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张元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促进和谐常德建设
发布时间:2007-08-10 00:00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常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部署“十一五”全市职业教育工作,加快我市职业教育发展,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常德奠定人力资源基础。卿市长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贯彻执行。下面,我先讲四点意见。
     一、职业教育发展的简要回顾
     “十五”期间,是我市职业教育发展较快并取得重要成绩的时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方面的关心、支持下,全市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管理不断规范,质量不断提高,效益不断增强,为“十一五”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从无到有,实现跨越式发展。2003年,我们以原常德农业学校、常德卫生学校和常德农业机械化学校为基础,成立了全市第一所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学校在校学生已达1万多人,去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被评为优秀等次,成为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龙头。2004年,我市第一所民办高等职业学院??湖南同德职业学院正式挂牌,使我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2005年,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清水湖校区开始招生,为我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到目前为止,全市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达到2.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目前,全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70所,在校学生9.1万人,学校数和办学规模比“九五”末期翻了一番,年招生人数约占全省十分之一。专业结构优化,文秘、外语、商贸旅游、财经、计算机等低成本专业的规模逐年下降,面向第二产业的专业逐年增多,办学规模达到总规模的三分之一,比“九五”期间增长了50个百分点。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整体水平大幅提升,2004年以来,我市共争取4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项目,争取建设资金近1000万元。目前,全市有10所国家重点中职学校。常德旅游学校在2005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受到中央七部委的联合表彰。常德财经学校、常德工业学校、津市职业中专学校、华南兵工集团职业高中(现在的常德技工学校)在去年的全省职教工作会上受到表彰。职业技能培训蓬勃发展。全市有独立培训机构76家,技工学校1所,年招生能力达2万人。“十五”期间,通过大力实施阳光培训、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移民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项目,每年培训人员达5万人次,获劳动技能等级证书的1.8万人。企业职工培训常抓不懈。我市一些规模企业都非常重视员工队伍素质的提高,把提高员工素质作为增加企业效益的关键因素来抓,制定了员工职业发展规划、职业发展晋升阶梯制度和培训与考核制度。全市规模企业职工有17.5万人,其中,每年有60%的企业员工参加了新技术、新技能和职业发展培训,年培训员工达12万人次。
     (二)多元化办学格局基本形成。全市70所职业院校,政府投资举办的14所,部门办7所,企业办2所,事业单位办8所,社会个人办39所。培训机构76家,全部都是民办。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依靠企业、社会参与的发展局面。除鼎城区外,各区、县(市)都办有一所公办中职学校。全市14所公办职业院校校均规模达到2500人以上,成为全市职业教育发展的主力军。民办教育规模占到全市职业教育的半壁江山,在校学生达到了全市职业院校在校生总数的46%,涌现出了湖南同德职业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清水湖校区、常德计算机职业技术学校等一批优质民办职业院校,部门、企业所办职业学校依托行业或企业的优势,培养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成为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省机电行管办主管的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津市校区、中国纺织总会下属的常纺机职业高中学校、长沙市劳动局主管的长沙市机械工业技术学校,在常德长期办学,对常德职业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
     (三)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十五”期间,各职业院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以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订单”式培养为主要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进“双证书”教育制度;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引进企业课程,努力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得到完善。常德旅游学校(常师)主动与省、市旅游部门合作,按行业岗位要求和信息产业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实施相关专业的职业教育,为旅游和IT行业的企业输送了大批满意的人才,受到社会的好评。常德信息科技学校(桃师)根据社会用人需求,开办了SMT技术、航空与外事服务、物资经营与管理等专业,成为联能科技、柏拉图电子等大型企业人才培养基地。
     (四)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加强。一是坚持内涵发展,办学容量逐年扩大。为适应初中毕业生生源高峰的需求,各区、县(市)依托现有职业学校,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办学规模得到大幅提升,全市职业教育年招生能力达到4万人左右。二是坚持面向市场,专业建设初显成效。全市有11个中职省级重点专业,1个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实训基地;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的护理专业被确定为国家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以华南职业高中、常纺机职业高中、浦沅职业高中、常德财经学校、常德职业中专学校、常德工业学校、临澧县职业中专学校、津市职业中专学校、常德计算机职业学校等为代表的一批学校专业建设达到了较高水平。面向第二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培养能力大幅度提升。三是坚持以教师为根本,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到“十五”末期,全市中职学校教师学历合格率由“九五”末期的47%提高到65%,“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25%,比“九五”期末提高5个百分点。
     (五)部门联动局面初步形成。 “十五”期间,我市启动了由农业部门主导的“阳光工程”,由扶贫办主导的“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由教育部门主导和企业广泛参与的“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由经委和国资委主导的在职职工培训,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主导的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等,这些由部门主导的培训项目在提高我市劳动力素质,促进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施培训项目中,职业院校积极配合主导部门,发挥自身优势,初步形成了部门主导,职业院校积极参与的大职教格局。全市70所职业院校,有37所参加了各类培训工程的实施。
