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诸戈文:学校文化建设要一以贯之地抓下去
发布时间:2015-12-24 17:20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学校文化建设要一以贯之地抓下去

——在全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暨“创新校园”建设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诸戈文

20151216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在关键节点上召开的一次关键会议,其主要目的是,全面总结前一阶段学校文化建设的成绩和经验,进一步坚定信心、明确方向、强化措施,持之以恒地纵深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刚才,大家参观了学校,观看了视频,几个学校和单位分别就相关主题介绍了经验,相信大家都有所启发。庹局长就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工作进行了小结和部署,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学校文化建设,再讲3点意见。

         一、全面总结,高度肯定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2009年下半年,我市学习邯郸经验,持续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坚持“雅致校园”、“书香校园”、“快乐校园”、“创新校园”一起创,一年一个主题,一步一个脚印,呈现出可喜的发展势头,全市教育焕发出勃勃生机。一是校园环境越来越美。各级各类学校结合校安工程、合格学校建设和教育三年攻坚,大力推进物质文化建设,全面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因地制宜地打造校园文化景观,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如以临澧沙堤小学、鼎城逆江坪中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农村学校,以安乡县城北小学、常德芷兰实验学校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城区学校,文化走廊、文化雕塑、文化标语随处可见,学校一草一木、一角一景独具匠心,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雅致、精致、别致的校园环境让人赏心悦目,陶冶身心、拓展视野、怡情励志、启迪智慧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发发挥。二是校园书香越来越浓。“书香校园”建设启动以来,全市一大批学校升级改造了图书馆、阅览室,新建了一批图书角、读书吧,如芷兰实验学校的教师阅览室、武陵区工农小学的“礼乐书吧”温馨舒适,成为了师生最喜欢的阅读场所。全市举办了以读书为主题的第3届校长论坛,组织了“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教师”、“阅读之星”等评选活动,70多所中小学校被评为省、市级书香校园。各地还组织了“师生共读”、“亲子共读”、读书沙龙、读书演讲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师生的读书热情。学生爱读书、会读书的好习惯正在养成,浓浓的书香正在成为校园里最美的气息。三是校园活动越来越多。各级各类学校以学生为主体,坚持校园活动长期化、制度化、多元化,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节庆活动、艺体活动,定期举办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展露才华、表达个性,学生成为了学校文化的建设者、参与者和享受者全市共成立学生社团8800多个,如市一中的观星会、三月文学社,市二中的航模社,芷兰实验学校的定向越野社、合唱团等社团,被评为全省知名优秀社团四是办学特色越来越鲜明。多数学校结合实际,提出了具有时代特色和本校特色的办学理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如市一中提出的敬、勤、勇、公,市二中的为时养器、爱国勤学,芷兰实验学校的滋兰育芷、砥柱中华,武陵区工农小学的“兴于学、立于礼、成于乐”,东升小学的“谦谦君子、阳光少年”,或传承学校自身文化历史内涵、或展现学校地域特色、或紧扣育人目标,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既具有引导作用,又体现激励价值。一部分学校把文化建设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深入开展课改试验,努力创新课堂模式,大力打造课堂文化。如澧县一中、石门一中的“高效课堂”、芷兰实验学校的“生命课堂”、市五中的“和美课堂”, 鼎城区灌溪镇中学的四环节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充满了文化味,受到了专家的肯定和好评。
         回顾近6年来学校文化建设的历程,我们感到:一是一定要有一个强大的“动力源”,这就是行政持续而强力地推动。坚持用行政力量推动文化建设,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推进教育强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市教育局坚持把学校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言必称希腊”,逢会必讲学校文化,将学校文化放在教育大局来谋划、作为中心工作来部署、列入重点工作来考核;以学校文化建设为主题,举办5届中小学校长论,交流建设经验,推介先进典型;市财政每年单列1000万元的文化建设经费,对重大文化基础建设项目,与基建项目打捆申报,纳入年度预算;各县市区也安排专项经费,如武陵区、安乡县、澧县等地,每年拿出100300万元用于文化建设,对建设好的学校还单独给予310万元奖励。全市形成了政府牵头、教育部门主导、学校为主体共同推进的强大动力。二是一定要有一张清晰的“路线图”,这就是科学地谋划与设计。坚持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远工程、德政工程,出台了建设规划和实施意见,确立了“雅致校园”、“书香校园”、“快乐校园”、“创新校园”一起创的建设主题,明确了一年一个主题、以点带面、全面统筹的推进措施,对学校和学生分别提出“一校一品牌,校校有特色”,“一生双爱好,爱好伴一生”的目标期许;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还成立了专家组,对区域内学校文化建设进行精心指导。这些目标措施,既遵循教育规律,又符合时代要求;既立足实际,又着眼长远,有效地避免了学校文化建设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三是一定要注重方法上的“一盘棋”,这就是坚持整体推进、均衡发展。校文化建设覆盖到城乡每一所学校,先后以城区和农村为重点,分别召开现场观摩会,树立典型,探索经验,形成了城乡学校共建共创,整体联动的良好局面。通过整体推进,涌现出了一批以武陵、安乡、澧县、汉寿为代表的先进区县市;一批优质学校,如市一中、芷兰实验学校、市四中、澧县一中等学校特色更加鲜明;一批原来薄弱学校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如武陵区工农小学、丹州小学,安乡县五一中学、大湖口中学,临澧县合口镇中学,等等,一跃成为了区域内的明星学校,并多次接待外地来常考察交流,赢得了较好的评价和声誉。四是一定要建设一支积极的“生力军”,这就是动员和依靠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踊跃创造。学校文化建设一定要着眼学校,依靠师生、服务师生。特别是要依靠校长及学校一班人的提炼、引领和生成,依靠广大师生的回应、参与和创造。这几年,通过校长培训、校长论坛等各种活动,较好地调动了各级校长学校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全市涌现出了一批勤于钻研、勇于探索、乐于践行的好校长;通过组建各类学生社团和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更大范围地动员和吸引广大师生参与其中,形成了生动活泼、风生水起的良好局面。全市涌现出了一批省、市知名的学生社团,芷兰实验学校的汉字听写还代表湖南组打入了全国半决赛。

