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有旧站栏目
黄道军:幸福执教•快乐成长
发布时间:2013-11-13 15:17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津市德雅中学   黄道军

 


【关键词】幸福  快乐  以人为本  和谐

【摘 要】教育的重要目标是让人获取幸福和快乐。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力求为教师创造有幸福感的工作平台,为学生创造能获得成长快乐的校园环境,本文站在学校管理者的角度从教师层面、学生层面论述在初级中学打造温馨和谐校园环境的思路和方法。

2012年 “六一”儿童节,两名南京拉萨路小学的校友分别实名发文,控诉小学期间曾遭遇暴力体罚、批斗、人格羞辱等粗暴教育。两人曾在拉萨路小学学习,后分别出国留学,被拉萨路小学认为是“杰出校友”。这两篇日志引发了很多关注和讨论,有人感同身受,有人说他们“忘恩负义”,校方回应教育模式已经在改变,而更多人在思考名校教育模式的利弊。无论引发怎样的讨论,有一点是无需置疑的,那就是在这样的学校读书,孩子一定会“不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就必须让孩子有欢乐、幸福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教育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有权享受的欢乐和幸福。”时代在飞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阐述中明确提出“人民幸福”这个目标。每个教育人都应该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自己在三尺讲台感到幸福了吗?你的教育对象快乐吗?幸福和快乐是人的主观体验,教育要成为滋养幸福的乐土。

一、关爱、关注、关心——让教师享受教书育人的幸福

有人说:幸福是一种能力。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未必所有人都能感知幸福,或者说不是所有教师都能从同一个校园环境中感受到同等的幸福。学校管理者要站在教师的角度多为他们着想,提供足够大的舞台让有能力的教师尽情发挥才能,引导教师有所为有所得,有所得有所乐。学校管理者不妨从关爱、关注、关心三个层面去努力。

1、关爱教师的心灵。经济的飞速发展让物欲金钱在扭曲着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而教师这个群体却依然承载着千百年不变的历史使命:传道授业解惑。降低需求的门槛,明确追求的方向是固守“清贫”的基础,所以教师幸福的取向更多来源于精神的需求。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情感留人,团队打天下,管理定江山,和谐满校园。健全的管理制度、合理的流程设计是保证学校运转的基础,而“真诚”则是现代管理机制中最见成效的激励机制。管理者用“真心”对待教师,教师才能用“全心”付诸努力。这份“真心”既有物资上的投入,更有精神上的激励。学校应确立短期和长期的发展目标让教师有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教代会建立全员参与机制,让教师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合理的用人机制和奖励机制让教师有成就感。对于教师而言,关爱或许是一份合理化的绩效工资方案,或许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坐班制度,或许是一本个性化的教师成长档案,或许是一条节日的问候短信,或许只是给教师的一束节日鲜花······学校对于教师心灵的关爱从理想出发到每一个细节落脚。

2、关注教师的成长。激励是一种手段,成长才是目的。学校要给每一个想发展求发展的教师最大的舞台,让他们得以成长。通过有效的培训机制让每一个教师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前进,更重要的是将老师的个性特长发挥到极至。德雅中学通过各种活动打造发展平台,发挥每一个教师的潜能:青年教师研究会见证青年教师的成长;与雅礼集团学校交流学习名校经验;德雅论坛展现教师个人魅力;推门听课、行政听课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文理科教学比武、基本功大赛挖掘教学精英······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的成长是推动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动力。比如德雅中学带领青年教师到湖南岳阳许市中学学习取经,回来之后数学老师周屹参考许市模式教学结合班级实际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在全市的教学比武上耳目一新的教学方式获得一致好评。学校管理者就是要让老师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有信心、有责任、有毅力、有兴趣地体现人生的价值,积极为学校的发展而发展自己,提高学校整体实力。

3、关心教师的生活。除去“教师”这个身份,父亲母亲儿子女儿也是教师极其重要的生活角色。学校应该通过党支部、团支部、工会、女工委员会等组织来关心教师生活。每年组织体检重视教师身体健康;三八节、六一节、重阳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这些特殊的传统节日组织郊游、座谈、慰问活动表达学校对教职工的关心;每逢教师生病、婚丧嫁娶要用合适的形式表达学校的组织关切;教师遇到重大生活或心理变故要给予关心;教师配偶、子女有需求的时候学校也应该给予相应照顾。

