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有旧站栏目
魏启新:教师快乐是打造快乐课堂的根本保证
发布时间:2013-11-13 15:15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桃源县教育局  魏启新


快乐课堂的主要标志有三,一是要让每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中有收获,这种收获,可能是掌握了某些知识,可能是情感上有所体验,亦或是学会了某种方法,甚至只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二是要让每个学生在每一节课中有快乐感,或是自我展示的开心,或是与他人友好协作的兴奋,或是克服困难的勇气,或是享受答对问题的窃喜;三是在课堂上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实现梦想的平台,不同的课堂环节,不同的学习方式,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要做到这三点,教师是关键。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教师就是火车头。大家都知道,学生快乐和教师快乐是快乐校园缺一不可的元素,在很大程度上,只有快乐的教师,才能在课堂上给学生带来快乐,所以,教师快乐是打造快乐课堂的根本保证。

为解决“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的问题,从2011年开始,桃源县在打造快乐课堂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如果说有突破的话,那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的课堂教学理念已成为桃源教育人的共识,并逐步深入人心。我县的课堂教学改革虽然起步迟,发展还不够均衡,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在课改的路上,我们书写和创造了无数令人感动的故事,桃源一中致力追求的“生态”课堂,桃源八中通过“借船出海”、“过河拆桥”、“另立山头”三个阶段完美蜕变而成的“自主、互动、有效”的课堂,桃源七中“我因参与而快乐,课堂因我而精彩”的课堂,桃源县文昌中学“突出主体,坚持主导,以学定教,当堂达标”的课堂等均已初显成效。几年来,一批愿意改变并勇于改变的教师脱颖而出,成为课改的弄潮儿。然而,还有很大一部分教师仍然在“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的老路上沉重地迈步。为什么?我们通过教学视导、调研发现,有些教师怕搞课改吃苦。那是因为,传统教法,已经历了几个轮回,老套路,可谓轻车熟路;新做法,每节课都要面临新问题,工作量大。再加上传统课堂,学生提问都没有机会,教师容易掌控课堂;开放课堂,不知道学生在什么时候提出什么问题来,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就更高。有些教师甚至部分校长担心搞课改会影响升桃源一中的比例,所以,担心升一中的比率降下来的固有思想制约着课改的推进。还有部分教师因为年龄偏大,只有几年就要退休了,他们不乐意,有抵触情绪。所以,很多课堂还是缺乏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教师依然教得苦,学生仍然学得累。

由此可见,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关键是教师缺乏生机与活力。要想课堂有生机与活力,关键是教师在课堂上要有生机和活力。只要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就会学得快乐。

教师为什么没有生机和活力?为什么教得不愉快呢?原因是多方面的的。

前不久在网上颇为流行的关于“教师的一天”的打油诗从一个侧面反映教师工作的单调枯燥:早晨——钟声响起,一日开始。呼儿唤妻,简单梳洗。衣不及熨,被未及理。匆匆忙忙,就奔教室。中午——桌旁一趴,聊作休息。正要入梦,铃声响起。午间自习,检查纪律。晚上——两眼一合,已然梦里。不是上课,就是考试。和在醒时,毫无差异。天已微明,铃声又起。天天这样,年年如此……

再者就是教师角色多重,压力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有人用这样一个公式来慨括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学科老师+代课老师(一个教师兼几门课)+警察(学生丢失东西要调查)+法官(化解师生间、学生之间的矛盾)+赤脚医生(轻伤处理、重伤送医院)+教练(各种运动会前的指导)+艺术指导(文艺演出前)+演员(上级领导检查时)+受气包(家长抱怨学校时)+铁人(只要能爬起来就得上课)+会计(收各种费用,假钞自己赔)+清洁工+保姆(午睡和晚寝时要查岗)+心理医生(对心理有问题学生的辅导,尤其是中高考前)。

另外,教师除了奔波在课堂和办公室之间,还要填写一张又一张名目繁多的表格,写一篇又一篇雷同的计划、总结、论文、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准备一份又一份课题验收或质量评估的材料,参加一个又一个不同层次、规模各异的会议和培训,还要参与课题研究、开展学生活动……

