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有旧站栏目
刘才干: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0-12-24 11:49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鼎城区中河口镇中学      刘才干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的日益纷繁复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力求从现状调查、成因分析及探索途径与方法三方面对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论述,以期引起相关人员及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对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多给予关心。

一、现状及调查
鼎城一中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组织开展了全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许多学校、工作人员配合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对部分学生抽样调查,基本情况了解如下:
1、焦虑。
4—6年级404名学生中,高度焦虑人数占8.4%,中度焦虑占82.7%,低度焦虑占8.9%,全区高度焦虑平均值9.1%,高度焦虑中男生占52.9%,女生占47.1%。农村小学生占64.7%,城市学生占35.3%。
7—9年级410个被测学生中,高度焦虑占8.3%,中度焦虑占87.3%,低度焦虑占4.4%,全区高度焦虑平均值7.9%,高度焦虑中男生占26.5%,女生占73.5%,农村学生占55.9%,城市学生占44.1%。
数据显示年级越高,总焦虑倾向越来越高,行为表现为异常冲动,小学阶段男生较女生严重,初中阶段女生明显比男生人数多。另外,突出显示的高度焦虑群体,农村学生大幅高于城市学生群体。
2、学生心中的烦恼与冲突。
4—6年级433人受测,成绩不好的占34.4%,亲子关系差占24.5%,作业多占8.5%,同学关系不好占8.3%,对自己不满意占4.6%,害怕困难占3.9%,不能玩耍占3.0%,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占2.8%,害怕孤独占2.5%。
7—9年级317人受测,认为学习压力大的占31.9%,成绩差的占25.6%,其分数未摘记。
3、学生对学校、教师、家长的期待。
4—6年级:433人。
对学校:多给予自由的空间,多组织活动,改善教学条件。
对老师:少布置作业,不占课,不拖堂,不打骂人,多理解。
对家长:不打骂自己,多关心,多理解。
7—9年级:317人。
对学校:减少学习压力,改善学校条件,多给些自由的空间、时间,多开展课外活动。
对老师:希望得到理解、支持、尊重,希望老师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关心学生,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对待学生要亲切,有耐心。
对父母:多理解,支持、尊重、关心。
4、鼎城区中河口镇中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初级中学。现有15个教学班,七百多名学生,六十多名教职工。日前,我们对七至九年级的700多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了200人做了一项心理问题的专项调查。调查显示,表现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高达90%,其中程度比较严重(已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占3%。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是自我封闭和自卑(25%)、焦虑甚至恐惧(20%)、胆怯(15%)、厌学(25%)、嫉妒(10%)、敌视甚至仇恨(5%)等。结合调查情况,实际整合如下:
⑴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普遍存在被动学习的局面,83%。
⑵对考试感到紧张,心理压力大,演变为焦虑和其它负面影响。
⑶对周围环境的刺激表现平淡、冷漠,缺乏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
⑷人际关系中自卑、怯弱、排斥、闭锁,使人不易接近,很难形成真正的友谊。
⑸攻击性强,近1/3的学生对别人不小心踩了自己一脚会予以报复和攻击等过激行为。
⑹近1/2学生自觉性差,管不住自己。
⑺近40%的学生不愿积极参加竞选干部,15%明显缺乏自信,而放弃竞争10%,明显缺乏服务意识,不愿做事不愿参加竞争,14%—20%持无所谓态度。
⑻集体观念、节约意识差,在校心情烦闷,不愉快,占到15%。
二、成因及分析
以调查情况和情况整合来看,各阶段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年龄段不同,城乡环境不同,心理问题存在一定差异,但明显突出的是农村学生心理现状令人担忧。其心理问题的产生有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原因。这也是一个十分严重的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究与反思的问题,引导学生走出情绪低谷,保持旺盛的精力,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对教育者来说,尤其是农村学校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1、过度的自我意识易导致偏激自私的言行。
现代的孩子,大多可用温室大棚中的营养土培养的花卉来比拟,他们有着比以往任何时代孩子们都没有的优越感,“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一切为了孩子”。所以,父母、长辈认为的好东西全都给了孩子,毫不费力的获取,让孩子们习以为常,也就让满足欲望的索取成为了自然。所以,部分孩子自私、自我、偏激,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形成了听不进劝说和意见,我行我素等自我意识的高涨。而且农村学校留守学生普遍较多,缺少父母的直接关心、教育和管理,客观上也助长了学生的自我意识甚至言行偏激。