对教师尊重、信任、关心、爱护,就是一种情感投资。时刻关心教职工,加以感情投资,让他们感觉到集体的温暖,他们会更愿意为学校效力,并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树立主人翁意识。教师也会将这份正能量传递给学校, 激发蓬勃向上的生气,给学校带来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和谐的工作氛围。有一支“幸福执教”的教师团队才能给学生传承知识传递幸福。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碑是走进津市德雅中学看到的最大的一块基石,校门口的标语“把每个孩子放在心上,让每个孩子幸福成长”,更是全体德雅教育人对生命最温馨的承诺。话题很大,落点很小,每一堂课程实施,每一个教育细节,每一次举手投足,每一句对白交流都会流露出教师本色。学生是教师的教育主体,让孩子们快乐则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二、 环境、课堂、活动——让学生体验快乐成长的乐趣

高考指挥棒让当下的教育目的单一、片面甚至畸形。小学阶段尚可融入更多的教育乐趣,到了初级中学,三年台阶爬上去更容易让学生感到身心疲惫,而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满足,当今学生没有经受生活的磨难,独生子女的家庭状态更是让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们难以适应学习的艰苦,所以更容易丧失求学的快乐感。学校应该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让学生感知幸福,懂得回报,体验快乐成长的乐趣。

1、让学生在环境中感受快乐。如同企业的整体包装,形象打造,一个优秀的品牌学校必然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氛围。让每一个环境育人,让每一块墙壁说话,既要传承经典传统,又要彰显本土文化;既要展现教育共性,又要创设本校特色;学校有形象推广的宣传阵地,学生有学习成果的展示窗口;班级打造个性名片,学校整合文化氛围。如德雅中学就从校名出发做好“德”“雅”文章,传达“德”“雅”文化;每条路每栋楼都有精心设计的名字,如厚德路、立德路、德园、雅园、雅才楼、雅思楼等;在校内开辟各种宣传窗口展示德育内容、经典文化、本土风情、学生作品、教师风貌等。良好的硬件环境加上无声的优美画面引领学生感知文化,感受快乐。

2、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文化课强质量,艺术课创特色。课堂高效是强质量的主要措施,老师要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积极地寻找可实施快乐教学的因素,更新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态度,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环境中轻松地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学习被各种学校功课塞得越满,给他留下的供他思考与学习直接有关的东西的时间越少,那么他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学校应该还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处理学习问题,发展兴趣爱好,如果学生能积极地投入到这些有限的学习时间里,他的学习效果会更好。所以减轻学生负担也能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艺术课要让每个孩子公平的接受艺术教育,如音乐课可借助合唱节推动合唱教学、美术课用手工课程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团体心理辅导课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3、让学生在活动中创造快乐。一个没有特色活动的校园是没有生命力的校园。尤其是初级中学的学生,正是身体机能充分发展,心智生理逐渐成熟的阶段,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打造积极向上、青春时尚的好活动更能让学生创造快乐。新教育模式的倡导者教育家朱永新教授也说:“教育不仅给人幸福,它本身也充满乐趣的。只有在愉悦快乐的情景中,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德雅中学推行的大课间活动,首先用《祝福祖国》的歌曲指挥学生进场,用音乐的旋律指挥学生宣读感恩词,然后学生开始做课间操,接着学生跑操一圈,最后还是在优美的钢琴曲《茉莉花》音乐中退场。这样的形式改变了以往单纯体育锻炼模式,也没有采取常规的《运动员进行曲》,让学生有新鲜感,乐于参与。再比如目前学校正在积极推行音乐、美术、体育的测评系统,秉承“让每一个孩子公平地享受艺体教育”的原则,学校制定适合实际的测评方案,平时的教学按照测评方案设置教学计划,所有学生同时测评,比如期末选择一天时间七年级统一停课进行体育测试。朱永新教授说:美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某种吹拉弹唱的技能,而是要给人一种良好的文化生活习惯。这样的活动也践行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无论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主题活动,还是以艺体见长的专门竞赛;无论是学校策划的大型展演,还是各具特色班级活动,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更是创造快乐的源泉。德雅中学见证了学生们演讲赛上的激扬文字,艺术节上的轻舞飞扬;听到了入团宣誓时候的铮铮誓言,经典诵读里的浅吟低唱;看到了情牵特教的感动泪水,体育节上师生的温馨扶持。也正在经历着德雅好声音的你方唱罢我登场······每一次活动凝聚着教师们的期待,每一次活动展现着学生们的幸福。

终上所述,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抓细节,重实效,打造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和谐校园。“把学生放在心上,让每一个孩子闪光”,充分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欣赏学生、鼓励学生,把博大宽广的师爱溶入教育教学每一个细节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地学、主动地学、积极地学、合作地学,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带来的快乐,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领悟成长的幸福和生命的价值。

朱永新教授说:“我有一个朴素的理想,让每一个孩子都在教室里开花,让每一个孩子在清晨醒来的时候,对即将开始一天充满期待和向往。让每个孩子结束回家对教室充满了留恋和不舍。”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教育正在走向这样美好的愿景。

参考文献

朱永新 走近最理想的教育: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育精华》 漓江出版社  2008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再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有旧站栏目 > 学校管理