总之这些,都不是关键,关键还是观念问题。为什么我们不少教师任教10年、20年、30年,甚至到退休还没有进步?答案不言而喻,那是因为这类老师只能机械地重复自己几十年的工作,没有把教书育人当做一种事业,只是当做谋生的一种手段。众所周知,教师所做的工作是个良心活。因为教师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利,也没有显赫的声名和财富,更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与安逸;教师的劳动,难以有准确量化的工作时间和质量,更难以进行时时刻刻的监督。所以,很大程度上要凭教师自己高度的自觉性、责任感、荣誉感来激励和约束自己。如果没有高度自觉性,如果没有高度的责任感,久而久之,就疲于应付,何谈对职业的热爱,就更谈不上快乐。

做一名称职的教师难,做一名快乐的教师就更难。正是如此,快乐课堂的建设更是难上加难。破解的法宝就是每位教师都要争做快乐的教师,只有教师快乐,快乐课堂才有保证。

怎样才能做一名快乐的教师呢?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教师要树立敬业精神。今年教师节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从海外给教师们发来慰问信,他“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这就是教师的敬业精神,这就是我们打造快乐课堂的保证。对事业的热爱,很大程度上讲,就是基于对学生的爱,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

所以,敬业的前提就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就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爱因斯坦说过,学生离开学校时不是一个专家,而是一个健全的人。切忌让学生成为教师灌输的对象。2013年10月7日《南方都市报》报道说,在广州教育大讲坛上,北京大学教授郑也夫把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比作压缩饼干,他甚至认为在中国受过12年中小学教育的人,即使进入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也不会获诺贝尔奖,因为12年的中小学教育把人修理得已没有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是一个考试机器。

理念转变的关键就是要换位思考,我们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有这样一个故事,它能给我们启示:一天,一位富有的父亲带着他的儿子去乡下体验一下穷人的生活。他们在一户非常贫穷人家的农场里住了一天一夜。回来之后,父亲便问儿子感觉怎样。儿子天真的说他看到自己家只有一只狗,而他们家有四只狗。自己家的游泳池只延伸到花园中间,而他们家门前的小溪没有尽头。自己家在花园里只装了几只灯具,而他们家晚上是满天星斗。自己家的天井只接着前院,而他们家拥有整个天空和地平线。这孩子最后强调说,跟乡下的那家比,自己的家实在是太“穷”了。搞得父亲哭笑不得,但我们能理解那孩子的心情吗?他的眼光看到的东西,有他自己的理解。只是我们成人是用“金子”的眼光看世界的,而孩子则是用“金子般的眼光”看世界。所以,我们不能用世俗的眼光看现代的学生,否则,看到好动的学生,看到多问的学生,看到有不合常理思维的学生,心理就反感,于是就批评、指责,就高兴不起来,就会影响上课的情绪,导致一节课中学生始终处于惶恐之中,这样,学生何来学习兴趣,这样的课堂谈何快乐。

在实施快乐教育的过程中,最好的方式是让每个学生享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课堂不应该让学生“难受”,而应该远离“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尤其要关注每个学生。我曾听到这样一个故事,给我很大启发:女儿和她的母亲坐在大海边的沙滩上,她的母亲指着对面的沙滩对女儿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

敬业的关键是教师都要有爱心。有爱才有快乐。只有对事业的热爱,才能焕发出工作的热情。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一个最好的老师,就是心中有学生的老师,他不会以自我为中心而陶醉于自己教的精彩,而是关注学生是否学得快乐和成功。教师在教学中要投入激情,以感染、带动学生,使学生神经兴奋、感情丰富、思维敏捷,从而让师生间的信息交流产生共鸣。2012年9月,重庆晨报记者在重庆市几所中小学做过调查,归纳起来,约78.3%的学生认为,好老师的首要标准是“对学生有爱心”,同时,“语言幽默风趣,风格灵活多样”得票率列第二,“一视同仁”、“善解人意”等特质并列第三。符合这些标准的教师,学生肯定喜欢。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是传递知识成功的前提。一个简单的道理,同一个班的学生,为什么学科间的成绩差别太大泥?每年调研考试、中考、高考结束后,我们对成绩进行对比分析时发现,同一个班,某个学科在全县是前几名,某个学科在全县是倒数几名。几个学生偏科是正常的,但一个班五六十个学生偏同一个学科就不正常了。可以肯定的讲,不是这个老师没有知识水平,而是学生不喜欢他,从而不喜欢他教的课,对他教的这门学科没有了兴趣。学生不喜欢老师,很大程度上说明教师没有足够的爱心。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奥秘就是教师热爱学生。”每个学生在学校尤其是在课堂都有得到关爱的需求,“良言一句暖三冬”,所以,我们要及时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辅导,给与关爱。那是因为一句安慰的话能让学生解除痛苦,一句温暖的话能让学生远离孤独,一句壮胆的话能让学生消除胆怯,一句自信的话能让学生摆脱自卑,一句开导的话能让学生走出迷惘;学生沮丧时说句鼓励的话,学生受困时说句热心的话,学生偏激时说句冷静的话,学生懒惰时说句鞭策的话,学生受冷落时说句公道的话,“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亲的程度越深,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就越近,学生心灵的窗户就越透明,交流的渠道就会越畅通。所以,我们要用爱心去温暖学生,用爱心去感染学生,用爱心去教育学生。

