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常德市教育信息中心 | 湘ICP备05006070号
主办单位:常德市教育局 | 技术支持:常德市教育信息中心
单位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大道465号 | 电话:0736-7718165
本网讯(通讯员 童莉茹 潘文丽)2020年3月,教育部再发批文,延迟开学,广大教师、家长、学生即安心于在疫情期间教育部的正确指挥,又不由自主忧心着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在如此漫长的“待学”期间,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却不可坐以待毙,各级各类学校都开展起网络教学。木塘垸镇中心小学也是如此。
疫情期间,挑战颇多
线上教学让课堂换了个“教室”,由师生面对面,变成“屏对屏”。在师生无法返校的情况下,线上教学成为各类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救命绳”。然而,疫情期间,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家长都面临着新型难题,迎来“科技化”的“闭卷考试”。
一、家庭条件有所限制
木塘垸镇三面环水,辖7个建制村,这七个村庄的适龄儿童大多数来到了木塘垸镇中心小学就读。中心小学在校学生共有1297人,这1000余个家庭,条件各有差异。开展线上教学工作以来,部分困难学生受网络、设备问题所限无法正常完成老师通过学习APP及微信群布置的学习任务。
中心小学六年级111班的勤勤(化名)就是如此。幼年母亲抛弃家庭出走至今未曾谋面,父亲也患有精神类疾病,懂事刻苦的她常年跟着七十多岁的奶奶生活,住在奶奶几百元买来的筒子楼里,连厕所都没有。勤勤的情况也是木塘垸镇人民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在这个特殊时期,虽然勤学好问,可是由于家庭条件所限,老师线上发布的作业她很难接收并完成。即使班主任向阳老师电话为她进行学习指导,在这场特殊的学习挑战下,她仍然难以招架。
二、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教师从三尺讲台到7寸屏幕,学生从坐在教室变成“宅”在家中,教学环境的转换使得师生一时都难以适应。而课程的选择、作业难度及数量的多少也令老师们每天头疼。原有的教学方式不再适用于当下,而做出改变后,课程的延续性以及效果难以保证。
目前,木塘垸镇中心小学的大多数学生都在家听着老师推荐或者自己找寻的网课进行知识复习巩固与新知预习。虽然老师每天布置了运动锻炼的任务,但学生们如今看屏幕的时间远远大于从前。不仅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也有害于学生的视力健康。
(116班罗凤云老师在微信群中布置复习、预习任务)
三、“宅”家学习全靠自觉
“宅”家自主学习在家长的监督,学生的自觉之下可以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然而并非每位家长都能抽出时间监督辅导孩子学习,也并非每位学生都有着较高自觉性。部分学生对于老师发布的任务选择性无视,不完成、不提交,这类较为不自觉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便大打折扣。正常教育教学时期也会存在的拖拉作业的学生,在疫情期间更是如此,面对着不自觉的学生,老师们更是恨铁不成钢。
(在家自觉学习的学生们)
面临挑战,迎难而上
面对疫情期间教育教学工作上的巨大挑战,木塘垸镇中心小学的老师们对此伤透了脑筋。但挑战就在眼前,作为教师更要迎难而上,尽全力在特殊时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难题。
一、“疫”中送书
2020年,小学高年级学生面临着全县抽考及小升初考试,他们的学习也是最让老师、家长忧心的。为方便高年级学生的学习,从3月3日开始,木塘垸镇中心小学五六年级各班班主任为班上学生送去教材。截至3月6日,除出门在外的学生,中心小学高年级学生都已领取到自己的教材,六年级113班的杨凝香领取到自己的教材后非常高兴,对班主任王秋绒老师说:“太好了,我终于可以不用在电脑上看书啦!”