2、家庭环境对其情商发展的制约。
相信很多老师、父母都认为现在的部分孩子显得越冷漠、麻木和无情了,而家庭的教育及环境对孩子的情商的培养是起核心重要作用的。农村家庭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已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普遍存在三多三无:一是外出打工家长多,无法对孩子管教辅导;二是文化水平不高,教育理念不正确的家长多,无能力对孩子管教和辅导;三是受影响、冲动、偏听偏信,对教育者学校缺乏正确的认识的人也多,无心去对孩子进行管教和辅导。同时,农村家庭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更是严重缺乏孩子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他们过份的爱,过度的照顾,过高的期望,让孩子们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和关爱。另外还有一些家庭不健全的孩子,心灵伤害,甚至扭曲,是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3、社会教育不得力,强力反差致使学生德商变形。
学生在学校接受到了传统、正规的教育,可在家庭、社会、各大媒体中获得的信息都与之相悖,说的写的是政治书上规范守则上的要求,可做的大多是社会上流行的那一套。吸烟的家长见到自己孩子吸烟,有的总是“打骂、强制”,有的甚至为孩子给烟抽,各种矛盾问题,学生听得多的是“单挑、摆平、搞定”等恶劣的习气。人是社会的人,社会中各种现象既然存在,就一定有其存在的理由,这使得好奇心强的孩子们去学习、效仿。巨大的反差面前,孩子们更愿选择放纵、拒绝约束,选择随意、拒绝礼仪。孩子们仍在学校、老师、家长的不允声中把众多的坏习气留在了自己的言行举止中,不以为然,德商严重变形了。
4、学校教育的苍白无力致使学生的智商在与教育的要求对立面发展。
因为太自我,也因为太叛逆,更由于来自家庭的疏于监管,社会信息渠道的广泛与通畅,所以有了“5+2=0”的尴尬。学校在注重分数教育的同时,学生心理问题很多都未引起足够高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淡泊,往往听之任之。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简单,甚至粗暴,知行不一,也造成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在学校教育与学生行为出现一些矛盾时,学生的精力并不是放在按学校要求学生的行为上,而是放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应付层面。所以,很多问题,只有在爆发后才被处理改进,而萌芽状态却为老师难以察觉。
三、探索的途径与方法
按照全方位优化,全面渗透,适量开课,必要测查,多形式辅导等多方面的透径,采取必要的方法,认真探索长期坚持搞好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通过制度建设以文件形式规范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制定相关政策,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评估体系。
2、构建学校领导组织机构,提高领导认识,并进行专门的课题研究。开设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开展专门的女生健康教育讲座。
3、在学校成立专业、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每周定期开放,配备培养适量的专业心理辅导教师或学校领导提供咨询,并结合学校共青团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意识,让学校真正成为净化心灵和教化行为的阵地。同时学校要安排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保证功能室建设和师资学习培训。
4、加强班主任培训,融洽班级氛围,提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水平。因为很多问题过激行为的产生,都有可能是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处理方式不当造成,尤以小学高年级和八年级为重点。
初中班主任和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了解最深,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看得最清楚。但是,有时班主任看到的只不过是一些表面现象,对学生的内心世界的真正情况并不一定了解。开展心理教育,提供心理辅导,将班主任的“我给你们帮助”变成学生向班主任提出“我需要帮助”,让学生主动接触班主任并和班主任倾心交谈,更有助于对学生的教育。
心理辅导是班主任通过与学生对话,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咨询对象提供帮助与指导,以消除学生的心理矛盾或缓和其心理冲突,提高学生心理适应能力,以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并预防、矫正心理问题的一种手段。班主任的心理辅导应当面向全班学生进行,但也可是个体学生主动寻求帮助的个别教育方式。
班主任经常与学生进行接触,对学生了解颇深,对学生辅导后便于及时把握住学生心理脉搏,将出现的问题与前后的发展、学习、生活的经历结合起来动态的了解学生,以便采取更有效的综合教育措施,为学生创设更好的环境,使学生健康成长。也正因为班主任对学生太了解,可能会出现先入为主的片面认识,特别是某些与班主任有情绪或行为对立的学生,更不想把心事透露给班主任,这将违背心理辅导愿望。因此班主任要开展心理辅导必须注重以下修养:一是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二是要成为学生心目中佩服的教师;三是要具有与学生心理沟通的能力,课堂上是教师,课下和学生是朋友,经常与学生接触,获取学生的信任,学生有了问题愿意将问题告诉班主任,并希望得到班主任的帮助。否则,班主任处理不好权威与民主的关系,把学生放不到平等的位置上,则会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此外,班主任要注意为学生保密,尤其是学生不愿让别人知道的或有损学生声誉和形象的事,教师决不能透露半点,也不能因之对学生印象不良或心存偏见。最后班主任发现学生的问题后还要主动找学生交谈,可以诱导学生,但不能凭借自己是班主任而强制学生,应当给学生创造一种气氛,使学生有安全感,坦诚而信任地表露自己的心迹。