     (六)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我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始终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提升整个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和提高人口素质、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全社会充分就业的重要手段,根据新形势不断提出新的发展思路与措施,每一次教育重大决策出台,都把职业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本届市委、市政府对职业教育更是高度关注,吉海书记上任不久,就专门作出批示,强调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去年,市政府召开两次会议研究职业教育,还派出两个调研组进行专题调研。市人大、市政协也十分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市人大去年组织开展了《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市政协每年都对职业教育进行视察。各区、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也高度重视职业教育,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澧县政府在2006年全省职教工作会议上被授予“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十五”期间,全市职教战线涌现出一批在全省具有影响的单位和个人,还有一大批支持职业教育的行业领导和企业领导,今天的会议只部署工作,我这里表扬的也不全面,市政府决定每两年召开一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下次会上再认真总结表彰。
总之,“十五”期间,我市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从总体上看,我市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基础能力较弱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办学机制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发展职业教育任重道远,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努力。

       二、“十一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
      “十一五”是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全市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坚持政府主导,健全发展机制,强化服务宗旨,提升基础能力,加强管理,深化改革,注重办学特色,努力实现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职业教育强市。具体目标任务是:
     (一)办学与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继续实行并完善在省政府指导下,市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和政府统筹,教育部门综合管理,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统分结合,齐抓共管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继续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行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构建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职业教育骨干体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办学体制,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实行教、研、学与生产相结合、专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二)人才培养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保持2.5万人左右,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1万人左右。“十一五”期间,为社会输送13.5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2.5万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年培训城乡劳动者20万人次。
     (三)职教基础能力大幅提升。职教资源得到有效整合,职教基础能力水平处于全省领先地位。重点支持25所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其中高职院校3所、中等职业学校22所。鼓励职业院校重点发展数控技术、建筑技术、生物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护技术、电子电工及自动控制技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护技术、物流技术与管理、计算机技术应用等与常德支柱产业发展相关的专业。全市实施中央和省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数达到全省总数的十分之一以上。
     三、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的《决定》这次出台的《常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对我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很多新的政策措施,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领会,全面贯彻落实。这里,我强调几点。
     (一)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主要是抓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要统筹“十一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各区、县(市)要按照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职业教育与各类教育发展相协调,职业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相协调的原则,认真制定好职业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根据“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总体规划,确定职业教育事业规模;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特点,确定职业教育的结构类型;要根据当地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确定“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的重点建设项目;要根据当地职业教育建设需要,落实资金来源;要为职业教育发展制定完善的政策保障措施。第二,要统筹各类职教资源。近几年来,我市各相关部门和区、县(市)政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精神,加大职业培训力度,相继启动了一系列职业培训项目,总体上看,这些培训项目实施情况是好的,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职教资源多头管理、分散使用,效益不高,浪费严重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重复建设现象还时有发生。