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陈华:在全市教育工作会暨教育三年攻坚推进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6-02-18 12:53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立足新起点  推动新跨越

全力冲刺教育攻坚  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在全市教育工作会暨教育三年攻坚推进会上的讲话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陈 华

2016年2月18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十二五”教育工作及前两年教育攻坚情况,科学谋划“十三五”教育发展,安排部署2016年重点工作,确保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和教育攻坚圆满收官。等下,徐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抓好落实。下面,我先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十二五”教育工作及近两年教育攻坚情况

“十二五”时期,是常德教育发展环境最好、综合实力提升最快、教育成果最为显著、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时期。五年来,全市教育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全速推进教育攻坚、全力提升教育质量,教育事业跨越发展,整体水平跃居全省先进行列

    过去的五年,教育攻坚硕果累累,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在连续大力推进合格学校建设的基础上,2014年,全市强力启动教育三年攻坚,计划总投入15亿元(不含职教大学城建设)。两年来,全市已完成投入10.7亿元,占三年总任务的71%。其中,改造农村薄弱学校231301农村寄宿制学校实现“三有”目标;新建、改扩建城区中小学校45公办幼儿园及民办普惠园54所;创建市级示范性中职学校7所、特色专业16个;职教大学城推进顺利,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建成投入使用,常德技师学院新校区即将完工,常德财经职业学院启动建设,水电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全面推开,大学城整体框架基本成形;全市765所学校实现宽带上网,6300个班级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34000名在职教师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特别是2015年,各地自加压力,众志成城,持续加大攻坚力度。攻坚投入再创新高,全市共投入资金6.07亿元,比上年增加1.4亿元;建成各类项目436个,是上年的2倍。汉寿、桃源、石门等地实施项目60个以上,鼎城、武陵等地年度总投入1.2亿元以上,西湖管理区集中财力新建2所高标准学校,澧县吸收社会资金7000多万元用于学校建设。重大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安乡县一中整体搬迁,武陵区育英小学德景园分校、北正街小学恒大华府分校、南坪小学,桃源县教仁学校、澧县澧州中学、津市嘉山实验小学、经开区石门桥中心小学、柳叶湖新学校等项目推进快速,石门县思源实验学校、临澧县丁玲学校、鼎城区江南小学等新建项目,在全市“三大战役”流动现场会上受到了主要领导的高度好评。攻坚成效更加明显,128所农村薄弱学校得到改造,171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实现“三有”目标,农村偏远地区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投入资金3.54亿元,新建、改扩建城区学校24所、普惠性幼儿园14所,新增学(园)位17000个,城区“大班额”、“入园贵”等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回顾两年来的教育攻坚,作为市委、市政府“民生升温”的一项重大战役,各地攻坚氛围浓厚,投入强度和推进力度前所未有,全市教育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为夺取教育攻坚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市教育攻坚连续2年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特色项目。

过去的五年,教育投入不断增加,保障水平全面提升。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把教育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发展环境步入历史最好时期。教育投入大幅增长,2015年全市教育投入预计达到67亿元,比2010年增长25亿元,年均增幅和增速创下历史新高。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特别关爱下,为教育发出了许多超历史的“地方粮票”:设立“翦伯赞教育突出贡献奖”,对获教师给予十万元重奖,开全省之先河;设立特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双师型”骨干教师地方性津贴;对市直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全面提标;将市直教育教学质量奖励和职业院校教师绩效工资纳入财政保障,对市直民办职校教师养老保险实行财政补贴,这些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从教热情。特别是2015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原常师校区、原工业学校校区继续用作教育,一举增加教育优质资产2.6亿元,市城区教育资源布局更加合理。

过去的五年,各类教育持续发展,教育结构更加优化。学前教育快速发展,持续实施“普惠行动计划”,全市共投入资金6.8亿元,新增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园559所,增加普惠性园位6.7万个,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3%,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占全市幼儿园总数的比例达到57%,两项指标均进入全省前列。基础教育巩固提高,全市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小学年巩固率100%,初中年巩固率99.5%,高中入学率95%,提前实现“普及高中”的目标。职业教育发展加快,全市共有国家重点职校11所,省级示范性职校7所,常德职院跻身全省示范性高职行列,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的数量与质量处于全省领先位置,基础能力建设被评为全省先进。2015年,我市参加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实现突破,一举夺得全省第二。高等教育转型提质,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常德技师学院成功申办;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成功实现专升本;湖南文理学院被确立为全省首批2所应用技术转型发展高校;地方高校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

过去的五年,教育民生持续改善,群众满意度逐年向好。全市共投入资金20多亿元,建成合格学校533所,改造加固校舍140多万平方米。投入资金近20亿元,新建高标准城区学校10所,新增城区学位24000个,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从2015年起,市城区全面推行“阳光招生”,较好地控制了学生“择校”倾向和“大班额”现象,初中新生平均班额44人,高中55人,低于国家控制标准。大力保障特殊群体入学权利,投入1.5亿多元高标准新建常德市中心特校,其办学条件、保障水平和教育质量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全市残疾儿童入学率达89%,超过全省平均6个百分点。全市共招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2.4万人,实现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应上尽上”的目标。帮困助学惠及更多学子,初步形成了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贫困资助体系,基本实现了不让每个孩子因贫失学。2015年,我市精准助学经验全国推介并被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学生安全上学得到保障,全市共投入校车财政补助近1亿元,购置国标校车1200多辆,20家校车公司建立了监控平台,9个区县市实现了校车全覆盖。

过去的五年,文化建设深入推进,特色品牌更加鲜明。持续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校园环境越来越美,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因地制宜地打造校园文化景观,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校园书香越来越浓,70多所中小学校被评为省、市级书香校园。校园活动越来越多,全市共成立学生社团8800多个,市一中的观星会、三月文学社,市二中的航模社,芷兰实验学校的定向越野社、合唱团等社团,被评为全省优秀社团。2015年,我市参加全省首届中学生运动会,总分成绩进入全省前三。办学特色越来越鲜明,一部分学校结合自身传统优势,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办学品牌。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成功落户常德市一中,全国仅有16所。一部分学校把文化建设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如澧县一中、石门一中的“高效课堂”、芷兰实验学校的“生命课堂”、市五中的“和美课堂”,在课堂中充满了文化味,受到了专家的肯定和学生的欢迎。2014年,我市学校文化建设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特色项目,新华社、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人民教育》和《湖南教育》杂志先后对我市文化建设经验进行了重点推介,学校文化已成为我市示范全省、影响全国的知名教育品牌。

过去的五年,高考成绩持续攀升,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坚持把教育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和群众满意的“风向标”,全面深化教学改革,质量建设取得丰硕成果。高考成绩持续攀升,我市连续6年稳居全省第二,共有230多名学生进入北大清华和国外名校就读。市直、石门、澧县、桃源、临澧等地教育质量稳中有升,安乡、津市、汉寿、鼎城等地后发优势更加明显,全市省、市示范性高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常德市一中、石门一中、芷兰实验学校、澧县一中、桃源一中连续多年二本上线率保持在85%以上,一般性高中奋起直追的势头更加迅猛,如常德市三中、汉寿县龙池学校、鼎城朗州高级中学、西湖管理区一中等学校,高考、学考成绩都有较大幅度地提升。全市高中发展呈现出优质均衡、特色鲜明、齐头并进、生机焕发的良好局面,基础教育质量已成为我市教育一块享誉三湘的“金字招牌”。