   这些成绩和经验表明,我市抓文化建设的决策是正确的,思路是科学的,措施也是有力的。学校文化发展学校、成就校长教师、滋润学生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实现,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省教育厅、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专门做出了重要批示。我市学校文化建设被评为全省教育创新特色项目。新华社、人民教育杂志、中国教育报、湖南教育杂志等主流媒体先后给予了重点推介,学校文化已成为我市示范全省、影响全国的知名教育品牌。在此,我代表市教育局,向大家的辛勤努力和长期坚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深刻剖析,切实解决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学校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客观分析,与我们当初设定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些年我每到一所学校,总要看看学校的文化建设,发现还存在许多的遗憾和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建设还不均衡。一些地方风生水起,但仍有个别的地方还是涛声依旧。从大面上看,城区学校要好于农村学校,小学初中阶段要好于高中学校。二是水平仍需提升。有的学校没有确立自己的文化理念,不知道要往哪个方向发展,更不知道怎么发展。有的学校盲目借鉴,通过一两次外出考察学习,完全照搬别人的做法,没有找准特色定位,建设仅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口号与行动两张皮,没有形成完整的文化建设体系。三是内涵发展不够。把学校文化当做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有的学校把精力都放在设立宣传栏、建文化走廊等外显的环境文化上,没有形成办学理念以及与之相一致的师生发展目标、团队精神等,文化建设没有主线主题,没有精神支柱。有的学校对自身文化积累缺乏挖掘整理和提炼生成,显得堆砌、零乱,脱节传统,脱离师生。有的学校办学目标没有内化为教师的共同追求,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价值取向,人心不齐。有的学校开展读书活动,阅览室建得漂漂亮亮,里面却冷冷清清,师生读书也是做做样子,读书活动没有取得好的效果。