切实统筹好各级各类职教资源已经成为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各区、县(市)政府要把统筹职业教育资源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采取有效措施,将部门主导的职业培训项目纳入当地职业教育发展总体规划,以当地骨干职业院校为平台,建设区域性职业培训基地,实现培训项目与资源建设一体化;加强培训、就业工作的衔接与协调,实现培训、就业一体化。第三,要统筹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从去年开始,我市初中毕业生人数开始回落,今年和往年相比,高中阶段教育生源供给将大幅减少。各地要高度关注这一新的情况,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中职生源滑坡、普职结构失衡情况的加剧。要切实按照国务院《决定》提出的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确保初中毕业生按比例分流。要切实按照市政府《决定》提出的“统筹规划,合并重组、扶强汰劣、强化管理”的原则对高中阶段教育进行整合,促进普、职两类教育协调发展。要着力解决好职业教育学校过多、生源过度分散、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低下等问题。在这方面,主要是抓好五项工作:一是建设好县级职教中心,通过县级职教中心,统筹各种职教资源,提高财政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益。今后,凡没有建立县级职教中心的,不得申报中央、省、市支持的重点建设项目。二是加强对骨干学校的扶持,扩大优质职教资源,增强骨干学校竞争力,通过竞争淘汰一批办学水平低的学校。三是采取合并或联合重组办法进行资源整合,鼓励同一财政体制但分属不同部门的学校合并重组,鼓励同一区域但分属不同财政体制的学校联合办学,鼓励不同办学主体的学校自主合并或联合。四是逐步建立和完善职业学校的退出机制,全面实行学校办学水平评估、专业设置审核和专业办学水平评估制度。到2008年,凡评估不合格的专业或工种,停止招生。2010年,不合格的学历职业教育学校退出国民学历教育序列,不合格的劳动技能培训学校退出培训市场。五是全面落实初中应届毕业生劳动预备制度,保证未升入普高的初中毕业生至少接受2年中等职业教育。
     (二)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 “十一五”期间,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一是严格执行省定生均经费标准。在确保公办职业院校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按生均标准拨付公用经费,并逐年增长。同时,按照专业测算教育成本,合理确定专业收费标准。二是设立职教专项经费。市政府决定市财政每年安排600万元,用于市本级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十一五”期间,国家和省政府设立了一系列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其中,中央财政安排130个亿,用于1000个示范中职学校、1000个县级职教中心和2000个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省里投入2.5个亿用于8个重点建设项目,即10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50所省级示范中职学校、20个省级重点实习实训基地、700名省级专业带头人、200个精品专业、200门精品课程、100所省级乡镇农校、40个省级示范县级职教中心。为了争取更多并顺利实施中央、省里确定的项目,区、县(市)政府和学校主办单位一定要按照要求足额配套相应的专项资金;三是切实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30%用于职业教育的规定;四是足额提取企业职工培训经费。国家规定,“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五是严禁向职业学校乱摊派、乱罚款,保证职业院校收取的学费用于教育教学,政府部门不得收取调节基金,不得冲抵财政拨款,不得截留或挪作它用。
     (三)进一步完善贫困生救助机制。据调查,职业学校的学生95%以上来自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贫困生占很大的比例,做好职业学校贫困生救助工作,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扎实做好这项工作。一是设立贫困生救助专项经费。温总理在今年3月的全国人大会上宣布,从今年开始,中央财政加大对大中专院校国家助学金和奖学金的支持力度,从去年的18个亿增至今年的95个亿,明年将达到200个亿,主要用于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农村籍和城市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人均达到1500元,资助面达到90%以上,连续资助2年。省里也确定,在“十一五”期间,省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经费,资助2万名中职特困生和就读于农林类等条件艰苦专业的学生。这些表明,中央和省里对职业学校贫困生救助工作高度重视。市政府已决定,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用于资助中职贫困学生。各区、县(市)财政每年也要安排足够的贫困生救助专项资金,确保应助尽助;二是各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要分别按照10%、5%的比例,从学校收入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同时,积极为贫困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三是继续在高职院做好助学贷款和国家奖学金评奖发放工作;四是市、县贫困学生救助中心设立中职贫困生救助专用帐户,经常性募集社会救助资金,及时发放救助款。
(四)进一步健全多元化的办学体制。一是要努力办好公办职业院校。“十一五”期间,市政府重点办好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和三所中等职业学校,区、县(市)要办好一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好县级职教中心;二是要充分发挥企业和行业的作用。加强校企合作,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企业除继续办好已有的职业学校外,还要进一步加强与职业院校的联系,建立良好的合作办学机制。市内规模以上企业,要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实训岗位和条件,要与职业院校共同做好实习实训学生的劳动保护和安全等工作,对顶岗实习实训学生支付合理的劳动报酬;要积极提供优秀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中小企业要依托职业院校建立职工培训基地。职业院校要根据企业需求,为企业职工培训提供师资、场地、学习资料和教学设备;三是要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切实把民办职业教育纳入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落实民办职业院校在土地拨付、税费减免、引资建校、公平待遇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真正做到除了经费来源不同外,其它方面与公办院校一视同仁。民办职业院校实施中央、省、市、县重点建设项目达到立项标准的,在同等条件下要予以优先。要依法加强对民办职业院校的管理和指导,规范民办职业院校的办学行为,建立办学风险防范机制,促进民办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要加大财政对民办职业院校的直接投入,促进他们实施重点建设项目。政府投入的部分,实行“政府所有、学校使用、保值增值;学校注销,政府以货币形式收回”的办法管理;四是要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中介组织和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的作用。鼓励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在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指导下,开展本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建立行业技能型人才信息发布制度,制订教育培训规划,组织和指导本行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作;鼓励各行业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参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相关工作;鼓励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针对本地实际开展应用性职业教育研究,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指导和服务,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咨询。