过去的五年,实施人才强教工程,队伍活力显著增强。大力优化师资结构,5年全市共录用新教师4000多人。大力推进“三名”工程(名校长、名教师、名师工作室),全市成立名师工作室11个,向上推荐参选特级教师29名,组织各级各类教师培训近5万人次。着力均衡教师队伍,以武陵、石门为试点,开展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学校对口支教、新进教师均衡配置,共交流校长教师1500多名,交流面达到19%全面整治师德行风,结合行业特点和教育实际,以“创满意机关、办满意学校、当满意教师”为主题,出台教师从教“十条禁令”,开展模范教师优秀事迹巡回宣讲,对突出问题实施专项整治,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规问题,教育行风不断好转。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建立市、县、校三级阳光服务平台,出台作风建设22条硬性规定,严格规范“三公”经费支出,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好评。

回顾总结“十二五”,我们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始终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高举教育现代化建设旗帜,集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全力推进教育三年攻坚,新建改扩建了一批优质学校,培育产生了一批品牌学校,加快构建起优质的国民教育体系,不断拓宽教育服务领域,有力地提升了教育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至上。紧扣群众不断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大力实施一批教育民生工程,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之以恒提升教育质量,坚定不移促进教育公平,集中精力保障校园安全,让群众共享教育发展成果。三是始终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以法治思维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深入开展教育专项与综合督导,充分发挥“教育强市”考核指挥棒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办学行为更加规范、教育行为更加科学、教学过程更加高效。四是始终坚持固本强基、提升能力。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切实锤炼优良作风行风;重视科研兴教,强化教师培训培养和名师梯队建设,完善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深化职称制度改革,锻造出了一支优秀的教育人才队伍。

        对于教育系统取得的成绩,市委、市政府给予高度肯定,社会各界也是充分认可。教育事业各项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关心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长期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全市教育战线的广大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整体发展上,办学条件仍需改善,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优质教育资源仍显不足,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布局有待优化;教育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教育改革有待深化。在县域教育发展上,县域之间还存有一定的差距,部分地区城乡差距、校际差距较为突出。在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上,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是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保教质量水平不够高;职业教育特色与吸引力有待增强;高等教育水平层次有待提升。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我市建成泛湘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决战期,也是我市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胜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推动“十三五”发展,全国教育工作会、市委经济工作会和全市人大政协“两会”,都对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作出了重要部署。科学谋划常德教育“十三五”发展,必须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的科学决策,以“五大发展理念”统筹安排好教育发展的各项工作。“十三五”我市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教育规划纲要,认真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以教育现代化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办好公平普惠、优质多样、充满活力、人民满意的常德教育。

“十三五”教育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路径是:

1.紧扣“一个中心”的发展定位。即建设湘西北区域教育中心。全面调优教育结构、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打造教育品牌,努力建设体系完善、质量一流、治理科学、特色鲜明的湘西北教育高地,为常德建成泛湘西北现代化的区域中心城市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服务。

2.实现“两个率先”的发展目标。一是在全省率先建成教育强市。到2018年,全市所有区县市通过省教育强县(市、区)和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验收,在全省率先通过教育强市考核。二是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到2020年,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保障水平更高,办学条件全面改善,教育公平有效保障,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形成系统完备、开放有序、高效公平的现代教育体系,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教育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3.打造“五大教育”的发展路径。一是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全力打造特色教育。亮化学校文化建设品牌。结合教育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的新要求,持续推进新一轮“雅致校园”、“书香校园”、“快乐校园”、“创新校园”建设,使学校文化建设走向更高,走入更深,走得更远。要保住教育质量这个“招牌”。紧紧抓住素质教育这个主攻点,调整和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向课堂要质量,向科研要质量,向素质要质量,让常德教育质量继续保持全省前列。要大力推进学校集团化、联盟化发展。着力把全市的一中这个群体和国家、省示范性中职群体整体提升,形成“光晕效应”和“塔尖效应”。市直要确保市一中青少年航空学校办出特色,将托管的柳叶湖学校办成优质学校;武陵区要积极推行名优小学对口托管薄弱小学,形成良性互动,争取早出成效,早出经验。着力打造“常德名师”群体。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启动常德名师计划,完善教师培养、培训、考核、监督机制,推进教师编制配备、职称评聘、定期注册改革,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校长教师队伍,让常德教育的天空星光灿烂。二是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全力打造均衡教育。优化教育结构,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特色发展、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终身教育多元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到2020年,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占全市幼儿园总数的80%,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100%。大力推进职教大学城建设,力争常德财经职院申办成功,推动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做优做强,支持常德技师学院挤进规划笼子、争取成功升格。支持湖南应用技术学院、高尔夫旅游学院建好一批特色专业,支持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创建“湖南省卓越职业院校”,加大对湖南文理学院转型提质的支持力度,加快建设湖南开放大学常德学院,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加强民办学校品牌建设,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一批设施先进、管理规范、声誉良好的优质民办学校。三是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全力打造公平教育。圆满完成教育三年攻坚任务,不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大力推进市城区教育资源整合和学校新建工程,调优城区学校布局,增加学位供给,为城乡学生提供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深化招生制度改革,深入实施“阳光招生”,推进入学机会均等和义务教育相对就近入学。完善特殊群体入学权益保障机制,实施留守儿童关爱计划,确保留守儿童、寒门学子100%入学,进城务工随迁子女100%就读公办学校,三残儿童入学率达到95%。开展教育精准扶贫,构建更加完善的助学体系四是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全力打造活力教育。扩大教育开放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机构来常办学和设立分校,全面深化韩国启明大学来常合作办学成果,建好湖南文理学院韩语中心,实施教师交流培训、互派留学生、合作办学等项目;确保北大常德附属学校、常德雅礼实验学校建成,成为全市名优学校加强教育对口支援,持续开展对口支教活动,实施常德—湘西古丈县“校校结对帮扶工程”。五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打造幸福教育。在学生层面,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遵循教育规律,探索“轻负担、高效率、优质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全面加强德育和艺体教育,为每个学校配备心理辅导教师,为每个学生建立体质健康电子档案,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引导家长和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建立健全减轻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机制,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在教师层面,大力提升教师待遇水平,实施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启动教师定期体检关爱行动,大力表彰和宣传优秀教师,让人民教师成为有尊严感、成就感、幸福感的群体。在家庭和社会层面,建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优质教育。总之,要通过教育,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每位教师事业成功、每个家庭幸福受益。

三、2016年教育工作安排

2016年是“十三五”的起始之年,全市教育系统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科学谋划、统筹安排,改革创新、乘势而上,扎实做好全年的各项工作,为“十三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1.全力冲刺,全面打赢教育攻坚决胜战。今年是教育三年攻坚的收官之年,市委经济工作会明确提出,要继续打好“三大战役”,强力推进“五个常德”建设。前两年的教育攻坚,为我们圆满完成总的攻坚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但也要看到,相对容易的任务都已经完成,接下来的攻坚任务,都是“硬骨头”,事关攻坚成败。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必胜的信念和昂扬的斗志,再接再厉,一鼓作气地完成教育攻坚总任务。