敬业还表现在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大家都知道,每餐都吃同样的菜,就是餐餐吃山珍海味,都会厌烦;节节课都是同样的方式方法,学生肯定反感。只有不断变换方式方法,学生才会有参与欲望。试想一下,教师精心准备每一堂课,心情愉快放松、面带微笑走进教室,学生精神饱满,情绪高涨,期盼着上一节自己喜欢的课,会有什么效果呢?再试想一下,每节课上,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保持快乐的心情、高昂的学习热情,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来,又会有什么效果呢?我们不妨再试想一下,课堂上,教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说着吸引人的小知识引导学生玩着有趣的小游戏,创设生动情境,在不知不觉中就将学生带入学习的乐园,又会有什么效果我想,这样的课堂,必定是时而传出朗朗的笑声,时而传出激烈的争论,时而是精彩的师生对话,时而是有趣的活动游戏,时而是安静的练习。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快乐课堂啊!

敬业是前提,乐业才是根本。只有乐业,快乐课堂才有保证。

只要教师乐业,就会像戴安纳·罗斯曼在《优秀教师的课堂艺术》里写的那样,成为一名欢笑教师!如果你在思考未来的一年,微笑吧!如果你在思考未来的十年,大笑吧!如果你在思考未来的一百年,开怀大笑吧!微笑一次,一份回报,大笑一次,十分回报,教会他人大笑,百分回报!我们不要一说起学习,就和“头悬梁锥刺股”这样恐怖的词汇连在一起,我们要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所以,教师始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在教育的路上,让我们脸上洋溢着微笑,心中充满阳光,去享受老师的那份平凡而朴实的快乐吧!投入百倍激情,唤起学生的快乐。华南师范大学刘良华老师曾说:“一位好教师应该是有激情的教师,因为激情能使人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而陶醉。”我认为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象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绝不能将其情绪带入教室,若将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学生,注定这节课失败无疑。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隔阂,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和谐的基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只要教师乐业,课堂上就会用良好的诱导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主张生本教育理念的郭思乐先生是教数学的,他在讲关于学习时,曾经举例说,1+3=4不是教学,是“灌输”。当教师提问“1+3等于几”时,比较接近于“教学”了,教学重在“导”上;假如教师说“1+3=5”时,这就是教学。为什么?当教师敢于有胆量抛出类似这样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时,这个错误就会在学生中形成“反馈”,立马会有人“不顾礼貌”地站出来指正错误,这就是“学”。此时,教师注意倾听学生的见解,及时给与鼓励与评价 。善于倾听学生的见解,其实质就是尊重学生,学生只要觉得老师非常尊重他,他就高兴,他就会信心百倍的投入学习。所以,倾听是一门艺术。一位哲人说得好:善于倾听的教育者,可以准确的透视学生思想行走的路径,感受学生内心的犹豫、恐惧、欢欣和兴奋;善于倾听的教育者,可以睿智地见证学生头脑中神经细胞的运动状态,把握学生们的思维的激荡;善于倾听的教育者,可以于平坦时见丘壑,可以于细微处听惊雷,可以于寻常处见奇迹,可以于众人忽略间显意趣。

只要教师乐业,就会始终期望能给学生们一个快乐的课堂。课堂能像“星光大道”一样轻松愉悦,通过“闪亮登场”环节,创设愉悦氛围,让课堂充满趣味;通过“才艺大比拼” 环节,激发兴趣,诱发良好学习动机,充分展示学生能力;通过“家乡美” 环节,激发学习小组的团队精神,总结学习所获和不足;通过“超越梦想” 环节,让学生学以致用,拓展知识。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何愁学生学得不好,何愁学生不快乐泥?