   上述这些问题虽然只是发生在个别学校、个别地方,但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深刻剖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我认为,首先还是“文化立校”的思想没有从根本上得以确立,或者说这种思想还不牢固。通过我的接触和观察,还有个别校长、局长认为:学校文化是虚的,只有分数、投入才是硬的;学校文化是高大上的,我们还达不到这样的程度;学校文化是远的,我们还在为经费、为还债、为升学率而忙碌,顾不上;学校文化是洋的,我们现在还只能靠土办法穷办法办学校,如此种种思想,导致了行动上的反应迟缓和等待观望。其次是个别校长的文化修为不够。建设学校文化,校长必须要有文化,懂文化,这是一个基本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就建设不出高品味的学校文化。其结果必然是人财物和时间都花了,但是其效果仍然很不理想。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认识,端正理念,提高素养,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把学校文化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三、一以贯之,把文化建设作为常德教育发展的新常态

   当前,我市教育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如何应对外部形势的激烈挑战,如何提前适应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如保赢得发展先机、持续推动教育提质、继续保持全省领先的位置,是摆在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大家还记得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曾经有一些地区和学校创造过辉煌,被称之为某某现象,可是也有不少是昙花一现,风光不在。而反观我市的一些地方和学校,无论教育形势要求怎么变,无论局长、校长怎么换,总是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始终处于较高的办学水平。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地方和学校,把文化建设作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应对教育改革、实现教育提质的关键举措;向文化建设要质量,向文化建设求发展、向文化建设创品牌,已成为这些地方和学校的共同认识和自主追求。我曾经反思,为什么这几年长沙一些名校虽然一直没有停止挖我们的名优老师和尖子学生,但我们的质量一直都比较稳定,可能原因也在这里,虽然他们能挖走我们的师生,但挖不走的,是我们的“文化立校、文化强教”的理念和“敢为人先、永不服输”精神。因此,在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和竞争加剧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要把学校文化作为今后常德教育发展的新常态,牢固确立“文化引领、文化立校、文化育人”的理念,一以贯之、一如既往、一往情深地在文化建设上用情、用心、用力,以丰厚独特的学校文化为常德教育发展提供持久的推动力和核心竞争力。这里,我提3点希望。

   1.要坚定不移地走文化强教之路,让学校文化建设走得更远。所谓走得更远,就是要始终坚持文化建设既定的目标方向不变、工作举措不变,推进力度不减,确保文化建设“永远在路上”,稳步朝前走。一是要不留空白。继续全面推进学校文化建设,让所有学校都有建设任务,所有学校都把文化建设当作内涵发展的重要手段,真正实现文化建设的广覆盖、全覆盖二是要长远规划。各地各校要结合实际制订好下一个五年的详细建设计划,把学校文化列入“十三五”教育规划的重点工程、重要内容,在项目、资金上给予重点保障和适当倾斜,确保文化建设有方案、有项目、有资金。三是要强化校长的文化自觉。校长是学化文化的引领者、传承者和践行者,是建设学校文化的关键。我认为,一个好的校长应该达到两种境界:一是带出一所好学校,做到“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二是构建好的学校文化,做到“一个好校长走了还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的文化素养和自觉从哪里来?除了不断地学习、思考和钻研,别无他途。因此我一直以来倡导校长要成为读书人,校长要多读点书,坚持读书,带头读书。我很想多遇见一些这样的校长,谈起学校文化,能够如数家珍;谈起办学理念,能够娓娓道来。我也希望在座的每一位校长都能坚守这样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自觉,努力达到以上两种境界,为学校留下永恒的文化推动力。

   2.要切实注重科学发展与内涵发展,让学校文化建设走向更深。所谓走向更深,就是全面深化“四个校园”建设。“四个校园”建设涵盖了学校文化的方方面面,既有层次区别,又内部联系紧密,是一个符合教育规律的有机整体,也是推进学校文化总的抓手。“四个校园”一起创,是我市学校文化建设的本质特征和最大的特色亮点,必须牢牢把握和始终坚持。前一阶段“四个校园”建设已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具备了继续发展的条件和优势。下一阶段,就是要围绕“四个校园”一起创的总体思路,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持续纵深推进。市教育局将下发专门文件,仍然坚持一年一个主题的推进措施,安排部署新一轮的“四个校园”建设。我们初步拟定明年为“雅致校园”建设的深化年,开展全市学校“文化景观”评选等活动,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评选一批建设先进学校,对整体推进效果较好的区县市还将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这里,我还重点强调一下核心价值观进校园的问题。今天,大家参观了外国语学校并听取了经验介绍。各地各学校一定要马上行动起来,把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雅致校园”建设相融合,采取多种形式让核心价值观进入到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之中,在文化宣传栏、文化走廊、文化雕塑等文化景观中彰显核心价值观,将核心价值观外化于形,内化于心,从而达到入眼、入脑、入心的效果。

