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有旧站栏目
尊崇人本思想 提高领导效能
发布时间:2010-12-25 12:22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浅谈中小学教师管理

鼎城区韩公渡镇中学  杨正明

    目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之中,由此带来的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困惑和观念冲突日益凸显。而党的“十七大”又做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每一个教育人,尤其是教育领导人都在深深地思索:我们的教育何去何从?教育现代化在什么方位上启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应运而生,它清晰地勾勒出我国未来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轨迹。《纲要》第十七章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其中这样写道:“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可以说,基层校长的学校管理工作,一个主抓手就是教师的管理。因此,这里着重谈谈中小学校长如何实施对教师的管理。
    一、崇尚个性,坚持个性发展与共性研究的辩证统一
    人性具有共同性,它是人与动物的区别,具体表现为为人类社会而生存,渴望着为社会作贡献。但人更具有差异性,它是一种个体性,是人与人的区别,具体表现为为人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的绵延而生活。现代校长在深入研究管理策略时,必须要将二者统一起来。
    一方面要重视群体共性的研究。比如所有教师都具有职业定位的共性,都受制于共同的职场规则,都承担着共同的育人使命。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人都有五种需要:(1)生理的需要;(2)生存的需要;(3)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现在教师的生存的需要已由国家妥善解决,比如实行全薪制、绩效工资,等同公务员待遇等,剩下的是后三种高级需要,而且教师相较一般人而言,更需要获得尊重,希望过一种有尊严的生活,渴望通过对学生的培养实现自我价值,所以校长要重点关注教师的后两种需要,找到校内全体职工的共同目标、共同意志、共同利益,建立起一个极富有战斗力、凝聚力的集体,形成一个有最大包容量的组织团队,就能抓住许许多多改善组织效能的重要机会。
    但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校长必须意识到自已管理的不是一批抽象的教师,而是若干个具体的、鲜活的、真实的教师个体,校长要崇尚教师个性,具体来说有三点:
    1、了解其差异。教师们有各自的成长经历、文化背景、性格特点、教学风格、兴趣爱好以及身心素质、情感空间、家庭生活、处世哲学等等,校长首先要做的便是深入地、细致地了解每一位教师的个体差异性,可以通过随机聊天、教室听课、办公室座谈、走访学生、登门探望等多种渠道,直接或间接地了解教师的相关信息,发现其长处、短处,真正做到“知人”。
    2、尊重其个性。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同时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校长绝不能端起架子,以领导者自居,与每一位教师的私人关系都应是平等友好的,而在工作关系中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信任、包容。现在管理学中流行这样一个观点:“世界上本没有废品,只有放错地方的宝贝”。举个例子:我校有一位教师,本来教语文,课堂上他很喜欢讲一些历史故事或稗史趣闻,津津乐道,学生也很喜欢,结果他的语文教学任务老是完不成,学生的考试成绩也上不去。正好我校欠缺专任历史老师,于是我劝他改行教历史,并心平气和与他交换了意见,他真心接受。一段时间后,他还真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历史教师。可见,当校长发现每位教师工作业绩不如人意时,首先应给予包容,给予鼓励,给予帮助,再不行,考虑适当调整其岗位。
    3、促进其发展。(1)要帮助教师明确自已的发展方向,尽可能多地要求他们,比如:给年轻老师定下“新锐”教师中一职称的目标;给评了中一的老师定下“先锋教师”中高职称的目标;给评了中高的老师定下“首席教师”、“学者教师”的目标。(2)要指导教师取长补短,发挥自身优势,确定教学风格。(3)要多开展一些“走出去,请进来”的活动,拓宽教师视野,提升其专业水平。(5)要为每一位教师的个性发展提供平台。校长要充满底气地对教师承诺:在专业成长方面,你想唱多大的戏,我就给你搭多大的台子;你想爬多高的楼,我就给你搭多高的梯子。