黄道军:幸福执教•快乐成长

发布时间:2013-11-13 15:17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津市德雅中学   黄道军

 


【关键词】幸福  快乐  以人为本  和谐

【摘 要】教育的重要目标是让人获取幸福和快乐。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力求为教师创造有幸福感的工作平台,为学生创造能获得成长快乐的校园环境,本文站在学校管理者的角度从教师层面、学生层面论述在初级中学打造温馨和谐校园环境的思路和方法。

2012年 “六一”儿童节,两名南京拉萨路小学的校友分别实名发文,控诉小学期间曾遭遇暴力体罚、批斗、人格羞辱等粗暴教育。两人曾在拉萨路小学学习,后分别出国留学,被拉萨路小学认为是“杰出校友”。这两篇日志引发了很多关注和讨论,有人感同身受,有人说他们“忘恩负义”,校方回应教育模式已经在改变,而更多人在思考名校教育模式的利弊。无论引发怎样的讨论,有一点是无需置疑的,那就是在这样的学校读书,孩子一定会“不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就必须让孩子有欢乐、幸福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教育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有权享受的欢乐和幸福。”时代在飞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阐述中明确提出“人民幸福”这个目标。每个教育人都应该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自己在三尺讲台感到幸福了吗?你的教育对象快乐吗?幸福和快乐是人的主观体验,教育要成为滋养幸福的乐土。

一、关爱、关注、关心——让教师享受教书育人的幸福

有人说:幸福是一种能力。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未必所有人都能感知幸福,或者说不是所有教师都能从同一个校园环境中感受到同等的幸福。学校管理者要站在教师的角度多为他们着想,提供足够大的舞台让有能力的教师尽情发挥才能,引导教师有所为有所得,有所得有所乐。学校管理者不妨从关爱、关注、关心三个层面去努力。

1、关爱教师的心灵。经济的飞速发展让物欲金钱在扭曲着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而教师这个群体却依然承载着千百年不变的历史使命:传道授业解惑。降低需求的门槛,明确追求的方向是固守“清贫”的基础,所以教师幸福的取向更多来源于精神的需求。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情感留人,团队打天下,管理定江山,和谐满校园。健全的管理制度、合理的流程设计是保证学校运转的基础,而“真诚”则是现代管理机制中最见成效的激励机制。管理者用“真心”对待教师,教师才能用“全心”付诸努力。这份“真心”既有物资上的投入,更有精神上的激励。学校应确立短期和长期的发展目标让教师有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教代会建立全员参与机制,让教师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合理的用人机制和奖励机制让教师有成就感。对于教师而言,关爱或许是一份合理化的绩效工资方案,或许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坐班制度,或许是一本个性化的教师成长档案,或许是一条节日的问候短信,或许只是给教师的一束节日鲜花······学校对于教师心灵的关爱从理想出发到每一个细节落脚。

2、关注教师的成长。激励是一种手段,成长才是目的。学校要给每一个想发展求发展的教师最大的舞台,让他们得以成长。通过有效的培训机制让每一个教师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前进,更重要的是将老师的个性特长发挥到极至。德雅中学通过各种活动打造发展平台,发挥每一个教师的潜能:青年教师研究会见证青年教师的成长;与雅礼集团学校交流学习名校经验;德雅论坛展现教师个人魅力;推门听课、行政听课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文理科教学比武、基本功大赛挖掘教学精英······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的成长是推动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动力。比如德雅中学带领青年教师到湖南岳阳许市中学学习取经,回来之后数学老师周屹参考许市模式教学结合班级实际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在全市的教学比武上耳目一新的教学方式获得一致好评。学校管理者就是要让老师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有信心、有责任、有毅力、有兴趣地体现人生的价值,积极为学校的发展而发展自己,提高学校整体实力。

3、关心教师的生活。除去“教师”这个身份,父亲母亲儿子女儿也是教师极其重要的生活角色。学校应该通过党支部、团支部、工会、女工委员会等组织来关心教师生活。每年组织体检重视教师身体健康;三八节、六一节、重阳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这些特殊的传统节日组织郊游、座谈、慰问活动表达学校对教职工的关心;每逢教师生病、婚丧嫁娶要用合适的形式表达学校的组织关切;教师遇到重大生活或心理变故要给予关心;教师配偶、子女有需求的时候学校也应该给予相应照顾。