     (五)进一步推进管理制度创新。一是要进一步推动办学思想的转变,明确职业院校办学方向和办学定位。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就是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需要办学,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其办学定位是,中职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培养中级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高职院校在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高技能人才。当前,在部分职业院校中还存在一些错位的做法,有的学校以举办职业教育为名,实际进行普通高中教育;有的以中等职业教育为名,实际上办高等专科或本科学历成人教育等,这种倾向一定要彻底纠正。二是要进一步推进办学体制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继续深化公办职业院校办学体制和机制改革,引导公办职业院校积极吸纳社会资本,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发挥公办职业院校主力军作用。继续深化公办职业院校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等职业学校实行校长责任制,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任期制,全面推行教职员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学校内部双层管理体制,加强专业层面的管理。深化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教职工收入与学校发展、所聘岗位及个人绩效挂钩,调动教职工积极性。三是要进一步完善与职业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教师队伍管理办法。公办学校逐步实行工资总额包干制度,由编制部门根据公办职业院校办学规模核定编制数,由财政部门根据核定编制数将工资总额划拨到学校,学校在编制和工资总额的框架内,对教职工实行结构管理和动态管理,以适应职业教育根据市场设置和调整专业的需要。严格实行职业院校校长任职资格制度,担任职业院校校长,除了要符合相应的政治条件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条件,有教师资格证书,有3年以上职业教育工作经历,并经过校长任职资格培训。不断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按照“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书+教师资格证书”的“双证制”要求,建立专业教师准入制度。鼓励、引导高等学校毕业生,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在取得“双证”后到职业院校任教。加强教师在职培训,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和挂职锻炼,保证专业教师每两年有两个月到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十一五”期间,全市要完成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技能教学水平认证培训。设立职业院校专业技能课教师特聘岗位,鼓励支持职业院校面向全社会聘请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
     四、切实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领导?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现在,全市“十一五”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已经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领导,确保全市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一)强化职教观念,统一思想认识。各级政府要带头树立“抓经济就要抓职教,抓职教促进经济发展”的观念,切实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政府的一件大事来抓。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亲自挂帅,区、县(市)长亲自任县级职教中心主任,分管教育的副区、县(市)长任副主任。要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协调解决职业教育办学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要切实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每个区、县(市)要建设好一所示范性职业学校,把示范性职业学校和县级职教中心真正办成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基地。
     (二)强化部门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按照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为了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市政府已建立了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区、县(市)人民政府也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应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教育、发展改革、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编制、人事、扶贫办、经委等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参加。各地要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的作用,统筹协调本区域内职业教育有关工作,定期研究和解决区域内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适时出台有关政策,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对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职能。其他相关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切实做好职业教育的相关工作。
     (三)强化责任考核,落实领导责任。各级人民政府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目标管理,作为对主要领导干部进行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建立职业教育专项督导制度,将职业教育专项督导结果作为评价区、县(市)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
     (四)强化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要进一步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进一步树立和倡导劳动者光荣的观念,逐步提高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实行优秀技能人才特殊奖励政策和激励办法;大力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风尚,引导优秀学生就读职业学校、优秀人才从事职教工作;要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和先进的办学经验,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发展职业教育意义重大,机遇难得,任务紧迫,时不我待,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抓住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我市职业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开 > 政务公开 > 领导讲话