    敬业才能乐业。只有教师能乐业,也只有教师快乐,快乐课堂才大有希望。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有旧站栏目 > 学校管理

魏启新:教师快乐是打造快乐课堂的根本保证

发布时间:2013-11-13 15:15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桃源县教育局  魏启新


快乐课堂的主要标志有三,一是要让每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中有收获,这种收获,可能是掌握了某些知识,可能是情感上有所体验,亦或是学会了某种方法,甚至只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二是要让每个学生在每一节课中有快乐感,或是自我展示的开心,或是与他人友好协作的兴奋,或是克服困难的勇气,或是享受答对问题的窃喜;三是在课堂上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实现梦想的平台,不同的课堂环节,不同的学习方式,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要做到这三点,教师是关键。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教师就是火车头。大家都知道,学生快乐和教师快乐是快乐校园缺一不可的元素,在很大程度上,只有快乐的教师,才能在课堂上给学生带来快乐,所以,教师快乐是打造快乐课堂的根本保证。

为解决“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的问题,从2011年开始,桃源县在打造快乐课堂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如果说有突破的话,那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的课堂教学理念已成为桃源教育人的共识,并逐步深入人心。我县的课堂教学改革虽然起步迟,发展还不够均衡,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在课改的路上,我们书写和创造了无数令人感动的故事,桃源一中致力追求的“生态”课堂,桃源八中通过“借船出海”、“过河拆桥”、“另立山头”三个阶段完美蜕变而成的“自主、互动、有效”的课堂,桃源七中“我因参与而快乐,课堂因我而精彩”的课堂,桃源县文昌中学“突出主体,坚持主导,以学定教,当堂达标”的课堂等均已初显成效。几年来,一批愿意改变并勇于改变的教师脱颖而出,成为课改的弄潮儿。然而,还有很大一部分教师仍然在“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的老路上沉重地迈步。为什么?我们通过教学视导、调研发现,有些教师怕搞课改吃苦。那是因为,传统教法,已经历了几个轮回,老套路,可谓轻车熟路;新做法,每节课都要面临新问题,工作量大。再加上传统课堂,学生提问都没有机会,教师容易掌控课堂;开放课堂,不知道学生在什么时候提出什么问题来,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就更高。有些教师甚至部分校长担心搞课改会影响升桃源一中的比例,所以,担心升一中的比率降下来的固有思想制约着课改的推进。还有部分教师因为年龄偏大,只有几年就要退休了,他们不乐意,有抵触情绪。所以,很多课堂还是缺乏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教师依然教得苦,学生仍然学得累。

由此可见,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关键是教师缺乏生机与活力。要想课堂有生机与活力,关键是教师在课堂上要有生机和活力。只要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就会学得快乐。

教师为什么没有生机和活力?为什么教得不愉快呢?原因是多方面的的。

前不久在网上颇为流行的关于“教师的一天”的打油诗从一个侧面反映教师工作的单调枯燥:早晨——钟声响起,一日开始。呼儿唤妻,简单梳洗。衣不及熨,被未及理。匆匆忙忙,就奔教室。中午——桌旁一趴,聊作休息。正要入梦,铃声响起。午间自习,检查纪律。晚上——两眼一合,已然梦里。不是上课,就是考试。和在醒时,毫无差异。天已微明,铃声又起。天天这样,年年如此……

再者就是教师角色多重,压力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有人用这样一个公式来慨括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学科老师+代课老师(一个教师兼几门课)+警察(学生丢失东西要调查)+法官(化解师生间、学生之间的矛盾)+赤脚医生(轻伤处理、重伤送医院)+教练(各种运动会前的指导)+艺术指导(文艺演出前)+演员(上级领导检查时)+受气包(家长抱怨学校时)+铁人(只要能爬起来就得上课)+会计(收各种费用,假钞自己赔)+清洁工+保姆(午睡和晚寝时要查岗)+心理医生(对心理有问题学生的辅导,尤其是中高考前)。

另外,教师除了奔波在课堂和办公室之间,还要填写一张又一张名目繁多的表格,写一篇又一篇雷同的计划、总结、论文、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准备一份又一份课题验收或质量评估的材料,参加一个又一个不同层次、规模各异的会议和培训,还要参与课题研究、开展学生活动……

