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有旧站栏目
谢 英:让艺术点亮学生的快乐人生
发布时间:2013-11-13 15:03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武陵区工农小学  谢  英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校长:

大家好!

今天我汇报交流的主题是“让艺术点亮学生的快乐人生”。 首先,请允许我简单汇报工农小学走艺术特色之路的背景

工农小学曾经是薄弱学校。2009年秋季,学校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全校没有一个孩子书包里有课外书,全校极少有孩子喊一声“老师好”,全校学生中学乐器、学舞蹈等有艺术特长的也很少。究其原因,学生中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农民工子女占较大比例,很多家庭支付学钢琴、小提琴昂贵费用是有困难的。诸多原因造成学生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不尽人意。

2010年,学校贯彻市区两级教育局“文化立校”的精神,以“礼乐”文化引领学校的发展;响应常德市教育局“一生双爱好,爱好伴一生”的号召,让艺术点亮学生的快乐人生。短短几年过去,工农小学成为武陵区教育均衡展示的窗口学校、特色学校。自2011年3月至今,学校接待国内外180多批客人来校参观。如今,工农学生“人人会乐器”、 “个个有棋艺”、“读书成为习惯”,整个校园流淌着音乐、飘逸着书香,崇尚礼乐,美行成习。

下面,我分两部分来具体汇报,第一部分,让学生拥有艺术的技能,努力实现“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的梦想;第二部分,我们努力实现艺术教育的目的,让艺术从技能走向尚美的境界。

上篇   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

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特色学校,它必定有基于它学生现状而创出的特色项目。音乐,从自身魅力来说,可以怡情养性,可以启迪心智。长期在“乐境”中遨游,学生的人格修养、精神情操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因此,工农将“让人生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让音乐属于每个孩子”作为艺术教育的目标之一。

一、盘点资源定特色

学校的特色之路要依托良好的教育资源。

教师资源:学校有一批优秀的音乐老师,窦媛梅老师是市级音乐学科带头人、省专家库成员;罗红老师是国家级音乐教师培养对象;谢英文老师能弹奏多门乐器。学校多次在省市内获得音乐奖项。

校史资源:工农小学自2000年就以班级形式进行了竖笛、口琴等器乐教学实践。

社区资源:学校毗邻省重点中学常德第七中学、常德师范学校、湖南文理学院。市七中初中部、高中部以“音、体、美”为特色。作为为高一级教育输送人才的工农小学,依托周围资源,打下学生进一步发展特长的基础。 

地方资源常德,地方音乐精彩纷呈,如常德丝弦、湘北大鼓、渔鼓、三棒鼓、常德汉剧、荆河戏、常德花鼓戏等。良好的地域音乐文化为音乐特色之路能够营造氛围。

学校通过盘点各方资源,2010年冬天,决定在三——六年级开展“班班有特色·人人会演奏”特色活动,让器乐演奏进课堂。

二、器乐演奏进课堂

为了更好地践行学校艺术教育理念,尊重教育的科学性,“器乐演奏进课堂”抓住“四个着眼点”:

着眼减轻家长经济负担。学校选择的乐器巴乌、陶笛、竖笛、口风琴、葫芦丝等都是小乐器,每门乐器价格不超过一百元钱,所有家庭都能买得起。教师免费教学,家长不用另交学费。因此,活动自开展以来,极受家长欢迎。

着眼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巴乌、陶笛、竖笛、口风琴、葫芦丝等携带方便,比如陶笛孩子们每天就挂在胸前,极其方便使用。乐器教学都在音乐课中进行,最初学习,要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交叉学习,当学生学习一期至一年左右的时间,不用专门教乐器,而只是需要在练习曲中作适当提示。学校每天有25分钟全校集中练习时间,但也没有给学生压力,音乐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吹奏更多的曲目,有的,吹奏自己喜欢的流行音乐。