张元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促进和谐常德建设

发布时间:2007-08-10 00:00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常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部署“十一五”全市职业教育工作,加快我市职业教育发展,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常德奠定人力资源基础。卿市长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贯彻执行。下面,我先讲四点意见。
     一、职业教育发展的简要回顾
     “十五”期间,是我市职业教育发展较快并取得重要成绩的时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方面的关心、支持下,全市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管理不断规范,质量不断提高,效益不断增强,为“十一五”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从无到有,实现跨越式发展。2003年,我们以原常德农业学校、常德卫生学校和常德农业机械化学校为基础,成立了全市第一所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学校在校学生已达1万多人,去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被评为优秀等次,成为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龙头。2004年,我市第一所民办高等职业学院??湖南同德职业学院正式挂牌,使我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2005年,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清水湖校区开始招生,为我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到目前为止,全市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达到2.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目前,全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70所,在校学生9.1万人,学校数和办学规模比“九五”末期翻了一番,年招生人数约占全省十分之一。专业结构优化,文秘、外语、商贸旅游、财经、计算机等低成本专业的规模逐年下降,面向第二产业的专业逐年增多,办学规模达到总规模的三分之一,比“九五”期间增长了50个百分点。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整体水平大幅提升,2004年以来,我市共争取4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项目,争取建设资金近1000万元。目前,全市有10所国家重点中职学校。常德旅游学校在2005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受到中央七部委的联合表彰。常德财经学校、常德工业学校、津市职业中专学校、华南兵工集团职业高中(现在的常德技工学校)在去年的全省职教工作会上受到表彰。职业技能培训蓬勃发展。全市有独立培训机构76家,技工学校1所,年招生能力达2万人。“十五”期间,通过大力实施阳光培训、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移民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项目,每年培训人员达5万人次,获劳动技能等级证书的1.8万人。企业职工培训常抓不懈。我市一些规模企业都非常重视员工队伍素质的提高,把提高员工素质作为增加企业效益的关键因素来抓,制定了员工职业发展规划、职业发展晋升阶梯制度和培训与考核制度。全市规模企业职工有17.5万人,其中,每年有60%的企业员工参加了新技术、新技能和职业发展培训,年培训员工达12万人次。
     (二)多元化办学格局基本形成。全市70所职业院校,政府投资举办的14所,部门办7所,企业办2所,事业单位办8所,社会个人办39所。培训机构76家,全部都是民办。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依靠企业、社会参与的发展局面。除鼎城区外,各区、县(市)都办有一所公办中职学校。全市14所公办职业院校校均规模达到2500人以上,成为全市职业教育发展的主力军。民办教育规模占到全市职业教育的半壁江山,在校学生达到了全市职业院校在校生总数的46%,涌现出了湖南同德职业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清水湖校区、常德计算机职业技术学校等一批优质民办职业院校,部门、企业所办职业学校依托行业或企业的优势,培养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成为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省机电行管办主管的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津市校区、中国纺织总会下属的常纺机职业高中学校、长沙市劳动局主管的长沙市机械工业技术学校,在常德长期办学,对常德职业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
     (三)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十五”期间,各职业院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以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订单”式培养为主要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进“双证书”教育制度;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引进企业课程,努力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得到完善。常德旅游学校(常师)主动与省、市旅游部门合作,按行业岗位要求和信息产业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实施相关专业的职业教育,为旅游和IT行业的企业输送了大批满意的人才,受到社会的好评。常德信息科技学校(桃师)根据社会用人需求,开办了SMT技术、航空与外事服务、物资经营与管理等专业,成为联能科技、柏拉图电子等大型企业人才培养基地。
     (四)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加强。一是坚持内涵发展,办学容量逐年扩大。为适应初中毕业生生源高峰的需求,各区、县(市)依托现有职业学校,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办学规模得到大幅提升,全市职业教育年招生能力达到4万人左右。二是坚持面向市场,专业建设初显成效。全市有11个中职省级重点专业,1个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实训基地;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的护理专业被确定为国家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以华南职业高中、常纺机职业高中、浦沅职业高中、常德财经学校、常德职业中专学校、常德工业学校、临澧县职业中专学校、津市职业中专学校、常德计算机职业学校等为代表的一批学校专业建设达到了较高水平。面向第二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培养能力大幅度提升。三是坚持以教师为根本,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到“十五”末期,全市中职学校教师学历合格率由“九五”末期的47%提高到65%,“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25%,比“九五”期末提高5个百分点。
     (五)部门联动局面初步形成。 “十五”期间,我市启动了由农业部门主导的“阳光工程”,由扶贫办主导的“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由教育部门主导和企业广泛参与的“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由经委和国资委主导的在职职工培训,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主导的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等,这些由部门主导的培训项目在提高我市劳动力素质,促进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施培训项目中,职业院校积极配合主导部门,发挥自身优势,初步形成了部门主导,职业院校积极参与的大职教格局。全市70所职业院校,有37所参加了各类培训工程的实施。