总之这些,都不是关键,关键还是观念问题。为什么我们不少教师任教10年、20年、30年,甚至到退休还没有进步?答案不言而喻,那是因为这类老师只能机械地重复自己几十年的工作,没有把教书育人当做一种事业,只是当做谋生的一种手段。众所周知,教师所做的工作是个良心活。因为教师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利,也没有显赫的声名和财富,更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与安逸;教师的劳动,难以有准确量化的工作时间和质量,更难以进行时时刻刻的监督。所以,很大程度上要凭教师自己高度的自觉性、责任感、荣誉感来激励和约束自己。如果没有高度自觉性,如果没有高度的责任感,久而久之,就疲于应付,何谈对职业的热爱,就更谈不上快乐。

做一名称职的教师难,做一名快乐的教师就更难。正是如此,快乐课堂的建设更是难上加难。破解的法宝就是每位教师都要争做快乐的教师,只有教师快乐,快乐课堂才有保证。

怎样才能做一名快乐的教师呢?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教师要树立敬业精神。今年教师节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从海外给教师们发来慰问信,他“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这就是教师的敬业精神,这就是我们打造快乐课堂的保证。对事业的热爱,很大程度上讲,就是基于对学生的爱,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

所以,敬业的前提就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就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爱因斯坦说过,学生离开学校时不是一个专家,而是一个健全的人。切忌让学生成为教师灌输的对象。2013年10月7日《南方都市报》报道说,在广州教育大讲坛上,北京大学教授郑也夫把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比作压缩饼干,他甚至认为在中国受过12年中小学教育的人,即使进入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也不会获诺贝尔奖,因为12年的中小学教育把人修理得已没有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是一个考试机器。

理念转变的关键就是要换位思考,我们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有这样一个故事,它能给我们启示:一天,一位富有的父亲带着他的儿子去乡下体验一下穷人的生活。他们在一户非常贫穷人家的农场里住了一天一夜。回来之后,父亲便问儿子感觉怎样。儿子天真的说他看到自己家只有一只狗,而他们家有四只狗。自己家的游泳池只延伸到花园中间,而他们家门前的小溪没有尽头。自己家在花园里只装了几只灯具,而他们家晚上是满天星斗。自己家的天井只接着前院,而他们家拥有整个天空和地平线。这孩子最后强调说,跟乡下的那家比,自己的家实在是太“穷”了。搞得父亲哭笑不得,但我们能理解那孩子的心情吗?他的眼光看到的东西,有他自己的理解。只是我们成人是用“金子”的眼光看世界的,而孩子则是用“金子般的眼光”看世界。所以,我们不能用世俗的眼光看现代的学生,否则,看到好动的学生,看到多问的学生,看到有不合常理思维的学生,心理就反感,于是就批评、指责,就高兴不起来,就会影响上课的情绪,导致一节课中学生始终处于惶恐之中,这样,学生何来学习兴趣,这样的课堂谈何快乐。

在实施快乐教育的过程中,最好的方式是让每个学生享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课堂不应该让学生“难受”,而应该远离“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尤其要关注每个学生。我曾听到这样一个故事,给我很大启发:女儿和她的母亲坐在大海边的沙滩上,她的母亲指着对面的沙滩对女儿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

敬业的关键是教师都要有爱心。有爱才有快乐。只有对事业的热爱,才能焕发出工作的热情。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一个最好的老师,就是心中有学生的老师,他不会以自我为中心而陶醉于自己教的精彩,而是关注学生是否学得快乐和成功。教师在教学中要投入激情,以感染、带动学生,使学生神经兴奋、感情丰富、思维敏捷,从而让师生间的信息交流产生共鸣。2012年9月,重庆晨报记者在重庆市几所中小学做过调查,归纳起来,约78.3%的学生认为,好老师的首要标准是“对学生有爱心”,同时,“语言幽默风趣,风格灵活多样”得票率列第二,“一视同仁”、“善解人意”等特质并列第三。符合这些标准的教师,学生肯定喜欢。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是传递知识成功的前提。一个简单的道理,同一个班的学生,为什么学科间的成绩差别太大泥?每年调研考试、中考、高考结束后,我们对成绩进行对比分析时发现,同一个班,某个学科在全县是前几名,某个学科在全县是倒数几名。几个学生偏科是正常的,但一个班五六十个学生偏同一个学科就不正常了。可以肯定的讲,不是这个老师没有知识水平,而是学生不喜欢他,从而不喜欢他教的课,对他教的这门学科没有了兴趣。学生不喜欢老师,很大程度上说明教师没有足够的爱心。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奥秘就是教师热爱学生。”每个学生在学校尤其是在课堂都有得到关爱的需求,“良言一句暖三冬”,所以,我们要及时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辅导,给与关爱。那是因为一句安慰的话能让学生解除痛苦,一句温暖的话能让学生远离孤独,一句壮胆的话能让学生消除胆怯,一句自信的话能让学生摆脱自卑,一句开导的话能让学生走出迷惘;学生沮丧时说句鼓励的话,学生受困时说句热心的话,学生偏激时说句冷静的话,学生懒惰时说句鞭策的话,学生受冷落时说句公道的话,“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亲的程度越深,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就越近,学生心灵的窗户就越透明,交流的渠道就会越畅通。所以,我们要用爱心去温暖学生,用爱心去感染学生,用爱心去教育学生。