着眼整合三级课程。一直以来,我校音乐课程不仅着眼于国家课程的实施,更注重地方与校本课程的结合,充分挖掘常德多彩的地方民谣、儿歌、戏曲、曲艺等丰富的资源优势,把本土音乐根植于课堂教学中。学校在2003年编写第一套校本教材《乡韵——沅澧流域乡土音乐选编》,目前,被文理学院、市七中作为参考教材使用。2012年编写第二套音乐校本教材《琴韵——乐器演奏练习曲目》,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葫芦丝、巴乌演奏曲集,下册为口风琴、竖笛、陶笛演奏曲集。《琴韵》随着长期的实践应运而生,是学校艺术教师长期积累的丰硕果实,它是一本非常实用的、献给正在学习简易乐器的孩子们的一份厚礼。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和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整合,让学校艺术教育更具科学性。

着眼发展全体学生。每一个有活力的生命个体都具有天赋的音乐智慧,经教育而发展并享用,因此我们的定位是不一定让每个孩子成名成家,但要让每个孩子的将来有正确的生活调节方式,学会通过音乐愉悦心境。“班班有特色·人人会演奏”活动,让三——六年级的每一个孩子学一门乐器,正是践行“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的教育理念,将音乐课堂教学与器乐演奏融合,极大的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与合作精神,让学生的生活多彩而快乐。

三、多彩舞台展个性

“你可以不喜欢一件东西,但你一定要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你总得培养一项爱好伴随自己的一生。”这是工农小学的学生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为了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展示个性,学校坚持每天有音乐活动时间,每月一个主题活动,每期都有一次大型艺术活动,为学生搭建多姿多彩的舞台。

如,学校自2011年开始,“人人来跳拉丁舞”,每天大课间,做操以后就是千人拉丁舞,孩子们的动作也许不是最标准的,但他们却每天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孩子们的乐感明显一期比一期增强,当拉丁音乐响起的时候,当孩子们动起来的时候,脸上顿现的笑容是那样的灿烂。那一瞬间,快乐与幸福也感染了看孩子的人们。

2011年12月,工农小学举行了才艺展示活动,1100多名学生每人都报了一门特长参赛,结果,展示活动整整延续了一个星期。

2012年6月,学校举办第一届“我是小歌手” 大奖赛,从1200多名学生中海选,经过初赛、复赛、决赛,决出“优秀小歌手”“潜力小歌手”“最具魅力歌手”等24位,投票结果由教师评审团和学生投票两部分决定,活动时间更是延续了整整两周,每天的在校时间,学生们都有期盼的时刻,那是快乐的时刻。

学生的器乐演奏更是常常有展示的时候,学校每有客人参观,学生们必将露一手给客人们看,湖南省教育厅厅长王珂敏、常德市前市委书记卿渐伟、前市长陈文浩以及现任市委书记王群、现任市长周德睿等领导、专家都对学生们的演奏称赞。而在每年 “六一”,还有优秀选手登台亮相“小小器乐演奏家”评选。

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每天,孩子同唱一首歌开始一天的学习;大课间,听着歌声做运动;中午,齐唱歌曲缓解疲劳;放学,校园广播播放《歌声与微笑》送孩子们走出校门。音乐,架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架起学生的今天与明天的桥梁。

学校组建了合唱团、舞蹈队、湘北大鼓队。由学校原创、孩子们演唱的校歌《礼乐之歌》获常德市校歌大赛一等奖;孩子们的歌舞《囊萤夜读》作为唯一一个学生节目参加2012年第六届中国·常德诗人节开幕式;工农小学“童心向党”歌咏晚会在中宣部的中国文明网展播;舞蹈《课间炫舞》获全国第四届《校园时代》节目金奖。舞蹈《跷跷板》、湘北大鼓《快乐童年》获省艺术展演二等奖,多次参加市电视台演出。

比获奖更重要的,是更多的孩子在音乐中走出独生子女的孤独,走出留守儿童的压抑,更多的孩子由在学校学乐器,爱上唱歌,爱上古筝、吉他、架子鼓等其它乐器,走上了音乐的喜爱之路,走上了生活的阳光之路。

2012年,学校曾再次进行书面调查,有95班一位家长这样写到:“累了一天,回到家,听儿子吹口风琴,我们两口子的心情好多了”。六年级87班一位家长这样写:“孩子在学校学会吹葫芦丝了,跟我提要求要学二胡,我们两口子一个音乐细胞都没有,没想到孩子现在对音乐这么感兴趣,这都得感谢学校啊!”