(拿到教材的学生们笑开了花)
二、联班家访
如何方便离校较远交通不便及因条件所限无法进行线上学习的学生学习;如何带动不自觉的学生认真学习,让木塘垸镇中学校长潘皓及中心小学校长潘文丽绞尽脑汁。3月3日开始,在做好防护措施、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在中学校长潘皓、中心小学校长潘文丽及中心小学校委会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木塘垸镇中心小学迎难而上,开展高年级联班家访工作。为学生送去教材及各科老师整理好的学习资料,鼓励他们在家认真学习。
家访时,老师们提醒学生必须戴上口罩,对于部分没有口罩的学生,老师也尽量从自己携带的备用口罩里给他们匀出一份。在对学生进行防疫常识教育后,老师们向家长了解询问疫情期间,学生们在家的学习、身体情况
(老师们为学生进行家访辅导)
当六年级111班班主任向阳老师和联班领导兼数学老师文忠明家访到勤勤家时,这个懂事的女孩正拿着上学期课本背书,见到前来家访的两位老师,她既惊喜又感动,连忙送上热茶,老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勤勤平时作业上的难题进行了简短辅导并将教材及印好的学习资料交给了她。
(文忠明老师为学生勤勤进行学习指导)
停课不停学,隔疫不隔爱,疫情阻隔了师生通往学校的路,却阻挡不了师生学习的脚步。面对疫情期间教育教学中的巨大难题与挑战,木塘垸镇中心小学以实际行动做出了回应,直面挑战,在疫情期间尽到教师的一份责任。
发布时间:2020-03-09 14:37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 童莉茹 潘文丽)2020年3月,教育部再发批文,延迟开学,广大教师、家长、学生即安心于在疫情期间教育部的正确指挥,又不由自主忧心着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在如此漫长的“待学”期间,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却不可坐以待毙,各级各类学校都开展起网络教学。木塘垸镇中心小学也是如此。
疫情期间,挑战颇多
线上教学让课堂换了个“教室”,由师生面对面,变成“屏对屏”。在师生无法返校的情况下,线上教学成为各类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救命绳”。然而,疫情期间,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家长都面临着新型难题,迎来“科技化”的“闭卷考试”。
一、家庭条件有所限制
木塘垸镇三面环水,辖7个建制村,这七个村庄的适龄儿童大多数来到了木塘垸镇中心小学就读。中心小学在校学生共有1297人,这1000余个家庭,条件各有差异。开展线上教学工作以来,部分困难学生受网络、设备问题所限无法正常完成老师通过学习APP及微信群布置的学习任务。
中心小学六年级111班的勤勤(化名)就是如此。幼年母亲抛弃家庭出走至今未曾谋面,父亲也患有精神类疾病,懂事刻苦的她常年跟着七十多岁的奶奶生活,住在奶奶几百元买来的筒子楼里,连厕所都没有。勤勤的情况也是木塘垸镇人民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在这个特殊时期,虽然勤学好问,可是由于家庭条件所限,老师线上发布的作业她很难接收并完成。即使班主任向阳老师电话为她进行学习指导,在这场特殊的学习挑战下,她仍然难以招架。
二、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教师从三尺讲台到7寸屏幕,学生从坐在教室变成“宅”在家中,教学环境的转换使得师生一时都难以适应。而课程的选择、作业难度及数量的多少也令老师们每天头疼。原有的教学方式不再适用于当下,而做出改变后,课程的延续性以及效果难以保证。
目前,木塘垸镇中心小学的大多数学生都在家听着老师推荐或者自己找寻的网课进行知识复习巩固与新知预习。虽然老师每天布置了运动锻炼的任务,但学生们如今看屏幕的时间远远大于从前。不仅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也有害于学生的视力健康。
(116班罗凤云老师在微信群中布置复习、预习任务)
三、“宅”家学习全靠自觉
“宅”家自主学习在家长的监督,学生的自觉之下可以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然而并非每位家长都能抽出时间监督辅导孩子学习,也并非每位学生都有着较高自觉性。部分学生对于老师发布的任务选择性无视,不完成、不提交,这类较为不自觉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便大打折扣。正常教育教学时期也会存在的拖拉作业的学生,在疫情期间更是如此,面对着不自觉的学生,老师们更是恨铁不成钢。
(在家自觉学习的学生们)
面临挑战,迎难而上
面对疫情期间教育教学工作上的巨大挑战,木塘垸镇中心小学的老师们对此伤透了脑筋。但挑战就在眼前,作为教师更要迎难而上,尽全力在特殊时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难题。
一、“疫”中送书
2020年,小学高年级学生面临着全县抽考及小升初考试,他们的学习也是最让老师、家长忧心的。为方便高年级学生的学习,从3月3日开始,木塘垸镇中心小学五六年级各班班主任为班上学生送去教材。截至3月6日,除出门在外的学生,中心小学高年级学生都已领取到自己的教材,六年级113班的杨凝香领取到自己的教材后非常高兴,对班主任王秋绒老师说:“太好了,我终于可以不用在电脑上看书啦!”
(拿到教材的学生们笑开了花)
二、联班家访
如何方便离校较远交通不便及因条件所限无法进行线上学习的学生学习;如何带动不自觉的学生认真学习,让木塘垸镇中学校长潘皓及中心小学校长潘文丽绞尽脑汁。3月3日开始,在做好防护措施、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在中学校长潘皓、中心小学校长潘文丽及中心小学校委会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木塘垸镇中心小学迎难而上,开展高年级联班家访工作。为学生送去教材及各科老师整理好的学习资料,鼓励他们在家认真学习。
家访时,老师们提醒学生必须戴上口罩,对于部分没有口罩的学生,老师也尽量从自己携带的备用口罩里给他们匀出一份。在对学生进行防疫常识教育后,老师们向家长了解询问疫情期间,学生们在家的学习、身体情况
(老师们为学生进行家访辅导)
当六年级111班班主任向阳老师和联班领导兼数学老师文忠明家访到勤勤家时,这个懂事的女孩正拿着上学期课本背书,见到前来家访的两位老师,她既惊喜又感动,连忙送上热茶,老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勤勤平时作业上的难题进行了简短辅导并将教材及印好的学习资料交给了她。
(文忠明老师为学生勤勤进行学习指导)
停课不停学,隔疫不隔爱,疫情阻隔了师生通往学校的路,却阻挡不了师生学习的脚步。面对疫情期间教育教学中的巨大难题与挑战,木塘垸镇中心小学以实际行动做出了回应,直面挑战,在疫情期间尽到教师的一份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