一要细化目标任务。这次会议专门下发了教育攻坚年度计划今年的主要任务是:改造薄弱学校139所,配套农村寄宿制学校177所;新建和改扩建城区幼儿园6所、城区中小学22所;全面实施市一中提质改造,启动市一幼分园、荷花中学、北大常德附属学校、常德雅礼实验中学等新建工程;建设3所中职市级示范校和6个特色专业;完成市直学校信息技术装备升级改造,所有市城区学校高水平建成“三通两平台”。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年度目标任务的制定,充分征求了各地各部门的意见建议,考虑了各地的可承受度。各区县市要对照年度攻坚计划,迅速制定任务分解表,把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具体项目,把进度落实到每一个时间节点,把每一个项目抓紧看牢,继续实行“一个项目一个牵头领导、一个项目一个攻坚小组,一个项目一套工作措施”的推进机制,确保按时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二要加大资金投入。各区县市政府是攻坚的主体,绝不能存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要千方百计、不折不扣,切实保障好建设资金需求,坚决不能因为资金的问题影响建设进度,坚决不能将资金缺口留给学校,从而形成新的债务,留下新的包袱。要积极争取上级项目。今年,国家和省对教育项目安排很多,如“全面改薄”、“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二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教师周转房建设”、“为民办实事”、“教育扶贫”等项目,国家和省里都安排了大量资金。各地要加大争资争项力度,力争更多的项目挤进上级笼子。要加强资金统筹,有效整合各类项目资金,集中用于教育攻坚。要大力引进社会资本,要像澧县、桃源、石门等地一样,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教育攻坚,拓宽资金来源。

三要加强质量监管。地要牢牢把握质量这个生命线,切实严把质量关。特别是在招投标的把关上,严格执行招投标政策,切实规范招投标行为,确保工程建设前期管理合法合规。在工作机制上,依法加强工程建设流程监管,强化施工、监理、建设三方责任,严格施工程序,严格验收标准,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控制,确保每个项目都建成精品工程、百年工程,都经得起时间和群众的检验。

四要强化调度考核。各区县市党委政府要继续履行好攻坚主体责任,主要领导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切实做到领导落实、力量落实、责任落实。各相关部门强化大局意识和配合意识,提高服务水平,继续开辟“绿色通道”,为教育攻坚积极排忧解难,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市攻坚指挥部要加大督查调度力度,继续对攻坚情况实行一周一收集、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调度;各地攻坚指挥部要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和推进会及时解决攻坚困难和问题。要进一步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市攻坚指挥部将继续联合市政协民主监督组、市纪委监察组和市委组织部观察组开展督促检查,坚决以验收考核结果为依据兑现奖补资金。按照王群书记的要求,年底,市委、市政府将对全市攻坚完成情况组织全面评估验收,召开高规格的表彰总结大会。对完成任务好的,将给予大力表彰和重奖;对完成不力的,要启动问责机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另外,我还要强调一下职教大学城建设问题。职教大学城是市委、市政府确立的重点工程之一。按照建设预期,整个园区计划投入100亿,到2017年完成投入50亿,基本形成职教大学城实体框架。截至今年1月底,仅完成投入13.38亿。要完成这个计划,今、明两年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力度。要做好大学城的管网、绿化、水系建设规划和设计前期工作,启动岩坪路及中央生态带和师生生活服务配套、商住综合配套的设施建设,确保高泗西路、金丹路9月份竣工通车,窑港路、欣荣路、如家路、珠港路年底形成路坯,护丹路、丹溪路完成施工前期工作。二是要大力推进学校新区建设。确保技师学院新校区4月底交付使用,财经职院3月底全面展开单体项目工程建设。三是要重视项目引进,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力争年内有1-2个项目落户大学城。

同志们,教育攻坚是一项涉及全市百姓根本利益的民心工程,是一项促进常德教育长远发展的民生工程,是一项体现市委、市政府“民生至上”执政理念的德政工程,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大局意识,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彻底打赢一场“民生升温”的教育攻坚战!

    2.聚焦主题,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质量是教育事业的永恒主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今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都强调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我们必须要把提高质量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持之以恒地加强质量建设。

一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进一步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坚持面向全体,面向未来,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要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梦”主题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学校国防教育,培养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优良品质。今年,各级各类学校要严格落实每周一升国旗制度,开展好升国旗、唱国歌、国旗下讲话等常规教育活动,让学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要切实抓好体艺教育,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将体艺课程纳入中招政策;加快推进足球进校园工作,出台全市校园足球发展意见,加大足球特色学校创建力度,初步建立起全市校园足球联赛制度。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将青春期教育纳入德育的重要范畴,切实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确保每名学生健康成长。

二要深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常德教育发展的“新常态”,一以贯之地推进“雅致校园”、“书香校园”、“快乐校园”、“创新校园”建设。今年,要重点实施新一轮“雅致校园”提质工程,在全面推进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优秀“雅致校园”和最具创意文化景观评选等活动。各地要认真谋划好下一个时期文化建设的详细规划,把文化建设列入全局工作的重点,在精力、资金上给予保障和倾斜。要大力打造文化精品,加大精品项目、精品学校的挖掘、推介和宣传力度,打造、推介一批精品学校,不断增强我市学校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要继续提高“三考”成绩。今年是全面实施高考改革前的最后一年,也是我省高考实施全国卷的第一年。要牢固树立全面抓(每一所学校)、全体抓(每一个学生)、全程抓(每一个学龄段)的质量意识,下移工作重心,把义务教育作为提升质量的关键,把改进农村薄弱学校教学作为提升质量的增长点,改革完善中考办法,探索实施中考语数外加综合科目的考试模式,全面提高中考质量,为我市高考、学考成绩提质进位奠定坚实基础。要提前应对高考改革的新要求,科学研判高考改革的新走向,准确捕捉高考命题的新动向,强化教育科研,实施全市整体联动、资源共享,一手抓二本上线率,一手抓重点名校生,努力实现我市高考“众星捧月、星月交辉”的生动局面,确保我市学考、高考成绩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3.补齐短板,全面调优教育结构。协调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着力拉长补齐教育短板,全面构建起优质均衡的教育体系。

一要加快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当前,我市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还相对短缺,特别是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基础还很薄弱。要全力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以“美丽乡村、完美社区” 建设为契机,年内创建普惠性幼儿园60所,办好410个贫困村的幼儿园或教学点,力争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占全市幼儿园总数的比例达到60%,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要努力提升公办园增量,继续加快农村公办园建设,启动全市公办园编制核定工作,充分发挥公办幼儿园、乡镇中心园辐射带动作用。要大力调优民办园存量,通过政府采购、财政补贴等形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进一步扩大普惠性资源覆盖面。

二要加快促进义务教育均衡标准化发展。去年,武陵区高水平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就全省的情况来看,长沙、株洲所有区县已经通过了国家的评估认定。我们要加快推进此项工作的进度,全面落实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要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对照评估指标体系,加大软硬件的建设力度,全面缩小区域内校际差异,降低均衡系数。今年,要确保鼎城、临澧、津市高水平通过国家评估验收。