5、定期对全体教师进行相关心理健康知识的专业培训与辅导,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或平常与学生接触中,渗透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
6、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辅导,并适时组织进行心理健康测查。
(1)校长信箱和校长回复必不可少。有学生曾就教辅资料征订直接拨打市长热线,学校对其过激行为予以交流和解释,觉得学生应该要有反映和发泄渠道,校长信箱和及时回复实施效果很好,学生意见或建议每期装订一册,再没有发生过向外反映情况。
(2)“班主任悄悄话”对学生心理健康有极大的引导作用。通过写小纸条交流或周记等各种形式,学生愿意说愿意写,情感健康心态好。
(3)充分关注留守学生群体,真正体现人民教师的爱心与责任。开展爱心谈话、给父母的一封信、提供亲情热线电话等各种活动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7、家长学校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内容,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探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多维发展。必要时聘请专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整体提高教师和家长心理健康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现在有的家长教育孩子存在很多偏差,有的爱过了头,有的严得不在理,有的教育方法简单化,有的只顾挣钱,不管孩子,有的父母离异后组织新的家庭,放弃对子女的管理等,这些家长的行为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心态和健康成长。家长学校培训能通过集中教育,引导调整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和体会,使每个家长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水平。
 8、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实践功能。
为了孩子有美好的明天,首先要孩子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要充分结合家庭、社会开展心理健康实践活动,不能让学生孤立或封闭,成长于社会变化和发展之外,从而形成心理障碍。要通过专家参与、教师参与、家长参与、学生参与、在社会实践中参与的形式积极营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有旧站栏目 > 心理健康

刘才干: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0-12-24 11:49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鼎城区中河口镇中学      刘才干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的日益纷繁复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力求从现状调查、成因分析及探索途径与方法三方面对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论述,以期引起相关人员及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对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多给予关心。

一、现状及调查
鼎城一中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组织开展了全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许多学校、工作人员配合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对部分学生抽样调查,基本情况了解如下:
1、焦虑。
4—6年级404名学生中,高度焦虑人数占8.4%,中度焦虑占82.7%,低度焦虑占8.9%,全区高度焦虑平均值9.1%,高度焦虑中男生占52.9%,女生占47.1%。农村小学生占64.7%,城市学生占35.3%。
7—9年级410个被测学生中,高度焦虑占8.3%,中度焦虑占87.3%,低度焦虑占4.4%,全区高度焦虑平均值7.9%,高度焦虑中男生占26.5%,女生占73.5%,农村学生占55.9%,城市学生占44.1%。
数据显示年级越高,总焦虑倾向越来越高,行为表现为异常冲动,小学阶段男生较女生严重,初中阶段女生明显比男生人数多。另外,突出显示的高度焦虑群体,农村学生大幅高于城市学生群体。
2、学生心中的烦恼与冲突。
4—6年级433人受测,成绩不好的占34.4%,亲子关系差占24.5%,作业多占8.5%,同学关系不好占8.3%,对自己不满意占4.6%,害怕困难占3.9%,不能玩耍占3.0%,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占2.8%,害怕孤独占2.5%。
7—9年级317人受测,认为学习压力大的占31.9%,成绩差的占25.6%,其分数未摘记。
3、学生对学校、教师、家长的期待。
4—6年级:433人。
对学校:多给予自由的空间,多组织活动,改善教学条件。
对老师:少布置作业,不占课,不拖堂,不打骂人,多理解。
对家长:不打骂自己,多关心,多理解。
7—9年级:317人。
对学校:减少学习压力,改善学校条件,多给些自由的空间、时间,多开展课外活动。
对老师:希望得到理解、支持、尊重,希望老师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关心学生,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对待学生要亲切,有耐心。