    只有教师成长发展了,才能更多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只有崇尚教师的个性,学生的个性才能更多更好地彰显,也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校园才真正成为凸显人性的阵地。
   二、崇尚精神,坚持精神引领与制度管理的有机结合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一个集体的管理来说,如果没有健全的制度、严明的纪律,这个集体势必走向无政府主义,沦于涣散无序状态,学校也是如此,尤其常规的教学管理,更需要用各种健全的制度来实施赏罚分明的制度管理,它能使教育秩序由松散走向规范,为提高教育质量奠定基础。
但在制度管理过程中,消极因素日渐显现,教职工开始出现疲于应付的现象,不少教师因工作压力过大,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上。个别管理者甚至将制度当作整人的“杀手锏”,致使教育内部关系紧张。
    其实,教师劳动的自主性非常强,单纯靠制度约束,效果当然不理想,我们必须将有形的制度管理与无形的精神引领结合起来,给教师立起精神的支柱,使其增强工作的自觉性、自主性、创造性,变被动地适应学校要求为主动地促进学校发展。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
    现代校长要崇尚教师精神的引领,具体来说,至少要做四个方面的工作:
    1、注重师德培训工作。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教师例会、特殊节日等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培训,强化其道德意识,培养其道德情感,坚定其道德信念,锻炼其道德意志,比如,我刚调入韩公渡镇中学时,就召开了一次“师德师风整顿”大会,并在会上向全体教师提出了“五个追求”的要求:(1)政治上追求成熟;(2)师德上追求完美;(3)工作上追求名优;(4)业务上追求拔尖;(5)生活上追求常态。对教师给予了正确的引领。
    2、注重舆论氛围形成。学校的舆论氛围应该是校长着眼关注的,因为良好的舆论氛围利于积极向上的校风的形成;反之,奇谈怪论、消极言论则会成为校风形成的阻力。校长要通过深入教师生活,通过发挥党员教师、骨干教师的先进性作用,左右舆论的“风向标”。比如今年的五月份我们准备利用一个周末召开中考复习研讨会,开始不少老师听闻有怨言,我们便让副校长、教研组长等找到一些教师,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进行交流,有意无意的强调召开此会的必要性,及此会筹备的周密性,自然而然的舆论氛围由“怨”到“盼”,使得研讨会顺利召开,圆满结束。
    3、注重多元活动的激发。策划、组织开展适应教师职业特定的多种活动,能有效刺激教师的兴奋点,让教师保持高昂的激情和创造力,包括教学比武活动、评选先进活动、外出考察活动、文体活动等等。比如,我校光教学比武活动就分三个层次,一是全员教师的赛课,二是教研组长的比武,三是教导主任和校长的比武。又比如,评选先进活动,有优秀班主任的经验交流会,有师德标兵的事迹报告会,我们还开展了“三个十”的评选活动,即十个“喜欢读书”的教师,十个“乐于奉献”的教师,十个“甘当教仆”的教师。这些活动既活跃了校园的文化氛围,又大大的激发了教师的内驱力。
    4、注重学校文化的建设。制度让想犯错的人犯不了错,文化让有机会犯错的人不愿犯错。制度管脑,文化管心。文化的力量无与伦比,已成为无数管理者的共识,所以,即使是农村中学的校长也要把校园文化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并不遗余力地做下去,用文化精神来凝心聚力,达到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当然文化建设不能仅只停留在物质层面,校长要重点抓的是行为层面,要使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深入全体师生的内心,内化成他们的精神力量,外化成他们的行为举止。
校长将制度管理与精神引领结合起来,“软硬兼施”,刚柔相济,学校就会严而不死,放而不乱,张弛有度,工作局面稳定而逐步推进。
    三、崇尚理性,坚持科学决断与人文关怀的和谐统一
    从领导和管理的角度出发,依人的情绪行为来分析人有两种:理性人和情绪人。所谓理性人,就是指那些能用逻辑推理、重视事实,推演出纯粹客观结论的人;所谓情绪人,就是指缺乏理智、蔑视事实,具有很大偏见的人。临床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任何人差不多都具有理性人和情绪人的双重心理,任何人都无法排除他在分析、思考、推理或者人与人的交往中,受情绪因素的影响。