三要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严格落实高中招生计划,进一步加强普职分流引导,力争今年达到6:4的比例,逐步稳定我市职业教育规模。紧密结合我市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优化专业布局,整改或停办一批办学水平低下的专业,做强做优一批品牌专业。深化职业院校内涵建设,抓好省、市重点职教项目建设,建设一批省卓越职业院校及市级以上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四要加快促进高等教育提质转型。高等教育是展现地方发展水平,提升对外形象的重要名片。要加大对地方高校的支持服务力度,全力支持湖南文理学院深度转型,积极支持硕士点建设;大力支持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申办省卓越职业院校,支持校园提质改造和教学附属医院新建工程;全面提高湖南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年内启动新的学生宿舍和教学楼建设;大力支持湖南应用技术学院、高尔夫旅游学院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优势学科、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全面提升我市高校的办学水平。

4.突破重点,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改革是发展的活力源泉和不竭动力。要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力争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一要加快推进市城区教育集团化、联盟化改革。此项改革是市委确定的十大重点自主改革项目之一。加快推进以武陵区育英小学、北正街小学为重点的市城区学校联盟化改革,确保育英小学德景园分校、北正街小学恒大华府分校年内招生。大力支持市一中托管柳叶湖学校,确保秋季开学前实现市一中对学校班子、教学管理的全面托管,不断提升市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比例;优质民办学校也要转变观念,大胆探索集团化办学的路子,形成互动互利的良好局面。

二要启动高中分层教学、走班教学模式改革。提前应对学生自主选择高考科目、学校自主招生的高考改革新动向,积极探索走班制、分层次的教学模式改革,满足不同学生弹性学习和个性发展的需求。此项工作,各地要积极行动起来,出台工作方案,有针对性地选择学校进行试点,力争取得经验,为全面推开奠定基础。同时,要深入研究招生录取机制,《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继续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等。我们要认真研究相关配套政策,通过专项招生、定向招生、自主招生等途径让更多的孩子考上优质大学。

三要加快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完善学校(园)评估机制,强化绩效考核,积极探索并引进办学绩效第三方评价,不断促进学校管理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指导和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落实和规范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强学校校代会和工会制度建设,形成学校依法办学,政府、社会、师生广泛监督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

5.关注民生,全面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是重要民生,关系千家万户。必须坚持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保障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一要全力保障特殊群体入学公平。制定出台关爱留守儿童计划,完善多部门合作机制,强化监护人的责任,构建政府主导、家校联动、社会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落实国家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行动计划,进一步提高全市特殊学校办学水平,推进残疾少年儿童“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努力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用最大的爱心、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成长成才。进一步完善资助政策体系,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逐步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完善家庭经济困难程度量化测评方案,大力推进精准资助,确保应助尽助。

二要大力促进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结合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和“全面改薄”建设,重点对农村寄宿学校、村小和教学点进行提质改造;结合乡村行政区划调整,进一步优化农村学校布局,全面消除农村孩子“上学远”“入学差”的现象。大力推进市城区教育资源整合,完成原常德师范、原常德工业学校两校区资源调整,努力缓解城区大班额问题。

三要继续实施“阳光招生”。今年,在做好市城区“阳光招生”的基础上,要在全市范围内全面落实学籍管理规定,严格执行招生计划,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中特长生招生办法,确保招生公平公正公开。

6.把握关键,全面提升办学要素水平。人力物力财力既是教育发展的保障条件,也是提高办学水平的基础性要素。各地无论财政收支压力有多大,对教育的支持力度不能减,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心不能变。

一要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关键是教师。要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全面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建立乡村教师长效补充机制;实施乡村教师工作补贴和生活补贴制度,加快周转房建设,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增强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要优化队伍结构,认真落实《湖南省关于推进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意见》,盘活用好现有教师资源,促进校长教师合理流动,确保交流面达到10%以上。要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启动“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评选第二届“翦伯赞教育突出贡献奖”,隆重表彰一批师德楷模;建立师德档案,加强师德考核,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严厉查处违反师德师风行为。

二要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是提高办学水平的新动力、新手段。要全面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加强偏远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施新一轮市直学校教育信息化升级改造,力争全市乡镇以上学校全部实现宽带上网,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75%以上的教学班级配备多媒体播放设备,推动实现互联网全覆盖和网络教学环境初步普及。继续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共享,全面增加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坚持应用驱动,新建县级教育区域网2-3个;新创10个以上省级优秀教师空间,全面提升我市教育信息化水平

    三要依法保证教育投入。新修订的教育法再次明确了教育经费“两个提高”“三个增长”的要求,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坚定决心。各地政府要把落实法定增长作为发展教育的首要职责,保证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保证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逐步提高,力争更多的“真金白银”用于教育发展。前不久,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对学生“两免一补”和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项目进行了扩面提标,各地政府要高度重视,提前做好预算安排,严格落实好各项经费,确保国家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四、做好教育工作的几点要求

        1.强化党的建设,进一步增强发展凝聚力。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按照中央部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章条例,全面贯彻《廉洁自律准则》,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员在党意识。深入开展教育系统专项整治,严肃查处“四风”和腐败问题。坚持把纪律挺在前,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通过警示教育、约谈提醒等方式加以警醒。要持之以恒地抓好作风建设。巩固反对“四风”成果,开展教育专项资金内部综合审计调查,加强制度监管,坚决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违纪违法行为。

2.强化责任担当,进一步提升教育执行力。一要弘扬追求卓越的奋进之风。各地各校要高标准确立年度发展目标和工作要求,各级干部要在发展一线比身手、比作为、比贡献,将追求卓越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用突出的发展成果实现争先创优。二要弘扬脚踏实地的务实之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多做谋长远、打基础的事情。树立积极的事业观,坚持不等不靠、主动发展,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教育政策、教育投入等方面的关心和支持。三要弘扬雷厉风行的落实之风。持续提升一抓到底的执行力,对各项教育决策部署狠抓落实、快速推进,对遇到的困难问题想方设法、全力破解。领导干部既要身先士卒,站在前面、冲在一线,又要做好压力传递,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营造同心同向、众志成城的干事氛围。

        3.强化环境营造,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一要建设安全稳定的和谐校园。完善责任明确、制度健全、机制完善、基础牢固、保障有力的学校安全责任、监管、保障体系,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完善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强化安全教育、安全防范和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继续开展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县区创建活动。二要形成风清气正的政风行风。进一步优化服务手段,提升“阳光服务平台”的服务质量,切实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继续加强教育行风建设,严肃查处教育乱收费、学校违规收费补课和教师有偿家教等行为。三要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加强教育宣传,善于把握主流和趋势、尺度和时效,深度分析,主动发声,有针对性地做好舆论引导。要深入挖掘、大力宣传教育战线的感人事迹,以优秀人物、典型经验引领教育发展,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理解,形成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同志们,站在“十三五”的起点,新的蓝图催人奋进,新的跨越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进取、奋发有为,为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推动“新常德新创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开 > 政务公开 > 领导讲话