下篇  让艺术将孩子导向尚美的境界

艺术特长是载体,学生还应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就艺术之美而言,其基础是真,其前提是善。因此,艺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艺术之美把学生导向求真、向善、尚美的境界。美,才是看不见的竞争力。

一、让环境成为美的视觉艺术

我们希望,孩子跨进校门所看到的一切,所接触的一切都是艺术的,都是美的。

学校大门是美丽的“编钟”,小花坛则是快乐的“乐符”,墙角也是大理石“钢琴键盘”,西面整面围墙,更是一个长长的亮丽的变形琴键盘造型。廊道上,《论语》《弟子规》刻在灯笼木雕上。楼梯两旁,悬挂“名著推荐”的是木质编钟,“礼之成语” 用书本造型。编钟、乐符、祥云作为主要元素,点缀整个校园。随乐舞动的喷泉更为校园增添乐音灵动的气息。

最有特色的地方还是学生厕所,厕所外面不是刻板地写着“男”和“女”,而是“君子”和“淑女”,墙壁挂着厕所小幽默、厕所的演变历史以及安全、禁毒知识等等,更特别的是四楼厕所除了生理与心理知识,挂着世界名画。名画是高雅的,厕所原本是不雅之地,在工农,这里却是和谐与艺术的。

如果校园有空间展示学生自己的才艺作品,让他们亲自装点校园,那给予学生的又是别样的一种美。学校有三个楼梯口,布置成小制作展示区,学生的绘画、手工制作,自己认为做得好的,就可以放在展区,放多久都可以。

在工农,音乐元素充满校园,文学名著驻足校园,世界名画悬挂校园。校园到处充满艺术的气息,到处可以捕捉艺术的身影,

二、让艺术从狭隘走向宽广     

“让每一个学生热爱艺术,让每一个学生喜欢参与艺术实践”,把艺术内化为思想,转化为行动,并迁移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中云,形成形美于外、行美于中、心美于内的艺术人才新形象,是工农追求的理想。

十字绣中探究,积淀审美的情趣。“十字绣”是学校2011年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有专用的“绣绣家园”, “家园”全天开放,学生随时进出。十字绣高雅大方,艺术感强,又易于掌握,“秀”出一个不一样的你我”的价值理念,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细致的品格和良好的审美情趣。

运动中强健,感受力与美的和谐。学校创建了“班班有特色·人人有棋艺”的体育特色;开展“阳光拉丁”大课间;开发了滚铁环等传统游戏项目;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年举办田径运动会、亲子趣味运动会、跳绳比赛、拔河比赛、羽毛球比赛等。学生在多彩的体育活动中,展现特长与个性,发现自我,享受自我,并获得一系列最基本的感受,运动感、肌肉感、节律感、时空感、立体感等,这些感受往往是迈向审美境界的开始。

书香里浸润,点一盏心灯。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认为:“最好的素质教育是让孩子懂得鉴赏”。只有懂得对人的鉴赏,对艺术和生活的鉴赏,对世界的鉴赏,才可能去热爱,去创造,去追求,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文学。作为湖南省书香校园、常德市书香校园的工农小学自2009年秋季起,全面启动了“让读书成为习惯”计划,要求学生做到读书“七个一”。今年,仿照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形式,开展第一届“我的一本课外书”读书演讲比赛。文学就像一扇窗,长在孩子美好的心灵中,推开它,心灵变得敞亮许多,如同看到人生的鲜花扑面,阳光普照,走向高尚。

如今,漫步校园,常常听到悠扬的乐声,看到孩子们看书、画画、下棋、滚铁环,那是一幅幅美妙的风景。工农的校园里,孩子们一不小心快要踩到大树底下的小草时,马上跳过,还不忘回过头看看,是否踩着小草;花盆被球打倒了,马上有孩子跑过去扶起来;下雨天,所有的雨伞被折叠得像新的一样整齐地排在窗台上;孩子们迎面碰见客人,一生软软的问候“客人老师好”,再鞠躬行礼。孩子们不仅仅成为艺术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成为了美的载体或者说是美的体现者。也就是说,学生在接受艺术之美的同时又以自己外表的美而成为环境美的一部分乃至美的资源。

美,其实是一个库存,它需要在平常累积很多美的感受,然后在生活中的某个行为自然流露。

美,是快乐的音符!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有旧站栏目 > 学校管理

谢 英:让艺术点亮学生的快乐人生

发布时间:2013-11-13 15:03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武陵区工农小学  谢  英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校长:

大家好!

