼备的教师选拔到校长岗位上来。要加强校长任期目标管理,督促校长们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管理水平。
       四是教育管理问题。一要继续抓好教育行风建设。教育行风如何,直接影响到到每一名学生、每一个家庭。现在全社会对教育很关注,这是一种压力,也是一份责任。这些年,我市教育部门一直毫不放松行风建设,教育形象在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在不断提高。但教育系统线长面广,队伍大、人员多、管理难,往往一个人、一件事就会影响到整个教育形象。同时,在少数地方、少数学校、个别教师中,政令不畅、工作不实、作风不严、从教不廉等情况也客观存在,群众有一些意见和不满。对此,我们要正确对待,既不能漠然处之,也不能背上包袱,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把教育行风建设抓紧抓好。二要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重点是要坚决规范教育收费行为。从去年秋季开始,在市直学校实行了电子信息化收费,有效防止了教育乱收费,今年要逐步在全市推开。同时,进一步加大收费公示和违规收费的查处力度,禁止家教家养、有偿补课、强制学生搭餐和购买学习生活用品等行为,下大力治理教育乱收费。对顶风违纪、屡教不改的,要严肃查处。三要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学校人员比较集中,学生自我防范能力比较弱,极易发生安全事故。要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组织安全检查,对学校的食品卫生、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重点防范,严防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要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三、要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办好教育,功在当前、利在千秋。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1、要落实政府责任。教育是一项社会事业、公益事业,各级党委、政府责无旁贷,真正做到由人民办教育向政府办教育转变。要确保教育优先地位,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确保适龄少儿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均等,实现教育公平;确保教育投入,建立新的义务教育投入责任体制,严格教育经费收支管理;确保教育质量,加大对教育质量、教师队伍的宏观管理与调控力度。各区县(市)政府要坚决落实基础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保障教育资金投入到位,资源均衡配置。从2004年开始,省政府实施了对县级政府和县级党政主要领导的“两项督导评估”制度,这是督促县级政府认真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有效手段,我们一定要以严肃,认真地对待。今年上半年,省里将对我市4个区县市进行两项督导评估,我们要抓好对照检查、切实整改,把该落实的责任落实好。
       2、要优化教育环境。教育事业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需要全社会共同呵护。对教育收费问题,我历来强调要讲两句话:一手抓治理教育乱收费;一手抓治理向教育乱收费。现在有少数职能部门仍然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到学校乱检查、乱摊派、乱罚款。有的学校反映,每年到学校检查的部门有20多个,不仅疲于应付,而且收费随意。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严肃处理。今年,市里准备出台一个优化教育发展环境的文件,进一步强调和实行进校检查审批制度、零收费制度、首查不罚制度等,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为教育提供更大的支持、更优的服务。同时,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扫除校园周边的“三室两厅一吧",打击不法人员到校园寻衅滋事行为,让学校有一个安静的教学、求学环境。
       3、要办好教育实事。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教育工作领导责任制,落实党委政府定期议教制度、领导联系教育制度、目标管理制度等,定期听取教育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重大问题。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多支持指导教育改革发展,多关心解决教师实际困难。这里我还要强调教育舆论环境问题。教育工作是一项社会关注程度高、敏感程度高的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单位首先要真诚欢迎舆论监督、主动接受舆论监督,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各新闻媒体也要加强舆论引导,多宣传教育工作的政策方针、多宣传教育战线的先进模范、多宣传基层教育工作者中的感人事迹。教育行政部门要开展一些“师德师风标兵”、“名师、名校、名校长”等评选表彰活动,在队伍弘扬正气。全社会共同营造一个理解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
       同志们,走进“十一五”,教育发展,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把我市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城、和谐常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