     (六)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我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始终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提升整个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和提高人口素质、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全社会充分就业的重要手段,根据新形势不断提出新的发展思路与措施,每一次教育重大决策出台,都把职业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本届市委、市政府对职业教育更是高度关注,吉海书记上任不久,就专门作出批示,强调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去年,市政府召开两次会议研究职业教育,还派出两个调研组进行专题调研。市人大、市政协也十分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市人大去年组织开展了《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市政协每年都对职业教育进行视察。各区、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也高度重视职业教育,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澧县政府在2006年全省职教工作会议上被授予“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十五”期间,全市职教战线涌现出一批在全省具有影响的单位和个人,还有一大批支持职业教育的行业领导和企业领导,今天的会议只部署工作,我这里表扬的也不全面,市政府决定每两年召开一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下次会上再认真总结表彰。
总之,“十五”期间,我市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从总体上看,我市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基础能力较弱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办学机制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发展职业教育任重道远,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努力。

       二、“十一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
      “十一五”是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全市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坚持政府主导,健全发展机制,强化服务宗旨,提升基础能力,加强管理,深化改革,注重办学特色,努力实现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职业教育强市。具体目标任务是:
     (一)办学与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继续实行并完善在省政府指导下,市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和政府统筹,教育部门综合管理,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统分结合,齐抓共管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继续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行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构建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职业教育骨干体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办学体制,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实行教、研、学与生产相结合、专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二)人才培养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保持2.5万人左右,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1万人左右。“十一五”期间,为社会输送13.5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2.5万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年培训城乡劳动者20万人次。
     (三)职教基础能力大幅提升。职教资源得到有效整合,职教基础能力水平处于全省领先地位。重点支持25所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其中高职院校3所、中等职业学校22所。鼓励职业院校重点发展数控技术、建筑技术、生物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护技术、电子电工及自动控制技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护技术、物流技术与管理、计算机技术应用等与常德支柱产业发展相关的专业。全市实施中央和省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数达到全省总数的十分之一以上。
     三、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的《决定》这次出台的《常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对我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很多新的政策措施,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领会,全面贯彻落实。这里,我强调几点。
     (一)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主要是抓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要统筹“十一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各区、县(市)要按照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职业教育与各类教育发展相协调,职业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相协调的原则,认真制定好职业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根据“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总体规划,确定职业教育事业规模;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特点,确定职业教育的结构类型;要根据当地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确定“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的重点建设项目;要根据当地职业教育建设需要,落实资金来源;要为职业教育发展制定完善的政策保障措施。第二,要统筹各类职教资源。近几年来,我市各相关部门和区、县(市)政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精神,加大职业培训力度,相继启动了一系列职业培训项目,总体上看,这些培训项目实施情况是好的,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职教资源多头管理、分散使用,效益不高,浪费严重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重复建设现象还时有发生。