陈华:在全市教育工作会暨教育三年攻坚推进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6-02-18 12:53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立足新起点  推动新跨越

全力冲刺教育攻坚  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在全市教育工作会暨教育三年攻坚推进会上的讲话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陈 华

2016年2月18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十二五”教育工作及前两年教育攻坚情况,科学谋划“十三五”教育发展,安排部署2016年重点工作,确保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和教育攻坚圆满收官。等下,徐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抓好落实。下面,我先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十二五”教育工作及近两年教育攻坚情况

“十二五”时期,是常德教育发展环境最好、综合实力提升最快、教育成果最为显著、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时期。五年来,全市教育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全速推进教育攻坚、全力提升教育质量,教育事业跨越发展,整体水平跃居全省先进行列

    过去的五年,教育攻坚硕果累累,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在连续大力推进合格学校建设的基础上,2014年,全市强力启动教育三年攻坚,计划总投入15亿元(不含职教大学城建设)。两年来,全市已完成投入10.7亿元,占三年总任务的71%。其中,改造农村薄弱学校231301农村寄宿制学校实现“三有”目标;新建、改扩建城区中小学校45公办幼儿园及民办普惠园54所;创建市级示范性中职学校7所、特色专业16个;职教大学城推进顺利,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建成投入使用,常德技师学院新校区即将完工,常德财经职业学院启动建设,水电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全面推开,大学城整体框架基本成形;全市765所学校实现宽带上网,6300个班级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34000名在职教师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特别是2015年,各地自加压力,众志成城,持续加大攻坚力度。攻坚投入再创新高,全市共投入资金6.07亿元,比上年增加1.4亿元;建成各类项目436个,是上年的2倍。汉寿、桃源、石门等地实施项目60个以上,鼎城、武陵等地年度总投入1.2亿元以上,西湖管理区集中财力新建2所高标准学校,澧县吸收社会资金7000多万元用于学校建设。重大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安乡县一中整体搬迁,武陵区育英小学德景园分校、北正街小学恒大华府分校、南坪小学,桃源县教仁学校、澧县澧州中学、津市嘉山实验小学、经开区石门桥中心小学、柳叶湖新学校等项目推进快速,石门县思源实验学校、临澧县丁玲学校、鼎城区江南小学等新建项目,在全市“三大战役”流动现场会上受到了主要领导的高度好评。攻坚成效更加明显,128所农村薄弱学校得到改造,171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实现“三有”目标,农村偏远地区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投入资金3.54亿元,新建、改扩建城区学校24所、普惠性幼儿园14所,新增学(园)位17000个,城区“大班额”、“入园贵”等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回顾两年来的教育攻坚,作为市委、市政府“民生升温”的一项重大战役,各地攻坚氛围浓厚,投入强度和推进力度前所未有,全市教育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为夺取教育攻坚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市教育攻坚连续2年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特色项目。

过去的五年,教育投入不断增加,保障水平全面提升。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把教育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发展环境步入历史最好时期。教育投入大幅增长,2015年全市教育投入预计达到67亿元,比2010年增长25亿元,年均增幅和增速创下历史新高。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特别关爱下,为教育发出了许多超历史的“地方粮票”:设立“翦伯赞教育突出贡献奖”,对获教师给予十万元重奖,开全省之先河;设立特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双师型”骨干教师地方性津贴;对市直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全面提标;将市直教育教学质量奖励和职业院校教师绩效工资纳入财政保障,对市直民办职校教师养老保险实行财政补贴,这些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从教热情。特别是2015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原常师校区、原工业学校校区继续用作教育,一举增加教育优质资产2.6亿元,市城区教育资源布局更加合理。

过去的五年,各类教育持续发展,教育结构更加优化。学前教育快速发展,持续实施“普惠行动计划”,全市共投入资金6.8亿元,新增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园559所,增加普惠性园位6.7万个,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3%,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占全市幼儿园总数的比例达到57%,两项指标均进入全省前列。基础教育巩固提高,全市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小学年巩固率100%,初中年巩固率99.5%,高中入学率95%,提前实现“普及高中”的目标。职业教育发展加快,全市共有国家重点职校11所,省级示范性职校7所,常德职院跻身全省示范性高职行列,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的数量与质量处于全省领先位置,基础能力建设被评为全省先进。2015年,我市参加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实现突破,一举夺得全省第二。高等教育转型提质,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常德技师学院成功申办;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成功实现专升本;湖南文理学院被确立为全省首批2所应用技术转型发展高校;地方高校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

过去的五年,教育民生持续改善,群众满意度逐年向好。全市共投入资金20多亿元,建成合格学校533所,改造加固校舍140多万平方米。投入资金近20亿元,新建高标准城区学校10所,新增城区学位24000个,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从2015年起,市城区全面推行“阳光招生”,较好地控制了学生“择校”倾向和“大班额”现象,初中新生平均班额44人,高中55人,低于国家控制标准。大力保障特殊群体入学权利,投入1.5亿多元高标准新建常德市中心特校,其办学条件、保障水平和教育质量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全市残疾儿童入学率达89%,超过全省平均6个百分点。全市共招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2.4万人,实现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应上尽上”的目标。帮困助学惠及更多学子,初步形成了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贫困资助体系,基本实现了不让每个孩子因贫失学。2015年,我市精准助学经验全国推介并被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学生安全上学得到保障,全市共投入校车财政补助近1亿元,购置国标校车1200多辆,20家校车公司建立了监控平台,9个区县市实现了校车全覆盖。

过去的五年,文化建设深入推进,特色品牌更加鲜明。持续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校园环境越来越美,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因地制宜地打造校园文化景观,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校园书香越来越浓,70多所中小学校被评为省、市级书香校园。校园活动越来越多,全市共成立学生社团8800多个,市一中的观星会、三月文学社,市二中的航模社,芷兰实验学校的定向越野社、合唱团等社团,被评为全省优秀社团。2015年,我市参加全省首届中学生运动会,总分成绩进入全省前三。办学特色越来越鲜明,一部分学校结合自身传统优势,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办学品牌。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成功落户常德市一中,全国仅有16所。一部分学校把文化建设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如澧县一中、石门一中的“高效课堂”、芷兰实验学校的“生命课堂”、市五中的“和美课堂”,在课堂中充满了文化味,受到了专家的肯定和学生的欢迎。2014年,我市学校文化建设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特色项目,新华社、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人民教育》和《湖南教育》杂志先后对我市文化建设经验进行了重点推介,学校文化已成为我市示范全省、影响全国的知名教育品牌。

过去的五年,高考成绩持续攀升,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坚持把教育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和群众满意的“风向标”,全面深化教学改革,质量建设取得丰硕成果。高考成绩持续攀升,我市连续6年稳居全省第二,共有230多名学生进入北大清华和国外名校就读。市直、石门、澧县、桃源、临澧等地教育质量稳中有升,安乡、津市、汉寿、鼎城等地后发优势更加明显,全市省、市示范性高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常德市一中、石门一中、芷兰实验学校、澧县一中、桃源一中连续多年二本上线率保持在85%以上,一般性高中奋起直追的势头更加迅猛,如常德市三中、汉寿县龙池学校、鼎城朗州高级中学、西湖管理区一中等学校,高考、学考成绩都有较大幅度地提升。全市高中发展呈现出优质均衡、特色鲜明、齐头并进、生机焕发的良好局面,基础教育质量已成为我市教育一块享誉三湘的“金字招牌”。