    现代校长要努力克服自身的不良情绪行为,尽量达到理性的程度,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校长可以通过下列途径来培养理性。(1)多阅读。多学习,积累学识,开阔眼界,提升理论素养。(2)实现自我管理。知名企业家李嘉诚认为自我管理是一种静态的管理,是培养理性力量的基本功,是人把知识和经验转变为能力的催化剂,自我管理的核心便是自我反思。(3)参加社交活动。多参加与教育管理有关的社交活动,有助于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从而提高对全局和整体的洞察能力,排除情绪的影响。(4)组建智囊团。多听听他人的声音,可以避免主观臆断。
    理性的校长当然能提高领导工作的科学性,但只有理性就会导致苛刻、呆板、严酷,这对人的管理是极为不利的,“富士康跳楼事件”就是明证。在理性的管理中,融入人文关怀必不可少。比如,革除一些苛刻的规章制度,尽量避免“一刀切”的行政指令,尽可能多一些灵活便通的工作要求。我们安排了集体办公,统一添置了办公桌椅,但对办公考勤实行弹性管理。比如,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优化师生的生存(具体包括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又比如,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通过体检、举办讲座、开办校园网站、开辟教师阅览室、开展工会活动等多种途径来达到目的。还比如,为教师排忧解难,解决他们的职称评定,子女就学、配偶调动等问题。
    总之,当我们循着科学发展观的思路确立了“育人为本”的教育本质观,就会发现教师管理必须自始至终遵循一个原则——以教师为本。而如果中小学校长在教师管理中做到了上述“三个坚持”,就是很好地践行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必将大大提高校长的领导效能,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

编辑:新春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有旧站栏目 > 学校管理

尊崇人本思想 提高领导效能

发布时间:2010-12-25 12:22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浅谈中小学教师管理

鼎城区韩公渡镇中学  杨正明

    目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之中,由此带来的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困惑和观念冲突日益凸显。而党的“十七大”又做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每一个教育人,尤其是教育领导人都在深深地思索:我们的教育何去何从?教育现代化在什么方位上启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应运而生,它清晰地勾勒出我国未来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轨迹。《纲要》第十七章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其中这样写道:“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可以说,基层校长的学校管理工作,一个主抓手就是教师的管理。因此,这里着重谈谈中小学校长如何实施对教师的管理。
    一、崇尚个性,坚持个性发展与共性研究的辩证统一
    人性具有共同性,它是人与动物的区别,具体表现为为人类社会而生存,渴望着为社会作贡献。但人更具有差异性,它是一种个体性,是人与人的区别,具体表现为为人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的绵延而生活。现代校长在深入研究管理策略时,必须要将二者统一起来。
    一方面要重视群体共性的研究。比如所有教师都具有职业定位的共性,都受制于共同的职场规则,都承担着共同的育人使命。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人都有五种需要:(1)生理的需要;(2)生存的需要;(3)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现在教师的生存的需要已由国家妥善解决,比如实行全薪制、绩效工资,等同公务员待遇等,剩下的是后三种高级需要,而且教师相较一般人而言,更需要获得尊重,希望过一种有尊严的生活,渴望通过对学生的培养实现自我价值,所以校长要重点关注教师的后两种需要,找到校内全体职工的共同目标、共同意志、共同利益,建立起一个极富有战斗力、凝聚力的集体,形成一个有最大包容量的组织团队,就能抓住许许多多改善组织效能的重要机会。