对教师尊重、信任、关心、爱护,就是一种情感投资。时刻关心教职工,加以感情投资,让他们感觉到集体的温暖,他们会更愿意为学校效力,并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树立主人翁意识。教师也会将这份正能量传递给学校, 激发蓬勃向上的生气,给学校带来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和谐的工作氛围。有一支“幸福执教”的教师团队才能给学生传承知识传递幸福。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碑是走进津市德雅中学看到的最大的一块基石,校门口的标语“把每个孩子放在心上,让每个孩子幸福成长”,更是全体德雅教育人对生命最温馨的承诺。话题很大,落点很小,每一堂课程实施,每一个教育细节,每一次举手投足,每一句对白交流都会流露出教师本色。学生是教师的教育主体,让孩子们快乐则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二、 环境、课堂、活动——让学生体验快乐成长的乐趣

高考指挥棒让当下的教育目的单一、片面甚至畸形。小学阶段尚可融入更多的教育乐趣,到了初级中学,三年台阶爬上去更容易让学生感到身心疲惫,而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满足,当今学生没有经受生活的磨难,独生子女的家庭状态更是让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们难以适应学习的艰苦,所以更容易丧失求学的快乐感。学校应该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让学生感知幸福,懂得回报,体验快乐成长的乐趣。

1、让学生在环境中感受快乐。如同企业的整体包装,形象打造,一个优秀的品牌学校必然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氛围。让每一个环境育人,让每一块墙壁说话,既要传承经典传统,又要彰显本土文化;既要展现教育共性,又要创设本校特色;学校有形象推广的宣传阵地,学生有学习成果的展示窗口;班级打造个性名片,学校整合文化氛围。如德雅中学就从校名出发做好“德”“雅”文章,传达“德”“雅”文化;每条路每栋楼都有精心设计的名字,如厚德路、立德路、德园、雅园、雅才楼、雅思楼等;在校内开辟各种宣传窗口展示德育内容、经典文化、本土风情、学生作品、教师风貌等。良好的硬件环境加上无声的优美画面引领学生感知文化,感受快乐。

2、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文化课强质量,艺术课创特色。课堂高效是强质量的主要措施,老师要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积极地寻找可实施快乐教学的因素,更新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态度,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环境中轻松地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学习被各种学校功课塞得越满,给他留下的供他思考与学习直接有关的东西的时间越少,那么他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学校应该还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处理学习问题,发展兴趣爱好,如果学生能积极地投入到这些有限的学习时间里,他的学习效果会更好。所以减轻学生负担也能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艺术课要让每个孩子公平的接受艺术教育,如音乐课可借助合唱节推动合唱教学、美术课用手工课程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团体心理辅导课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3、让学生在活动中创造快乐。一个没有特色活动的校园是没有生命力的校园。尤其是初级中学的学生,正是身体机能充分发展,心智生理逐渐成熟的阶段,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打造积极向上、青春时尚的好活动更能让学生创造快乐。新教育模式的倡导者教育家朱永新教授也说:“教育不仅给人幸福,它本身也充满乐趣的。只有在愉悦快乐的情景中,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德雅中学推行的大课间活动,首先用《祝福祖国》的歌曲指挥学生进场,用音乐的旋律指挥学生宣读感恩词,然后学生开始做课间操,接着学生跑操一圈,最后还是在优美的钢琴曲《茉莉花》音乐中退场。这样的形式改变了以往单纯体育锻炼模式,也没有采取常规的《运动员进行曲》,让学生有新鲜感,乐于参与。再比如目前学校正在积极推行音乐、美术、体育的测评系统,秉承“让每一个孩子公平地享受艺体教育”的原则,学校制定适合实际的测评方案,平时的教学按照测评方案设置教学计划,所有学生同时测评,比如期末选择一天时间七年级统一停课进行体育测试。朱永新教授说:美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某种吹拉弹唱的技能,而是要给人一种良好的文化生活习惯。这样的活动也践行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无论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主题活动,还是以艺体见长的专门竞赛;无论是学校策划的大型展演,还是各具特色班级活动,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更是创造快乐的源泉。德雅中学见证了学生们演讲赛上的激扬文字,艺术节上的轻舞飞扬;听到了入团宣誓时候的铮铮誓言,经典诵读里的浅吟低唱;看到了情牵特教的感动泪水,体育节上师生的温馨扶持。也正在经历着德雅好声音的你方唱罢我登场······每一次活动凝聚着教师们的期待,每一次活动展现着学生们的幸福。

终上所述,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抓细节,重实效,打造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和谐校园。“把学生放在心上,让每一个孩子闪光”,充分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欣赏学生、鼓励学生,把博大宽广的师爱溶入教育教学每一个细节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地学、主动地学、积极地学、合作地学,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带来的快乐,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领悟成长的幸福和生命的价值。

朱永新教授说:“我有一个朴素的理想,让每一个孩子都在教室里开花,让每一个孩子在清晨醒来的时候,对即将开始一天充满期待和向往。让每个孩子结束回家对教室充满了留恋和不舍。”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教育正在走向这样美好的愿景。

参考文献

朱永新 走近最理想的教育: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育精华》 漓江出版社  2008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再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