   3.要切实坚持务实创新、突出特色,让学校文化建设走入更高所谓走入更高,就是要更高水平的建设,打造更高水平的品牌。当前,要突出3个建设重点。一是要在培育精神文化上下功夫。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各地学校要把精神文化提质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结合时代特点,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形成高度凝炼、个性鲜明的办学理念,并通过校训、校风、学风等精确阐释,用以引领学校的文化建设,从而避免文化建设同质化、普通化的倾向,让学校精神成为学校向外展示的“文化名片”。二是要在建设课程文化上下功夫。课程文化是集中反映学校文化的载体,是体现学校特色的重要标志,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随着高考改革的实施,打造多样化、个性化的学校课程是适应改革的必然要求。各地学校要积极探索实施以班级制为主、走班制为辅的课程实施机制,开发和实施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套餐”、“课程自助餐”,建设适应改革需求、促进学生个性成长、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文化。三是要在打造精品上下功夫。各地在全面推进、整体推进文化的同时,要加大文化精品项目、精品学校的挖掘、推介和宣传力度,打造一批精品文化项目、推介一批精品文化学校,不断增强我市学校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各位局长、校长、同志们,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学校文化建设是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倾情投入的永恒课题,让我们用昂望星空、脚踏实地的教育情怀,用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的工作力度,矢志不渝地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就一定能听到学校文化花开的声音、看到花开的胜景。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开 > 政务公开 > 领导讲话

诸戈文:学校文化建设要一以贯之地抓下去

发布时间:2015-12-24 17:20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学校文化建设要一以贯之地抓下去

——在全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暨“创新校园”建设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诸戈文

20151216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在关键节点上召开的一次关键会议,其主要目的是,全面总结前一阶段学校文化建设的成绩和经验,进一步坚定信心、明确方向、强化措施,持之以恒地纵深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刚才,大家参观了学校,观看了视频,几个学校和单位分别就相关主题介绍了经验,相信大家都有所启发。庹局长就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工作进行了小结和部署,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学校文化建设,再讲3点意见。