过去的五年,实施人才强教工程,队伍活力显著增强。大力优化师资结构,5年全市共录用新教师4000多人。大力推进“三名”工程(名校长、名教师、名师工作室),全市成立名师工作室11个,向上推荐参选特级教师29名,组织各级各类教师培训近5万人次。着力均衡教师队伍,以武陵、石门为试点,开展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学校对口支教、新进教师均衡配置,共交流校长教师1500多名,交流面达到19%全面整治师德行风,结合行业特点和教育实际,以“创满意机关、办满意学校、当满意教师”为主题,出台教师从教“十条禁令”,开展模范教师优秀事迹巡回宣讲,对突出问题实施专项整治,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规问题,教育行风不断好转。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建立市、县、校三级阳光服务平台,出台作风建设22条硬性规定,严格规范“三公”经费支出,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好评。

回顾总结“十二五”,我们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始终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高举教育现代化建设旗帜,集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全力推进教育三年攻坚,新建改扩建了一批优质学校,培育产生了一批品牌学校,加快构建起优质的国民教育体系,不断拓宽教育服务领域,有力地提升了教育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至上。紧扣群众不断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大力实施一批教育民生工程,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之以恒提升教育质量,坚定不移促进教育公平,集中精力保障校园安全,让群众共享教育发展成果。三是始终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以法治思维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深入开展教育专项与综合督导,充分发挥“教育强市”考核指挥棒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办学行为更加规范、教育行为更加科学、教学过程更加高效。四是始终坚持固本强基、提升能力。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切实锤炼优良作风行风;重视科研兴教,强化教师培训培养和名师梯队建设,完善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深化职称制度改革,锻造出了一支优秀的教育人才队伍。

        对于教育系统取得的成绩,市委、市政府给予高度肯定,社会各界也是充分认可。教育事业各项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关心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长期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全市教育战线的广大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整体发展上,办学条件仍需改善,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优质教育资源仍显不足,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布局有待优化;教育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教育改革有待深化。在县域教育发展上,县域之间还存有一定的差距,部分地区城乡差距、校际差距较为突出。在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上,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是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保教质量水平不够高;职业教育特色与吸引力有待增强;高等教育水平层次有待提升。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我市建成泛湘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决战期,也是我市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胜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推动“十三五”发展,全国教育工作会、市委经济工作会和全市人大政协“两会”,都对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作出了重要部署。科学谋划常德教育“十三五”发展,必须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的科学决策,以“五大发展理念”统筹安排好教育发展的各项工作。“十三五”我市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教育规划纲要,认真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以教育现代化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办好公平普惠、优质多样、充满活力、人民满意的常德教育。

“十三五”教育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路径是:

1.紧扣“一个中心”的发展定位。即建设湘西北区域教育中心。全面调优教育结构、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打造教育品牌,努力建设体系完善、质量一流、治理科学、特色鲜明的湘西北教育高地,为常德建成泛湘西北现代化的区域中心城市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服务。

2.实现“两个率先”的发展目标。一是在全省率先建成教育强市。到2018年,全市所有区县市通过省教育强县(市、区)和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验收,在全省率先通过教育强市考核。二是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到2020年,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保障水平更高,办学条件全面改善,教育公平有效保障,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形成系统完备、开放有序、高效公平的现代教育体系,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教育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3.打造“五大教育”的发展路径。一是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全力打造特色教育。亮化学校文化建设品牌。结合教育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的新要求,持续推进新一轮“雅致校园”、“书香校园”、“快乐校园”、“创新校园”建设,使学校文化建设走向更高,走入更深,走得更远。要保住教育质量这个“招牌”。紧紧抓住素质教育这个主攻点,调整和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向课堂要质量,向科研要质量,向素质要质量,让常德教育质量继续保持全省前列。要大力推进学校集团化、联盟化发展。着力把全市的一中这个群体和国家、省示范性中职群体整体提升,形成“光晕效应”和“塔尖效应”。市直要确保市一中青少年航空学校办出特色,将托管的柳叶湖学校办成优质学校;武陵区要积极推行名优小学对口托管薄弱小学,形成良性互动,争取早出成效,早出经验。着力打造“常德名师”群体。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启动常德名师计划,完善教师培养、培训、考核、监督机制,推进教师编制配备、职称评聘、定期注册改革,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校长教师队伍,让常德教育的天空星光灿烂。二是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全力打造均衡教育。优化教育结构,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特色发展、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终身教育多元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到2020年,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占全市幼儿园总数的80%,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100%。大力推进职教大学城建设,力争常德财经职院申办成功,推动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做优做强,支持常德技师学院挤进规划笼子、争取成功升格。支持湖南应用技术学院、高尔夫旅游学院建好一批特色专业,支持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创建“湖南省卓越职业院校”,加大对湖南文理学院转型提质的支持力度,加快建设湖南开放大学常德学院,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加强民办学校品牌建设,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一批设施先进、管理规范、声誉良好的优质民办学校。三是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全力打造公平教育。圆满完成教育三年攻坚任务,不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大力推进市城区教育资源整合和学校新建工程,调优城区学校布局,增加学位供给,为城乡学生提供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深化招生制度改革,深入实施“阳光招生”,推进入学机会均等和义务教育相对就近入学。完善特殊群体入学权益保障机制,实施留守儿童关爱计划,确保留守儿童、寒门学子100%入学,进城务工随迁子女100%就读公办学校,三残儿童入学率达到95%。开展教育精准扶贫,构建更加完善的助学体系四是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全力打造活力教育。扩大教育开放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机构来常办学和设立分校,全面深化韩国启明大学来常合作办学成果,建好湖南文理学院韩语中心,实施教师交流培训、互派留学生、合作办学等项目;确保北大常德附属学校、常德雅礼实验学校建成,成为全市名优学校加强教育对口支援,持续开展对口支教活动,实施常德—湘西古丈县“校校结对帮扶工程”。五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打造幸福教育。在学生层面,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遵循教育规律,探索“轻负担、高效率、优质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全面加强德育和艺体教育,为每个学校配备心理辅导教师,为每个学生建立体质健康电子档案,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引导家长和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建立健全减轻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机制,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在教师层面,大力提升教师待遇水平,实施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启动教师定期体检关爱行动,大力表彰和宣传优秀教师,让人民教师成为有尊严感、成就感、幸福感的群体。在家庭和社会层面,建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优质教育。总之,要通过教育,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每位教师事业成功、每个家庭幸福受益。

三、2016年教育工作安排

2016年是“十三五”的起始之年,全市教育系统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科学谋划、统筹安排,改革创新、乘势而上,扎实做好全年的各项工作,为“十三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1.全力冲刺,全面打赢教育攻坚决胜战。今年是教育三年攻坚的收官之年,市委经济工作会明确提出,要继续打好“三大战役”,强力推进“五个常德”建设。前两年的教育攻坚,为我们圆满完成总的攻坚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但也要看到,相对容易的任务都已经完成,接下来的攻坚任务,都是“硬骨头”,事关攻坚成败。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必胜的信念和昂扬的斗志,再接再厉,一鼓作气地完成教育攻坚总任务。