对父母:多理解,支持、尊重、关心。
4、鼎城区中河口镇中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初级中学。现有15个教学班,七百多名学生,六十多名教职工。日前,我们对七至九年级的700多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了200人做了一项心理问题的专项调查。调查显示,表现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高达90%,其中程度比较严重(已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占3%。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是自我封闭和自卑(25%)、焦虑甚至恐惧(20%)、胆怯(15%)、厌学(25%)、嫉妒(10%)、敌视甚至仇恨(5%)等。结合调查情况,实际整合如下:
⑴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普遍存在被动学习的局面,83%。
⑵对考试感到紧张,心理压力大,演变为焦虑和其它负面影响。
⑶对周围环境的刺激表现平淡、冷漠,缺乏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
⑷人际关系中自卑、怯弱、排斥、闭锁,使人不易接近,很难形成真正的友谊。
⑸攻击性强,近1/3的学生对别人不小心踩了自己一脚会予以报复和攻击等过激行为。
⑹近1/2学生自觉性差,管不住自己。
⑺近40%的学生不愿积极参加竞选干部,15%明显缺乏自信,而放弃竞争10%,明显缺乏服务意识,不愿做事不愿参加竞争,14%—20%持无所谓态度。
⑻集体观念、节约意识差,在校心情烦闷,不愉快,占到15%。
二、成因及分析
以调查情况和情况整合来看,各阶段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年龄段不同,城乡环境不同,心理问题存在一定差异,但明显突出的是农村学生心理现状令人担忧。其心理问题的产生有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原因。这也是一个十分严重的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究与反思的问题,引导学生走出情绪低谷,保持旺盛的精力,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对教育者来说,尤其是农村学校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1、过度的自我意识易导致偏激自私的言行。
现代的孩子,大多可用温室大棚中的营养土培养的花卉来比拟,他们有着比以往任何时代孩子们都没有的优越感,“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一切为了孩子”。所以,父母、长辈认为的好东西全都给了孩子,毫不费力的获取,让孩子们习以为常,也就让满足欲望的索取成为了自然。所以,部分孩子自私、自我、偏激,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形成了听不进劝说和意见,我行我素等自我意识的高涨。而且农村学校留守学生普遍较多,缺少父母的直接关心、教育和管理,客观上也助长了学生的自我意识甚至言行偏激。
2、家庭环境对其情商发展的制约。
相信很多老师、父母都认为现在的部分孩子显得越冷漠、麻木和无情了,而家庭的教育及环境对孩子的情商的培养是起核心重要作用的。农村家庭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已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普遍存在三多三无:一是外出打工家长多,无法对孩子管教辅导;二是文化水平不高,教育理念不正确的家长多,无能力对孩子管教和辅导;三是受影响、冲动、偏听偏信,对教育者学校缺乏正确的认识的人也多,无心去对孩子进行管教和辅导。同时,农村家庭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更是严重缺乏孩子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他们过份的爱,过度的照顾,过高的期望,让孩子们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和关爱。另外还有一些家庭不健全的孩子,心灵伤害,甚至扭曲,是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3、社会教育不得力,强力反差致使学生德商变形。
学生在学校接受到了传统、正规的教育,可在家庭、社会、各大媒体中获得的信息都与之相悖,说的写的是政治书上规范守则上的要求,可做的大多是社会上流行的那一套。吸烟的家长见到自己孩子吸烟,有的总是“打骂、强制”,有的甚至为孩子给烟抽,各种矛盾问题,学生听得多的是“单挑、摆平、搞定”等恶劣的习气。人是社会的人,社会中各种现象既然存在,就一定有其存在的理由,这使得好奇心强的孩子们去学习、效仿。巨大的反差面前,孩子们更愿选择放纵、拒绝约束,选择随意、拒绝礼仪。孩子们仍在学校、老师、家长的不允声中把众多的坏习气留在了自己的言行举止中,不以为然,德商严重变形了。
4、学校教育的苍白无力致使学生的智商在与教育的要求对立面发展。
因为太自我,也因为太叛逆,更由于来自家庭的疏于监管,社会信息渠道的广泛与通畅,所以有了“5+2=0”的尴尬。学校在注重分数教育的同时,学生心理问题很多都未引起足够高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淡泊,往往听之任之。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简单,甚至粗暴,知行不一,也造成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在学校教育与学生行为出现一些矛盾时,学生的精力并不是放在按学校要求学生的行为上,而是放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应付层面。所以,很多问题,只有在爆发后才被处理改进,而萌芽状态却为老师难以察觉。
三、探索的途径与方法
按照全方位优化,全面渗透,适量开课,必要测查,多形式辅导等多方面的透径,采取必要的方法,认真探索长期坚持搞好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通过制度建设以文件形式规范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制定相关政策,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评估体系。