    但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校长必须意识到自已管理的不是一批抽象的教师,而是若干个具体的、鲜活的、真实的教师个体,校长要崇尚教师个性,具体来说有三点:
    1、了解其差异。教师们有各自的成长经历、文化背景、性格特点、教学风格、兴趣爱好以及身心素质、情感空间、家庭生活、处世哲学等等,校长首先要做的便是深入地、细致地了解每一位教师的个体差异性,可以通过随机聊天、教室听课、办公室座谈、走访学生、登门探望等多种渠道,直接或间接地了解教师的相关信息,发现其长处、短处,真正做到“知人”。
    2、尊重其个性。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同时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校长绝不能端起架子,以领导者自居,与每一位教师的私人关系都应是平等友好的,而在工作关系中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信任、包容。现在管理学中流行这样一个观点:“世界上本没有废品,只有放错地方的宝贝”。举个例子:我校有一位教师,本来教语文,课堂上他很喜欢讲一些历史故事或稗史趣闻,津津乐道,学生也很喜欢,结果他的语文教学任务老是完不成,学生的考试成绩也上不去。正好我校欠缺专任历史老师,于是我劝他改行教历史,并心平气和与他交换了意见,他真心接受。一段时间后,他还真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历史教师。可见,当校长发现每位教师工作业绩不如人意时,首先应给予包容,给予鼓励,给予帮助,再不行,考虑适当调整其岗位。
    3、促进其发展。(1)要帮助教师明确自已的发展方向,尽可能多地要求他们,比如:给年轻老师定下“新锐”教师中一职称的目标;给评了中一的老师定下“先锋教师”中高职称的目标;给评了中高的老师定下“首席教师”、“学者教师”的目标。(2)要指导教师取长补短,发挥自身优势,确定教学风格。(3)要多开展一些“走出去,请进来”的活动,拓宽教师视野,提升其专业水平。(5)要为每一位教师的个性发展提供平台。校长要充满底气地对教师承诺:在专业成长方面,你想唱多大的戏,我就给你搭多大的台子;你想爬多高的楼,我就给你搭多高的梯子。
    只有教师成长发展了,才能更多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只有崇尚教师的个性,学生的个性才能更多更好地彰显,也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校园才真正成为凸显人性的阵地。
   二、崇尚精神,坚持精神引领与制度管理的有机结合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一个集体的管理来说,如果没有健全的制度、严明的纪律,这个集体势必走向无政府主义,沦于涣散无序状态,学校也是如此,尤其常规的教学管理,更需要用各种健全的制度来实施赏罚分明的制度管理,它能使教育秩序由松散走向规范,为提高教育质量奠定基础。
但在制度管理过程中,消极因素日渐显现,教职工开始出现疲于应付的现象,不少教师因工作压力过大,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上。个别管理者甚至将制度当作整人的“杀手锏”,致使教育内部关系紧张。
    其实,教师劳动的自主性非常强,单纯靠制度约束,效果当然不理想,我们必须将有形的制度管理与无形的精神引领结合起来,给教师立起精神的支柱,使其增强工作的自觉性、自主性、创造性,变被动地适应学校要求为主动地促进学校发展。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
    现代校长要崇尚教师精神的引领,具体来说,至少要做四个方面的工作:
    1、注重师德培训工作。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教师例会、特殊节日等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培训,强化其道德意识,培养其道德情感,坚定其道德信念,锻炼其道德意志,比如,我刚调入韩公渡镇中学时,就召开了一次“师德师风整顿”大会,并在会上向全体教师提出了“五个追求”的要求:(1)政治上追求成熟;(2)师德上追求完美;(3)工作上追求名优;(4)业务上追求拔尖;(5)生活上追求常态。对教师给予了正确的引领。