切实统筹好各级各类职教资源已经成为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各区、县(市)政府要把统筹职业教育资源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采取有效措施,将部门主导的职业培训项目纳入当地职业教育发展总体规划,以当地骨干职业院校为平台,建设区域性职业培训基地,实现培训项目与资源建设一体化;加强培训、就业工作的衔接与协调,实现培训、就业一体化。第三,要统筹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从去年开始,我市初中毕业生人数开始回落,今年和往年相比,高中阶段教育生源供给将大幅减少。各地要高度关注这一新的情况,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中职生源滑坡、普职结构失衡情况的加剧。要切实按照国务院《决定》提出的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确保初中毕业生按比例分流。要切实按照市政府《决定》提出的“统筹规划,合并重组、扶强汰劣、强化管理”的原则对高中阶段教育进行整合,促进普、职两类教育协调发展。要着力解决好职业教育学校过多、生源过度分散、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低下等问题。在这方面,主要是抓好五项工作:一是建设好县级职教中心,通过县级职教中心,统筹各种职教资源,提高财政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益。今后,凡没有建立县级职教中心的,不得申报中央、省、市支持的重点建设项目。二是加强对骨干学校的扶持,扩大优质职教资源,增强骨干学校竞争力,通过竞争淘汰一批办学水平低的学校。三是采取合并或联合重组办法进行资源整合,鼓励同一财政体制但分属不同部门的学校合并重组,鼓励同一区域但分属不同财政体制的学校联合办学,鼓励不同办学主体的学校自主合并或联合。四是逐步建立和完善职业学校的退出机制,全面实行学校办学水平评估、专业设置审核和专业办学水平评估制度。到2008年,凡评估不合格的专业或工种,停止招生。2010年,不合格的学历职业教育学校退出国民学历教育序列,不合格的劳动技能培训学校退出培训市场。五是全面落实初中应届毕业生劳动预备制度,保证未升入普高的初中毕业生至少接受2年中等职业教育。
     (二)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 “十一五”期间,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一是严格执行省定生均经费标准。在确保公办职业院校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按生均标准拨付公用经费,并逐年增长。同时,按照专业测算教育成本,合理确定专业收费标准。二是设立职教专项经费。市政府决定市财政每年安排600万元,用于市本级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十一五”期间,国家和省政府设立了一系列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其中,中央财政安排130个亿,用于1000个示范中职学校、1000个县级职教中心和2000个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省里投入2.5个亿用于8个重点建设项目,即10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50所省级示范中职学校、20个省级重点实习实训基地、700名省级专业带头人、200个精品专业、200门精品课程、100所省级乡镇农校、40个省级示范县级职教中心。为了争取更多并顺利实施中央、省里确定的项目,区、县(市)政府和学校主办单位一定要按照要求足额配套相应的专项资金;三是切实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30%用于职业教育的规定;四是足额提取企业职工培训经费。国家规定,“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五是严禁向职业学校乱摊派、乱罚款,保证职业院校收取的学费用于教育教学,政府部门不得收取调节基金,不得冲抵财政拨款,不得截留或挪作它用。
     (三)进一步完善贫困生救助机制。据调查,职业学校的学生95%以上来自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贫困生占很大的比例,做好职业学校贫困生救助工作,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扎实做好这项工作。一是设立贫困生救助专项经费。温总理在今年3月的全国人大会上宣布,从今年开始,中央财政加大对大中专院校国家助学金和奖学金的支持力度,从去年的18个亿增至今年的95个亿,明年将达到200个亿,主要用于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农村籍和城市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人均达到1500元,资助面达到90%以上,连续资助2年。省里也确定,在“十一五”期间,省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经费,资助2万名中职特困生和就读于农林类等条件艰苦专业的学生。这些表明,中央和省里对职业学校贫困生救助工作高度重视。市政府已决定,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用于资助中职贫困学生。各区、县(市)财政每年也要安排足够的贫困生救助专项资金,确保应助尽助;二是各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要分别按照10%、5%的比例,从学校收入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同时,积极为贫困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三是继续在高职院做好助学贷款和国家奖学金评奖发放工作;四是市、县贫困学生救助中心设立中职贫困生救助专用帐户,经常性募集社会救助资金,及时发放救助款。
(四)进一步健全多元化的办学体制。一是要努力办好公办职业院校。“十一五”期间,市政府重点办好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和三所中等职业学校,区、县(市)要办好一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好县级职教中心;二是要充分发挥企业和行业的作用。加强校企合作,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企业除继续办好已有的职业学校外,还要进一步加强与职业院校的联系,建立良好的合作办学机制。市内规模以上企业,要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实训岗位和条件,要与职业院校共同做好实习实训学生的劳动保护和安全等工作,对顶岗实习实训学生支付合理的劳动报酬;要积极提供优秀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中小企业要依托职业院校建立职工培训基地。职业院校要根据企业需求,为企业职工培训提供师资、场地、学习资料和教学设备;三是要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切实把民办职业教育纳入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落实民办职业院校在土地拨付、税费减免、引资建校、公平待遇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真正做到除了经费来源不同外,其它方面与公办院校一视同仁。民办职业院校实施中央、省、市、县重点建设项目达到立项标准的,在同等条件下要予以优先。要依法加强对民办职业院校的管理和指导,规范民办职业院校的办学行为,建立办学风险防范机制,促进民办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要加大财政对民办职业院校的直接投入,促进他们实施重点建设项目。政府投入的部分,实行“政府所有、学校使用、保值增值;学校注销,政府以货币形式收回”的办法管理;四是要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中介组织和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的作用。鼓励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在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指导下,开展本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建立行业技能型人才信息发布制度,制订教育培训规划,组织和指导本行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作;鼓励各行业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参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相关工作;鼓励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针对本地实际开展应用性职业教育研究,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指导和服务,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咨询。