今天我汇报交流的主题是“让艺术点亮学生的快乐人生”。 首先,请允许我简单汇报工农小学走艺术特色之路的背景

工农小学曾经是薄弱学校。2009年秋季,学校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全校没有一个孩子书包里有课外书,全校极少有孩子喊一声“老师好”,全校学生中学乐器、学舞蹈等有艺术特长的也很少。究其原因,学生中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农民工子女占较大比例,很多家庭支付学钢琴、小提琴昂贵费用是有困难的。诸多原因造成学生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不尽人意。

2010年,学校贯彻市区两级教育局“文化立校”的精神,以“礼乐”文化引领学校的发展;响应常德市教育局“一生双爱好,爱好伴一生”的号召,让艺术点亮学生的快乐人生。短短几年过去,工农小学成为武陵区教育均衡展示的窗口学校、特色学校。自2011年3月至今,学校接待国内外180多批客人来校参观。如今,工农学生“人人会乐器”、 “个个有棋艺”、“读书成为习惯”,整个校园流淌着音乐、飘逸着书香,崇尚礼乐,美行成习。

下面,我分两部分来具体汇报,第一部分,让学生拥有艺术的技能,努力实现“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的梦想;第二部分,我们努力实现艺术教育的目的,让艺术从技能走向尚美的境界。

上篇   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

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特色学校,它必定有基于它学生现状而创出的特色项目。音乐,从自身魅力来说,可以怡情养性,可以启迪心智。长期在“乐境”中遨游,学生的人格修养、精神情操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因此,工农将“让人生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让音乐属于每个孩子”作为艺术教育的目标之一。

一、盘点资源定特色

学校的特色之路要依托良好的教育资源。

教师资源:学校有一批优秀的音乐老师,窦媛梅老师是市级音乐学科带头人、省专家库成员;罗红老师是国家级音乐教师培养对象;谢英文老师能弹奏多门乐器。学校多次在省市内获得音乐奖项。

校史资源:工农小学自2000年就以班级形式进行了竖笛、口琴等器乐教学实践。

社区资源:学校毗邻省重点中学常德第七中学、常德师范学校、湖南文理学院。市七中初中部、高中部以“音、体、美”为特色。作为为高一级教育输送人才的工农小学,依托周围资源,打下学生进一步发展特长的基础。 

地方资源常德,地方音乐精彩纷呈,如常德丝弦、湘北大鼓、渔鼓、三棒鼓、常德汉剧、荆河戏、常德花鼓戏等。良好的地域音乐文化为音乐特色之路能够营造氛围。

学校通过盘点各方资源,2010年冬天,决定在三——六年级开展“班班有特色·人人会演奏”特色活动,让器乐演奏进课堂。

二、器乐演奏进课堂

为了更好地践行学校艺术教育理念,尊重教育的科学性,“器乐演奏进课堂”抓住“四个着眼点”:

着眼减轻家长经济负担。学校选择的乐器巴乌、陶笛、竖笛、口风琴、葫芦丝等都是小乐器,每门乐器价格不超过一百元钱,所有家庭都能买得起。教师免费教学,家长不用另交学费。因此,活动自开展以来,极受家长欢迎。

着眼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巴乌、陶笛、竖笛、口风琴、葫芦丝等携带方便,比如陶笛孩子们每天就挂在胸前,极其方便使用。乐器教学都在音乐课中进行,最初学习,要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交叉学习,当学生学习一期至一年左右的时间,不用专门教乐器,而只是需要在练习曲中作适当提示。学校每天有25分钟全校集中练习时间,但也没有给学生压力,音乐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吹奏更多的曲目,有的,吹奏自己喜欢的流行音乐。