一要细化目标任务。这次会议专门下发了教育攻坚年度计划今年的主要任务是:改造薄弱学校139所,配套农村寄宿制学校177所;新建和改扩建城区幼儿园6所、城区中小学22所;全面实施市一中提质改造,启动市一幼分园、荷花中学、北大常德附属学校、常德雅礼实验中学等新建工程;建设3所中职市级示范校和6个特色专业;完成市直学校信息技术装备升级改造,所有市城区学校高水平建成“三通两平台”。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年度目标任务的制定,充分征求了各地各部门的意见建议,考虑了各地的可承受度。各区县市要对照年度攻坚计划,迅速制定任务分解表,把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具体项目,把进度落实到每一个时间节点,把每一个项目抓紧看牢,继续实行“一个项目一个牵头领导、一个项目一个攻坚小组,一个项目一套工作措施”的推进机制,确保按时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二要加大资金投入。各区县市政府是攻坚的主体,绝不能存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要千方百计、不折不扣,切实保障好建设资金需求,坚决不能因为资金的问题影响建设进度,坚决不能将资金缺口留给学校,从而形成新的债务,留下新的包袱。要积极争取上级项目。今年,国家和省对教育项目安排很多,如“全面改薄”、“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二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教师周转房建设”、“为民办实事”、“教育扶贫”等项目,国家和省里都安排了大量资金。各地要加大争资争项力度,力争更多的项目挤进上级笼子。要加强资金统筹,有效整合各类项目资金,集中用于教育攻坚。要大力引进社会资本,要像澧县、桃源、石门等地一样,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教育攻坚,拓宽资金来源。

三要加强质量监管。地要牢牢把握质量这个生命线,切实严把质量关。特别是在招投标的把关上,严格执行招投标政策,切实规范招投标行为,确保工程建设前期管理合法合规。在工作机制上,依法加强工程建设流程监管,强化施工、监理、建设三方责任,严格施工程序,严格验收标准,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控制,确保每个项目都建成精品工程、百年工程,都经得起时间和群众的检验。

四要强化调度考核。各区县市党委政府要继续履行好攻坚主体责任,主要领导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切实做到领导落实、力量落实、责任落实。各相关部门强化大局意识和配合意识,提高服务水平,继续开辟“绿色通道”,为教育攻坚积极排忧解难,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市攻坚指挥部要加大督查调度力度,继续对攻坚情况实行一周一收集、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调度;各地攻坚指挥部要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和推进会及时解决攻坚困难和问题。要进一步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市攻坚指挥部将继续联合市政协民主监督组、市纪委监察组和市委组织部观察组开展督促检查,坚决以验收考核结果为依据兑现奖补资金。按照王群书记的要求,年底,市委、市政府将对全市攻坚完成情况组织全面评估验收,召开高规格的表彰总结大会。对完成任务好的,将给予大力表彰和重奖;对完成不力的,要启动问责机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另外,我还要强调一下职教大学城建设问题。职教大学城是市委、市政府确立的重点工程之一。按照建设预期,整个园区计划投入100亿,到2017年完成投入50亿,基本形成职教大学城实体框架。截至今年1月底,仅完成投入13.38亿。要完成这个计划,今、明两年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力度。要做好大学城的管网、绿化、水系建设规划和设计前期工作,启动岩坪路及中央生态带和师生生活服务配套、商住综合配套的设施建设,确保高泗西路、金丹路9月份竣工通车,窑港路、欣荣路、如家路、珠港路年底形成路坯,护丹路、丹溪路完成施工前期工作。二是要大力推进学校新区建设。确保技师学院新校区4月底交付使用,财经职院3月底全面展开单体项目工程建设。三是要重视项目引进,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力争年内有1-2个项目落户大学城。

同志们,教育攻坚是一项涉及全市百姓根本利益的民心工程,是一项促进常德教育长远发展的民生工程,是一项体现市委、市政府“民生至上”执政理念的德政工程,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大局意识,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彻底打赢一场“民生升温”的教育攻坚战!

    2.聚焦主题,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质量是教育事业的永恒主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今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都强调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我们必须要把提高质量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持之以恒地加强质量建设。

一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进一步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坚持面向全体,面向未来,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要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梦”主题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学校国防教育,培养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优良品质。今年,各级各类学校要严格落实每周一升国旗制度,开展好升国旗、唱国歌、国旗下讲话等常规教育活动,让学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要切实抓好体艺教育,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将体艺课程纳入中招政策;加快推进足球进校园工作,出台全市校园足球发展意见,加大足球特色学校创建力度,初步建立起全市校园足球联赛制度。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将青春期教育纳入德育的重要范畴,切实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确保每名学生健康成长。

二要深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常德教育发展的“新常态”,一以贯之地推进“雅致校园”、“书香校园”、“快乐校园”、“创新校园”建设。今年,要重点实施新一轮“雅致校园”提质工程,在全面推进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优秀“雅致校园”和最具创意文化景观评选等活动。各地要认真谋划好下一个时期文化建设的详细规划,把文化建设列入全局工作的重点,在精力、资金上给予保障和倾斜。要大力打造文化精品,加大精品项目、精品学校的挖掘、推介和宣传力度,打造、推介一批精品学校,不断增强我市学校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要继续提高“三考”成绩。今年是全面实施高考改革前的最后一年,也是我省高考实施全国卷的第一年。要牢固树立全面抓(每一所学校)、全体抓(每一个学生)、全程抓(每一个学龄段)的质量意识,下移工作重心,把义务教育作为提升质量的关键,把改进农村薄弱学校教学作为提升质量的增长点,改革完善中考办法,探索实施中考语数外加综合科目的考试模式,全面提高中考质量,为我市高考、学考成绩提质进位奠定坚实基础。要提前应对高考改革的新要求,科学研判高考改革的新走向,准确捕捉高考命题的新动向,强化教育科研,实施全市整体联动、资源共享,一手抓二本上线率,一手抓重点名校生,努力实现我市高考“众星捧月、星月交辉”的生动局面,确保我市学考、高考成绩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3.补齐短板,全面调优教育结构。协调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着力拉长补齐教育短板,全面构建起优质均衡的教育体系。

一要加快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当前,我市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还相对短缺,特别是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基础还很薄弱。要全力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以“美丽乡村、完美社区” 建设为契机,年内创建普惠性幼儿园60所,办好410个贫困村的幼儿园或教学点,力争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占全市幼儿园总数的比例达到60%,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要努力提升公办园增量,继续加快农村公办园建设,启动全市公办园编制核定工作,充分发挥公办幼儿园、乡镇中心园辐射带动作用。要大力调优民办园存量,通过政府采购、财政补贴等形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进一步扩大普惠性资源覆盖面。