2、构建学校领导组织机构,提高领导认识,并进行专门的课题研究。开设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开展专门的女生健康教育讲座。
3、在学校成立专业、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每周定期开放,配备培养适量的专业心理辅导教师或学校领导提供咨询,并结合学校共青团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意识,让学校真正成为净化心灵和教化行为的阵地。同时学校要安排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保证功能室建设和师资学习培训。
4、加强班主任培训,融洽班级氛围,提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水平。因为很多问题过激行为的产生,都有可能是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处理方式不当造成,尤以小学高年级和八年级为重点。
初中班主任和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了解最深,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看得最清楚。但是,有时班主任看到的只不过是一些表面现象,对学生的内心世界的真正情况并不一定了解。开展心理教育,提供心理辅导,将班主任的“我给你们帮助”变成学生向班主任提出“我需要帮助”,让学生主动接触班主任并和班主任倾心交谈,更有助于对学生的教育。
心理辅导是班主任通过与学生对话,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咨询对象提供帮助与指导,以消除学生的心理矛盾或缓和其心理冲突,提高学生心理适应能力,以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并预防、矫正心理问题的一种手段。班主任的心理辅导应当面向全班学生进行,但也可是个体学生主动寻求帮助的个别教育方式。
班主任经常与学生进行接触,对学生了解颇深,对学生辅导后便于及时把握住学生心理脉搏,将出现的问题与前后的发展、学习、生活的经历结合起来动态的了解学生,以便采取更有效的综合教育措施,为学生创设更好的环境,使学生健康成长。也正因为班主任对学生太了解,可能会出现先入为主的片面认识,特别是某些与班主任有情绪或行为对立的学生,更不想把心事透露给班主任,这将违背心理辅导愿望。因此班主任要开展心理辅导必须注重以下修养:一是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二是要成为学生心目中佩服的教师;三是要具有与学生心理沟通的能力,课堂上是教师,课下和学生是朋友,经常与学生接触,获取学生的信任,学生有了问题愿意将问题告诉班主任,并希望得到班主任的帮助。否则,班主任处理不好权威与民主的关系,把学生放不到平等的位置上,则会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此外,班主任要注意为学生保密,尤其是学生不愿让别人知道的或有损学生声誉和形象的事,教师决不能透露半点,也不能因之对学生印象不良或心存偏见。最后班主任发现学生的问题后还要主动找学生交谈,可以诱导学生,但不能凭借自己是班主任而强制学生,应当给学生创造一种气氛,使学生有安全感,坦诚而信任地表露自己的心迹。
5、定期对全体教师进行相关心理健康知识的专业培训与辅导,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或平常与学生接触中,渗透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
6、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辅导,并适时组织进行心理健康测查。
(1)校长信箱和校长回复必不可少。有学生曾就教辅资料征订直接拨打市长热线,学校对其过激行为予以交流和解释,觉得学生应该要有反映和发泄渠道,校长信箱和及时回复实施效果很好,学生意见或建议每期装订一册,再没有发生过向外反映情况。
(2)“班主任悄悄话”对学生心理健康有极大的引导作用。通过写小纸条交流或周记等各种形式,学生愿意说愿意写,情感健康心态好。
(3)充分关注留守学生群体,真正体现人民教师的爱心与责任。开展爱心谈话、给父母的一封信、提供亲情热线电话等各种活动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7、家长学校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内容,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探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多维发展。必要时聘请专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整体提高教师和家长心理健康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现在有的家长教育孩子存在很多偏差,有的爱过了头,有的严得不在理,有的教育方法简单化,有的只顾挣钱,不管孩子,有的父母离异后组织新的家庭,放弃对子女的管理等,这些家长的行为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心态和健康成长。家长学校培训能通过集中教育,引导调整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和体会,使每个家长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水平。
 8、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实践功能。
为了孩子有美好的明天,首先要孩子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要充分结合家庭、社会开展心理健康实践活动,不能让学生孤立或封闭,成长于社会变化和发展之外,从而形成心理障碍。要通过专家参与、教师参与、家长参与、学生参与、在社会实践中参与的形式积极营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