         一、全面总结,高度肯定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2009年下半年,我市学习邯郸经验,持续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坚持“雅致校园”、“书香校园”、“快乐校园”、“创新校园”一起创,一年一个主题,一步一个脚印,呈现出可喜的发展势头,全市教育焕发出勃勃生机。一是校园环境越来越美。各级各类学校结合校安工程、合格学校建设和教育三年攻坚,大力推进物质文化建设,全面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因地制宜地打造校园文化景观,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如以临澧沙堤小学、鼎城逆江坪中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农村学校,以安乡县城北小学、常德芷兰实验学校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城区学校,文化走廊、文化雕塑、文化标语随处可见,学校一草一木、一角一景独具匠心,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雅致、精致、别致的校园环境让人赏心悦目,陶冶身心、拓展视野、怡情励志、启迪智慧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发发挥。二是校园书香越来越浓。“书香校园”建设启动以来,全市一大批学校升级改造了图书馆、阅览室,新建了一批图书角、读书吧,如芷兰实验学校的教师阅览室、武陵区工农小学的“礼乐书吧”温馨舒适,成为了师生最喜欢的阅读场所。全市举办了以读书为主题的第3届校长论坛,组织了“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教师”、“阅读之星”等评选活动,70多所中小学校被评为省、市级书香校园。各地还组织了“师生共读”、“亲子共读”、读书沙龙、读书演讲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师生的读书热情。学生爱读书、会读书的好习惯正在养成,浓浓的书香正在成为校园里最美的气息。三是校园活动越来越多。各级各类学校以学生为主体,坚持校园活动长期化、制度化、多元化,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节庆活动、艺体活动,定期举办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展露才华、表达个性,学生成为了学校文化的建设者、参与者和享受者全市共成立学生社团8800多个,如市一中的观星会、三月文学社,市二中的航模社,芷兰实验学校的定向越野社、合唱团等社团,被评为全省知名优秀社团四是办学特色越来越鲜明。多数学校结合实际,提出了具有时代特色和本校特色的办学理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如市一中提出的敬、勤、勇、公,市二中的为时养器、爱国勤学,芷兰实验学校的滋兰育芷、砥柱中华,武陵区工农小学的“兴于学、立于礼、成于乐”,东升小学的“谦谦君子、阳光少年”,或传承学校自身文化历史内涵、或展现学校地域特色、或紧扣育人目标,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既具有引导作用,又体现激励价值。一部分学校把文化建设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深入开展课改试验,努力创新课堂模式,大力打造课堂文化。如澧县一中、石门一中的“高效课堂”、芷兰实验学校的“生命课堂”、市五中的“和美课堂”, 鼎城区灌溪镇中学的四环节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充满了文化味,受到了专家的肯定和好评。
         回顾近6年来学校文化建设的历程,我们感到:一是一定要有一个强大的“动力源”,这就是行政持续而强力地推动。坚持用行政力量推动文化建设,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推进教育强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市教育局坚持把学校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言必称希腊”,逢会必讲学校文化,将学校文化放在教育大局来谋划、作为中心工作来部署、列入重点工作来考核;以学校文化建设为主题,举办5届中小学校长论,交流建设经验,推介先进典型;市财政每年单列1000万元的文化建设经费,对重大文化基础建设项目,与基建项目打捆申报,纳入年度预算;各县市区也安排专项经费,如武陵区、安乡县、澧县等地,每年拿出100300万元用于文化建设,对建设好的学校还单独给予310万元奖励。全市形成了政府牵头、教育部门主导、学校为主体共同推进的强大动力。二是一定要有一张清晰的“路线图”,这就是科学地谋划与设计。坚持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远工程、德政工程,出台了建设规划和实施意见,确立了“雅致校园”、“书香校园”、“快乐校园”、“创新校园”一起创的建设主题,明确了一年一个主题、以点带面、全面统筹的推进措施,对学校和学生分别提出“一校一品牌,校校有特色”,“一生双爱好,爱好伴一生”的目标期许;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还成立了专家组,对区域内学校文化建设进行精心指导。这些目标措施,既遵循教育规律,又符合时代要求;既立足实际,又着眼长远,有效地避免了学校文化建设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三是一定要注重方法上的“一盘棋”,这就是坚持整体推进、均衡发展。校文化建设覆盖到城乡每一所学校,先后以城区和农村为重点,分别召开现场观摩会,树立典型,探索经验,形成了城乡学校共建共创,整体联动的良好局面。通过整体推进,涌现出了一批以武陵、安乡、澧县、汉寿为代表的先进区县市;一批优质学校,如市一中、芷兰实验学校、市四中、澧县一中等学校特色更加鲜明;一批原来薄弱学校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如武陵区工农小学、丹州小学,安乡县五一中学、大湖口中学,临澧县合口镇中学,等等,一跃成为了区域内的明星学校,并多次接待外地来常考察交流,赢得了较好的评价和声誉。四是一定要建设一支积极的“生力军”,这就是动员和依靠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踊跃创造。学校文化建设一定要着眼学校,依靠师生、服务师生。特别是要依靠校长及学校一班人的提炼、引领和生成,依靠广大师生的回应、参与和创造。这几年,通过校长培训、校长论坛等各种活动,较好地调动了各级校长学校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全市涌现出了一批勤于钻研、勇于探索、乐于践行的好校长;通过组建各类学生社团和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更大范围地动员和吸引广大师生参与其中,形成了生动活泼、风生水起的良好局面。全市涌现出了一批省、市知名的学生社团,芷兰实验学校的汉字听写还代表湖南组打入了全国半决赛。