二要加快促进义务教育均衡标准化发展。去年,武陵区高水平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就全省的情况来看,长沙、株洲所有区县已经通过了国家的评估认定。我们要加快推进此项工作的进度,全面落实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要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对照评估指标体系,加大软硬件的建设力度,全面缩小区域内校际差异,降低均衡系数。今年,要确保鼎城、临澧、津市高水平通过国家评估验收。

三要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严格落实高中招生计划,进一步加强普职分流引导,力争今年达到6:4的比例,逐步稳定我市职业教育规模。紧密结合我市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优化专业布局,整改或停办一批办学水平低下的专业,做强做优一批品牌专业。深化职业院校内涵建设,抓好省、市重点职教项目建设,建设一批省卓越职业院校及市级以上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四要加快促进高等教育提质转型。高等教育是展现地方发展水平,提升对外形象的重要名片。要加大对地方高校的支持服务力度,全力支持湖南文理学院深度转型,积极支持硕士点建设;大力支持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申办省卓越职业院校,支持校园提质改造和教学附属医院新建工程;全面提高湖南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年内启动新的学生宿舍和教学楼建设;大力支持湖南应用技术学院、高尔夫旅游学院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优势学科、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全面提升我市高校的办学水平。

4.突破重点,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改革是发展的活力源泉和不竭动力。要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力争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一要加快推进市城区教育集团化、联盟化改革。此项改革是市委确定的十大重点自主改革项目之一。加快推进以武陵区育英小学、北正街小学为重点的市城区学校联盟化改革,确保育英小学德景园分校、北正街小学恒大华府分校年内招生。大力支持市一中托管柳叶湖学校,确保秋季开学前实现市一中对学校班子、教学管理的全面托管,不断提升市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比例;优质民办学校也要转变观念,大胆探索集团化办学的路子,形成互动互利的良好局面。

二要启动高中分层教学、走班教学模式改革。提前应对学生自主选择高考科目、学校自主招生的高考改革新动向,积极探索走班制、分层次的教学模式改革,满足不同学生弹性学习和个性发展的需求。此项工作,各地要积极行动起来,出台工作方案,有针对性地选择学校进行试点,力争取得经验,为全面推开奠定基础。同时,要深入研究招生录取机制,《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继续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等。我们要认真研究相关配套政策,通过专项招生、定向招生、自主招生等途径让更多的孩子考上优质大学。

三要加快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完善学校(园)评估机制,强化绩效考核,积极探索并引进办学绩效第三方评价,不断促进学校管理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指导和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落实和规范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强学校校代会和工会制度建设,形成学校依法办学,政府、社会、师生广泛监督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

5.关注民生,全面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是重要民生,关系千家万户。必须坚持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保障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一要全力保障特殊群体入学公平。制定出台关爱留守儿童计划,完善多部门合作机制,强化监护人的责任,构建政府主导、家校联动、社会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落实国家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行动计划,进一步提高全市特殊学校办学水平,推进残疾少年儿童“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努力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用最大的爱心、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成长成才。进一步完善资助政策体系,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逐步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完善家庭经济困难程度量化测评方案,大力推进精准资助,确保应助尽助。

二要大力促进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结合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和“全面改薄”建设,重点对农村寄宿学校、村小和教学点进行提质改造;结合乡村行政区划调整,进一步优化农村学校布局,全面消除农村孩子“上学远”“入学差”的现象。大力推进市城区教育资源整合,完成原常德师范、原常德工业学校两校区资源调整,努力缓解城区大班额问题。

三要继续实施“阳光招生”。今年,在做好市城区“阳光招生”的基础上,要在全市范围内全面落实学籍管理规定,严格执行招生计划,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中特长生招生办法,确保招生公平公正公开。

6.把握关键,全面提升办学要素水平。人力物力财力既是教育发展的保障条件,也是提高办学水平的基础性要素。各地无论财政收支压力有多大,对教育的支持力度不能减,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心不能变。

一要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关键是教师。要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全面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建立乡村教师长效补充机制;实施乡村教师工作补贴和生活补贴制度,加快周转房建设,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增强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要优化队伍结构,认真落实《湖南省关于推进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意见》,盘活用好现有教师资源,促进校长教师合理流动,确保交流面达到10%以上。要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启动“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评选第二届“翦伯赞教育突出贡献奖”,隆重表彰一批师德楷模;建立师德档案,加强师德考核,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严厉查处违反师德师风行为。

二要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是提高办学水平的新动力、新手段。要全面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加强偏远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施新一轮市直学校教育信息化升级改造,力争全市乡镇以上学校全部实现宽带上网,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75%以上的教学班级配备多媒体播放设备,推动实现互联网全覆盖和网络教学环境初步普及。继续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共享,全面增加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坚持应用驱动,新建县级教育区域网2-3个;新创10个以上省级优秀教师空间,全面提升我市教育信息化水平

    三要依法保证教育投入。新修订的教育法再次明确了教育经费“两个提高”“三个增长”的要求,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坚定决心。各地政府要把落实法定增长作为发展教育的首要职责,保证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保证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逐步提高,力争更多的“真金白银”用于教育发展。前不久,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对学生“两免一补”和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项目进行了扩面提标,各地政府要高度重视,提前做好预算安排,严格落实好各项经费,确保国家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四、做好教育工作的几点要求

        1.强化党的建设,进一步增强发展凝聚力。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按照中央部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章条例,全面贯彻《廉洁自律准则》,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员在党意识。深入开展教育系统专项整治,严肃查处“四风”和腐败问题。坚持把纪律挺在前,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通过警示教育、约谈提醒等方式加以警醒。要持之以恒地抓好作风建设。巩固反对“四风”成果,开展教育专项资金内部综合审计调查,加强制度监管,坚决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违纪违法行为。

2.强化责任担当,进一步提升教育执行力。一要弘扬追求卓越的奋进之风。各地各校要高标准确立年度发展目标和工作要求,各级干部要在发展一线比身手、比作为、比贡献,将追求卓越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用突出的发展成果实现争先创优。二要弘扬脚踏实地的务实之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多做谋长远、打基础的事情。树立积极的事业观,坚持不等不靠、主动发展,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教育政策、教育投入等方面的关心和支持。三要弘扬雷厉风行的落实之风。持续提升一抓到底的执行力,对各项教育决策部署狠抓落实、快速推进,对遇到的困难问题想方设法、全力破解。领导干部既要身先士卒,站在前面、冲在一线,又要做好压力传递,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营造同心同向、众志成城的干事氛围。

        3.强化环境营造,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一要建设安全稳定的和谐校园。完善责任明确、制度健全、机制完善、基础牢固、保障有力的学校安全责任、监管、保障体系,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完善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强化安全教育、安全防范和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继续开展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县区创建活动。二要形成风清气正的政风行风。进一步优化服务手段,提升“阳光服务平台”的服务质量,切实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继续加强教育行风建设,严肃查处教育乱收费、学校违规收费补课和教师有偿家教等行为。三要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加强教育宣传,善于把握主流和趋势、尺度和时效,深度分析,主动发声,有针对性地做好舆论引导。要深入挖掘、大力宣传教育战线的感人事迹,以优秀人物、典型经验引领教育发展,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理解,形成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同志们,站在“十三五”的起点,新的蓝图催人奋进,新的跨越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进取、奋发有为,为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推动“新常德新创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