着眼整合三级课程。一直以来,我校音乐课程不仅着眼于国家课程的实施,更注重地方与校本课程的结合,充分挖掘常德多彩的地方民谣、儿歌、戏曲、曲艺等丰富的资源优势,把本土音乐根植于课堂教学中。学校在2003年编写第一套校本教材《乡韵——沅澧流域乡土音乐选编》,目前,被文理学院、市七中作为参考教材使用。2012年编写第二套音乐校本教材《琴韵——乐器演奏练习曲目》,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葫芦丝、巴乌演奏曲集,下册为口风琴、竖笛、陶笛演奏曲集。《琴韵》随着长期的实践应运而生,是学校艺术教师长期积累的丰硕果实,它是一本非常实用的、献给正在学习简易乐器的孩子们的一份厚礼。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和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整合,让学校艺术教育更具科学性。

着眼发展全体学生。每一个有活力的生命个体都具有天赋的音乐智慧,经教育而发展并享用,因此我们的定位是不一定让每个孩子成名成家,但要让每个孩子的将来有正确的生活调节方式,学会通过音乐愉悦心境。“班班有特色·人人会演奏”活动,让三——六年级的每一个孩子学一门乐器,正是践行“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的教育理念,将音乐课堂教学与器乐演奏融合,极大的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与合作精神,让学生的生活多彩而快乐。

三、多彩舞台展个性

“你可以不喜欢一件东西,但你一定要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你总得培养一项爱好伴随自己的一生。”这是工农小学的学生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为了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展示个性,学校坚持每天有音乐活动时间,每月一个主题活动,每期都有一次大型艺术活动,为学生搭建多姿多彩的舞台。

如,学校自2011年开始,“人人来跳拉丁舞”,每天大课间,做操以后就是千人拉丁舞,孩子们的动作也许不是最标准的,但他们却每天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孩子们的乐感明显一期比一期增强,当拉丁音乐响起的时候,当孩子们动起来的时候,脸上顿现的笑容是那样的灿烂。那一瞬间,快乐与幸福也感染了看孩子的人们。

2011年12月,工农小学举行了才艺展示活动,1100多名学生每人都报了一门特长参赛,结果,展示活动整整延续了一个星期。

2012年6月,学校举办第一届“我是小歌手” 大奖赛,从1200多名学生中海选,经过初赛、复赛、决赛,决出“优秀小歌手”“潜力小歌手”“最具魅力歌手”等24位,投票结果由教师评审团和学生投票两部分决定,活动时间更是延续了整整两周,每天的在校时间,学生们都有期盼的时刻,那是快乐的时刻。

学生的器乐演奏更是常常有展示的时候,学校每有客人参观,学生们必将露一手给客人们看,湖南省教育厅厅长王珂敏、常德市前市委书记卿渐伟、前市长陈文浩以及现任市委书记王群、现任市长周德睿等领导、专家都对学生们的演奏称赞。而在每年 “六一”,还有优秀选手登台亮相“小小器乐演奏家”评选。

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每天,孩子同唱一首歌开始一天的学习;大课间,听着歌声做运动;中午,齐唱歌曲缓解疲劳;放学,校园广播播放《歌声与微笑》送孩子们走出校门。音乐,架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架起学生的今天与明天的桥梁。

学校组建了合唱团、舞蹈队、湘北大鼓队。由学校原创、孩子们演唱的校歌《礼乐之歌》获常德市校歌大赛一等奖;孩子们的歌舞《囊萤夜读》作为唯一一个学生节目参加2012年第六届中国·常德诗人节开幕式;工农小学“童心向党”歌咏晚会在中宣部的中国文明网展播;舞蹈《课间炫舞》获全国第四届《校园时代》节目金奖。舞蹈《跷跷板》、湘北大鼓《快乐童年》获省艺术展演二等奖,多次参加市电视台演出。

比获奖更重要的,是更多的孩子在音乐中走出独生子女的孤独,走出留守儿童的压抑,更多的孩子由在学校学乐器,爱上唱歌,爱上古筝、吉他、架子鼓等其它乐器,走上了音乐的喜爱之路,走上了生活的阳光之路。

2012年,学校曾再次进行书面调查,有95班一位家长这样写到:“累了一天,回到家,听儿子吹口风琴,我们两口子的心情好多了”。六年级87班一位家长这样写:“孩子在学校学会吹葫芦丝了,跟我提要求要学二胡,我们两口子一个音乐细胞都没有,没想到孩子现在对音乐这么感兴趣,这都得感谢学校啊!”