     (五)进一步推进管理制度创新。一是要进一步推动办学思想的转变,明确职业院校办学方向和办学定位。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就是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需要办学,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其办学定位是,中职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培养中级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高职院校在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高技能人才。当前,在部分职业院校中还存在一些错位的做法,有的学校以举办职业教育为名,实际进行普通高中教育;有的以中等职业教育为名,实际上办高等专科或本科学历成人教育等,这种倾向一定要彻底纠正。二是要进一步推进办学体制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继续深化公办职业院校办学体制和机制改革,引导公办职业院校积极吸纳社会资本,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发挥公办职业院校主力军作用。继续深化公办职业院校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等职业学校实行校长责任制,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任期制,全面推行教职员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学校内部双层管理体制,加强专业层面的管理。深化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教职工收入与学校发展、所聘岗位及个人绩效挂钩,调动教职工积极性。三是要进一步完善与职业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教师队伍管理办法。公办学校逐步实行工资总额包干制度,由编制部门根据公办职业院校办学规模核定编制数,由财政部门根据核定编制数将工资总额划拨到学校,学校在编制和工资总额的框架内,对教职工实行结构管理和动态管理,以适应职业教育根据市场设置和调整专业的需要。严格实行职业院校校长任职资格制度,担任职业院校校长,除了要符合相应的政治条件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条件,有教师资格证书,有3年以上职业教育工作经历,并经过校长任职资格培训。不断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按照“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书+教师资格证书”的“双证制”要求,建立专业教师准入制度。鼓励、引导高等学校毕业生,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在取得“双证”后到职业院校任教。加强教师在职培训,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和挂职锻炼,保证专业教师每两年有两个月到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十一五”期间,全市要完成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技能教学水平认证培训。设立职业院校专业技能课教师特聘岗位,鼓励支持职业院校面向全社会聘请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
     四、切实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领导?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现在,全市“十一五”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已经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领导,确保全市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一)强化职教观念,统一思想认识。各级政府要带头树立“抓经济就要抓职教,抓职教促进经济发展”的观念,切实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政府的一件大事来抓。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亲自挂帅,区、县(市)长亲自任县级职教中心主任,分管教育的副区、县(市)长任副主任。要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协调解决职业教育办学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要切实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每个区、县(市)要建设好一所示范性职业学校,把示范性职业学校和县级职教中心真正办成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基地。
     (二)强化部门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按照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为了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市政府已建立了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区、县(市)人民政府也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应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教育、发展改革、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编制、人事、扶贫办、经委等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参加。各地要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的作用,统筹协调本区域内职业教育有关工作,定期研究和解决区域内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适时出台有关政策,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对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职能。其他相关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切实做好职业教育的相关工作。
     (三)强化责任考核,落实领导责任。各级人民政府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目标管理,作为对主要领导干部进行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建立职业教育专项督导制度,将职业教育专项督导结果作为评价区、县(市)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
     (四)强化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要进一步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进一步树立和倡导劳动者光荣的观念,逐步提高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实行优秀技能人才特殊奖励政策和激励办法;大力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风尚,引导优秀学生就读职业学校、优秀人才从事职教工作;要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和先进的办学经验,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发展职业教育意义重大,机遇难得,任务紧迫,时不我待,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抓住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我市职业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