敬业还表现在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大家都知道,每餐都吃同样的菜,就是餐餐吃山珍海味,都会厌烦;节节课都是同样的方式方法,学生肯定反感。只有不断变换方式方法,学生才会有参与欲望。试想一下,教师精心准备每一堂课,心情愉快放松、面带微笑走进教室,学生精神饱满,情绪高涨,期盼着上一节自己喜欢的课,会有什么效果呢?再试想一下,每节课上,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保持快乐的心情、高昂的学习热情,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来,又会有什么效果呢?我们不妨再试想一下,课堂上,教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说着吸引人的小知识引导学生玩着有趣的小游戏,创设生动情境,在不知不觉中就将学生带入学习的乐园,又会有什么效果我想,这样的课堂,必定是时而传出朗朗的笑声,时而传出激烈的争论,时而是精彩的师生对话,时而是有趣的活动游戏,时而是安静的练习。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快乐课堂啊!

敬业是前提,乐业才是根本。只有乐业,快乐课堂才有保证。

只要教师乐业,就会像戴安纳·罗斯曼在《优秀教师的课堂艺术》里写的那样,成为一名欢笑教师!如果你在思考未来的一年,微笑吧!如果你在思考未来的十年,大笑吧!如果你在思考未来的一百年,开怀大笑吧!微笑一次,一份回报,大笑一次,十分回报,教会他人大笑,百分回报!我们不要一说起学习,就和“头悬梁锥刺股”这样恐怖的词汇连在一起,我们要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所以,教师始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在教育的路上,让我们脸上洋溢着微笑,心中充满阳光,去享受老师的那份平凡而朴实的快乐吧!投入百倍激情,唤起学生的快乐。华南师范大学刘良华老师曾说:“一位好教师应该是有激情的教师,因为激情能使人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而陶醉。”我认为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象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绝不能将其情绪带入教室,若将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学生,注定这节课失败无疑。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隔阂,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和谐的基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只要教师乐业,课堂上就会用良好的诱导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主张生本教育理念的郭思乐先生是教数学的,他在讲关于学习时,曾经举例说,1+3=4不是教学,是“灌输”。当教师提问“1+3等于几”时,比较接近于“教学”了,教学重在“导”上;假如教师说“1+3=5”时,这就是教学。为什么?当教师敢于有胆量抛出类似这样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时,这个错误就会在学生中形成“反馈”,立马会有人“不顾礼貌”地站出来指正错误,这就是“学”。此时,教师注意倾听学生的见解,及时给与鼓励与评价 。善于倾听学生的见解,其实质就是尊重学生,学生只要觉得老师非常尊重他,他就高兴,他就会信心百倍的投入学习。所以,倾听是一门艺术。一位哲人说得好:善于倾听的教育者,可以准确的透视学生思想行走的路径,感受学生内心的犹豫、恐惧、欢欣和兴奋;善于倾听的教育者,可以睿智地见证学生头脑中神经细胞的运动状态,把握学生们的思维的激荡;善于倾听的教育者,可以于平坦时见丘壑,可以于细微处听惊雷,可以于寻常处见奇迹,可以于众人忽略间显意趣。

只要教师乐业,就会始终期望能给学生们一个快乐的课堂。课堂能像“星光大道”一样轻松愉悦,通过“闪亮登场”环节,创设愉悦氛围,让课堂充满趣味;通过“才艺大比拼” 环节,激发兴趣,诱发良好学习动机,充分展示学生能力;通过“家乡美” 环节,激发学习小组的团队精神,总结学习所获和不足;通过“超越梦想” 环节,让学生学以致用,拓展知识。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何愁学生学得不好,何愁学生不快乐泥?

    敬业才能乐业。只有教师能乐业,也只有教师快乐,快乐课堂才大有希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