   这些成绩和经验表明,我市抓文化建设的决策是正确的,思路是科学的,措施也是有力的。学校文化发展学校、成就校长教师、滋润学生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实现,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省教育厅、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专门做出了重要批示。我市学校文化建设被评为全省教育创新特色项目。新华社、人民教育杂志、中国教育报、湖南教育杂志等主流媒体先后给予了重点推介,学校文化已成为我市示范全省、影响全国的知名教育品牌。在此,我代表市教育局,向大家的辛勤努力和长期坚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深刻剖析,切实解决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学校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客观分析,与我们当初设定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些年我每到一所学校,总要看看学校的文化建设,发现还存在许多的遗憾和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建设还不均衡。一些地方风生水起,但仍有个别的地方还是涛声依旧。从大面上看,城区学校要好于农村学校,小学初中阶段要好于高中学校。二是水平仍需提升。有的学校没有确立自己的文化理念,不知道要往哪个方向发展,更不知道怎么发展。有的学校盲目借鉴,通过一两次外出考察学习,完全照搬别人的做法,没有找准特色定位,建设仅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口号与行动两张皮,没有形成完整的文化建设体系。三是内涵发展不够。把学校文化当做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有的学校把精力都放在设立宣传栏、建文化走廊等外显的环境文化上,没有形成办学理念以及与之相一致的师生发展目标、团队精神等,文化建设没有主线主题,没有精神支柱。有的学校对自身文化积累缺乏挖掘整理和提炼生成,显得堆砌、零乱,脱节传统,脱离师生。有的学校办学目标没有内化为教师的共同追求,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价值取向,人心不齐。有的学校开展读书活动,阅览室建得漂漂亮亮,里面却冷冷清清,师生读书也是做做样子,读书活动没有取得好的效果。

   上述这些问题虽然只是发生在个别学校、个别地方,但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深刻剖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我认为,首先还是“文化立校”的思想没有从根本上得以确立,或者说这种思想还不牢固。通过我的接触和观察,还有个别校长、局长认为:学校文化是虚的,只有分数、投入才是硬的;学校文化是高大上的,我们还达不到这样的程度;学校文化是远的,我们还在为经费、为还债、为升学率而忙碌,顾不上;学校文化是洋的,我们现在还只能靠土办法穷办法办学校,如此种种思想,导致了行动上的反应迟缓和等待观望。其次是个别校长的文化修为不够。建设学校文化,校长必须要有文化,懂文化,这是一个基本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就建设不出高品味的学校文化。其结果必然是人财物和时间都花了,但是其效果仍然很不理想。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认识,端正理念,提高素养,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把学校文化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三、一以贯之,把文化建设作为常德教育发展的新常态

   当前,我市教育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如何应对外部形势的激烈挑战,如何提前适应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如保赢得发展先机、持续推动教育提质、继续保持全省领先的位置,是摆在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大家还记得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曾经有一些地区和学校创造过辉煌,被称之为某某现象,可是也有不少是昙花一现,风光不在。而反观我市的一些地方和学校,无论教育形势要求怎么变,无论局长、校长怎么换,总是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始终处于较高的办学水平。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地方和学校,把文化建设作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应对教育改革、实现教育提质的关键举措;向文化建设要质量,向文化建设求发展、向文化建设创品牌,已成为这些地方和学校的共同认识和自主追求。我曾经反思,为什么这几年长沙一些名校虽然一直没有停止挖我们的名优老师和尖子学生,但我们的质量一直都比较稳定,可能原因也在这里,虽然他们能挖走我们的师生,但挖不走的,是我们的“文化立校、文化强教”的理念和“敢为人先、永不服输”精神。因此,在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和竞争加剧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要把学校文化作为今后常德教育发展的新常态,牢固确立“文化引领、文化立校、文化育人”的理念,一以贯之、一如既往、一往情深地在文化建设上用情、用心、用力,以丰厚独特的学校文化为常德教育发展提供持久的推动力和核心竞争力。这里,我提3点希望。