下篇  让艺术将孩子导向尚美的境界

艺术特长是载体,学生还应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就艺术之美而言,其基础是真,其前提是善。因此,艺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艺术之美把学生导向求真、向善、尚美的境界。美,才是看不见的竞争力。

一、让环境成为美的视觉艺术

我们希望,孩子跨进校门所看到的一切,所接触的一切都是艺术的,都是美的。

学校大门是美丽的“编钟”,小花坛则是快乐的“乐符”,墙角也是大理石“钢琴键盘”,西面整面围墙,更是一个长长的亮丽的变形琴键盘造型。廊道上,《论语》《弟子规》刻在灯笼木雕上。楼梯两旁,悬挂“名著推荐”的是木质编钟,“礼之成语” 用书本造型。编钟、乐符、祥云作为主要元素,点缀整个校园。随乐舞动的喷泉更为校园增添乐音灵动的气息。

最有特色的地方还是学生厕所,厕所外面不是刻板地写着“男”和“女”,而是“君子”和“淑女”,墙壁挂着厕所小幽默、厕所的演变历史以及安全、禁毒知识等等,更特别的是四楼厕所除了生理与心理知识,挂着世界名画。名画是高雅的,厕所原本是不雅之地,在工农,这里却是和谐与艺术的。

如果校园有空间展示学生自己的才艺作品,让他们亲自装点校园,那给予学生的又是别样的一种美。学校有三个楼梯口,布置成小制作展示区,学生的绘画、手工制作,自己认为做得好的,就可以放在展区,放多久都可以。

在工农,音乐元素充满校园,文学名著驻足校园,世界名画悬挂校园。校园到处充满艺术的气息,到处可以捕捉艺术的身影,

二、让艺术从狭隘走向宽广     

“让每一个学生热爱艺术,让每一个学生喜欢参与艺术实践”,把艺术内化为思想,转化为行动,并迁移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中云,形成形美于外、行美于中、心美于内的艺术人才新形象,是工农追求的理想。

十字绣中探究,积淀审美的情趣。“十字绣”是学校2011年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有专用的“绣绣家园”, “家园”全天开放,学生随时进出。十字绣高雅大方,艺术感强,又易于掌握,“秀”出一个不一样的你我”的价值理念,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细致的品格和良好的审美情趣。

运动中强健,感受力与美的和谐。学校创建了“班班有特色·人人有棋艺”的体育特色;开展“阳光拉丁”大课间;开发了滚铁环等传统游戏项目;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年举办田径运动会、亲子趣味运动会、跳绳比赛、拔河比赛、羽毛球比赛等。学生在多彩的体育活动中,展现特长与个性,发现自我,享受自我,并获得一系列最基本的感受,运动感、肌肉感、节律感、时空感、立体感等,这些感受往往是迈向审美境界的开始。

书香里浸润,点一盏心灯。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认为:“最好的素质教育是让孩子懂得鉴赏”。只有懂得对人的鉴赏,对艺术和生活的鉴赏,对世界的鉴赏,才可能去热爱,去创造,去追求,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文学。作为湖南省书香校园、常德市书香校园的工农小学自2009年秋季起,全面启动了“让读书成为习惯”计划,要求学生做到读书“七个一”。今年,仿照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形式,开展第一届“我的一本课外书”读书演讲比赛。文学就像一扇窗,长在孩子美好的心灵中,推开它,心灵变得敞亮许多,如同看到人生的鲜花扑面,阳光普照,走向高尚。

如今,漫步校园,常常听到悠扬的乐声,看到孩子们看书、画画、下棋、滚铁环,那是一幅幅美妙的风景。工农的校园里,孩子们一不小心快要踩到大树底下的小草时,马上跳过,还不忘回过头看看,是否踩着小草;花盆被球打倒了,马上有孩子跑过去扶起来;下雨天,所有的雨伞被折叠得像新的一样整齐地排在窗台上;孩子们迎面碰见客人,一生软软的问候“客人老师好”,再鞠躬行礼。孩子们不仅仅成为艺术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成为了美的载体或者说是美的体现者。也就是说,学生在接受艺术之美的同时又以自己外表的美而成为环境美的一部分乃至美的资源。

美,其实是一个库存,它需要在平常累积很多美的感受,然后在生活中的某个行为自然流露。

美,是快乐的音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