    2、注重舆论氛围形成。学校的舆论氛围应该是校长着眼关注的,因为良好的舆论氛围利于积极向上的校风的形成;反之,奇谈怪论、消极言论则会成为校风形成的阻力。校长要通过深入教师生活,通过发挥党员教师、骨干教师的先进性作用,左右舆论的“风向标”。比如今年的五月份我们准备利用一个周末召开中考复习研讨会,开始不少老师听闻有怨言,我们便让副校长、教研组长等找到一些教师,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进行交流,有意无意的强调召开此会的必要性,及此会筹备的周密性,自然而然的舆论氛围由“怨”到“盼”,使得研讨会顺利召开,圆满结束。
    3、注重多元活动的激发。策划、组织开展适应教师职业特定的多种活动,能有效刺激教师的兴奋点,让教师保持高昂的激情和创造力,包括教学比武活动、评选先进活动、外出考察活动、文体活动等等。比如,我校光教学比武活动就分三个层次,一是全员教师的赛课,二是教研组长的比武,三是教导主任和校长的比武。又比如,评选先进活动,有优秀班主任的经验交流会,有师德标兵的事迹报告会,我们还开展了“三个十”的评选活动,即十个“喜欢读书”的教师,十个“乐于奉献”的教师,十个“甘当教仆”的教师。这些活动既活跃了校园的文化氛围,又大大的激发了教师的内驱力。
    4、注重学校文化的建设。制度让想犯错的人犯不了错,文化让有机会犯错的人不愿犯错。制度管脑,文化管心。文化的力量无与伦比,已成为无数管理者的共识,所以,即使是农村中学的校长也要把校园文化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并不遗余力地做下去,用文化精神来凝心聚力,达到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当然文化建设不能仅只停留在物质层面,校长要重点抓的是行为层面,要使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深入全体师生的内心,内化成他们的精神力量,外化成他们的行为举止。
校长将制度管理与精神引领结合起来,“软硬兼施”,刚柔相济,学校就会严而不死,放而不乱,张弛有度,工作局面稳定而逐步推进。
    三、崇尚理性,坚持科学决断与人文关怀的和谐统一
    从领导和管理的角度出发,依人的情绪行为来分析人有两种:理性人和情绪人。所谓理性人,就是指那些能用逻辑推理、重视事实,推演出纯粹客观结论的人;所谓情绪人,就是指缺乏理智、蔑视事实,具有很大偏见的人。临床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任何人差不多都具有理性人和情绪人的双重心理,任何人都无法排除他在分析、思考、推理或者人与人的交往中,受情绪因素的影响。
    现代校长要努力克服自身的不良情绪行为,尽量达到理性的程度,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校长可以通过下列途径来培养理性。(1)多阅读。多学习,积累学识,开阔眼界,提升理论素养。(2)实现自我管理。知名企业家李嘉诚认为自我管理是一种静态的管理,是培养理性力量的基本功,是人把知识和经验转变为能力的催化剂,自我管理的核心便是自我反思。(3)参加社交活动。多参加与教育管理有关的社交活动,有助于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从而提高对全局和整体的洞察能力,排除情绪的影响。(4)组建智囊团。多听听他人的声音,可以避免主观臆断。
    理性的校长当然能提高领导工作的科学性,但只有理性就会导致苛刻、呆板、严酷,这对人的管理是极为不利的,“富士康跳楼事件”就是明证。在理性的管理中,融入人文关怀必不可少。比如,革除一些苛刻的规章制度,尽量避免“一刀切”的行政指令,尽可能多一些灵活便通的工作要求。我们安排了集体办公,统一添置了办公桌椅,但对办公考勤实行弹性管理。比如,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优化师生的生存(具体包括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又比如,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通过体检、举办讲座、开办校园网站、开辟教师阅览室、开展工会活动等多种途径来达到目的。还比如,为教师排忧解难,解决他们的职称评定,子女就学、配偶调动等问题。
    总之,当我们循着科学发展观的思路确立了“育人为本”的教育本质观,就会发现教师管理必须自始至终遵循一个原则——以教师为本。而如果中小学校长在教师管理中做到了上述“三个坚持”,就是很好地践行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必将大大提高校长的领导效能,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

编辑:新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