   1.要坚定不移地走文化强教之路,让学校文化建设走得更远。所谓走得更远,就是要始终坚持文化建设既定的目标方向不变、工作举措不变,推进力度不减,确保文化建设“永远在路上”,稳步朝前走。一是要不留空白。继续全面推进学校文化建设,让所有学校都有建设任务,所有学校都把文化建设当作内涵发展的重要手段,真正实现文化建设的广覆盖、全覆盖二是要长远规划。各地各校要结合实际制订好下一个五年的详细建设计划,把学校文化列入“十三五”教育规划的重点工程、重要内容,在项目、资金上给予重点保障和适当倾斜,确保文化建设有方案、有项目、有资金。三是要强化校长的文化自觉。校长是学化文化的引领者、传承者和践行者,是建设学校文化的关键。我认为,一个好的校长应该达到两种境界:一是带出一所好学校,做到“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二是构建好的学校文化,做到“一个好校长走了还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的文化素养和自觉从哪里来?除了不断地学习、思考和钻研,别无他途。因此我一直以来倡导校长要成为读书人,校长要多读点书,坚持读书,带头读书。我很想多遇见一些这样的校长,谈起学校文化,能够如数家珍;谈起办学理念,能够娓娓道来。我也希望在座的每一位校长都能坚守这样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自觉,努力达到以上两种境界,为学校留下永恒的文化推动力。

   2.要切实注重科学发展与内涵发展,让学校文化建设走向更深。所谓走向更深,就是全面深化“四个校园”建设。“四个校园”建设涵盖了学校文化的方方面面,既有层次区别,又内部联系紧密,是一个符合教育规律的有机整体,也是推进学校文化总的抓手。“四个校园”一起创,是我市学校文化建设的本质特征和最大的特色亮点,必须牢牢把握和始终坚持。前一阶段“四个校园”建设已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具备了继续发展的条件和优势。下一阶段,就是要围绕“四个校园”一起创的总体思路,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持续纵深推进。市教育局将下发专门文件,仍然坚持一年一个主题的推进措施,安排部署新一轮的“四个校园”建设。我们初步拟定明年为“雅致校园”建设的深化年,开展全市学校“文化景观”评选等活动,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评选一批建设先进学校,对整体推进效果较好的区县市还将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这里,我还重点强调一下核心价值观进校园的问题。今天,大家参观了外国语学校并听取了经验介绍。各地各学校一定要马上行动起来,把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雅致校园”建设相融合,采取多种形式让核心价值观进入到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之中,在文化宣传栏、文化走廊、文化雕塑等文化景观中彰显核心价值观,将核心价值观外化于形,内化于心,从而达到入眼、入脑、入心的效果。

   3.要切实坚持务实创新、突出特色,让学校文化建设走入更高所谓走入更高,就是要更高水平的建设,打造更高水平的品牌。当前,要突出3个建设重点。一是要在培育精神文化上下功夫。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各地学校要把精神文化提质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结合时代特点,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形成高度凝炼、个性鲜明的办学理念,并通过校训、校风、学风等精确阐释,用以引领学校的文化建设,从而避免文化建设同质化、普通化的倾向,让学校精神成为学校向外展示的“文化名片”。二是要在建设课程文化上下功夫。课程文化是集中反映学校文化的载体,是体现学校特色的重要标志,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随着高考改革的实施,打造多样化、个性化的学校课程是适应改革的必然要求。各地学校要积极探索实施以班级制为主、走班制为辅的课程实施机制,开发和实施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套餐”、“课程自助餐”,建设适应改革需求、促进学生个性成长、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文化。三是要在打造精品上下功夫。各地在全面推进、整体推进文化的同时,要加大文化精品项目、精品学校的挖掘、推介和宣传力度,打造一批精品文化项目、推介一批精品文化学校,不断增强我市学校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各位局长、校长、同志们,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学校文化建设是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倾情投入的永恒课题,让我们用昂望星空、脚踏实地的教育情怀,用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的工作力度,矢志不渝地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就一定能听到学校文化花开的声音、看到花开的胜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