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有旧站栏目
刘亚宁:以文化涵养“快乐”
发布时间:2013-11-13 15:44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武陵区育才小学   刘亚宁


愉悦、成长,是一个学校应该诠释的“快乐”。近年,我校在学校文化建设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效的尝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绽放了文化,便拥抱了“快乐”。

一、文化定位:播下“快乐”的种子

专家提出:文化的缺位,将危机教育的品质。一所好的学校,必须具有浓厚、优秀的文化。文化是一种风气,文化提升品质,文化涵养精神,文化成就梦想,文化支持发展,文化铸就品牌。一个懂得珍惜、呵护优秀教育文化精神的区域,将会自觉以文化的眼光,文化的方式去浸润学校,把学校办得有文化品质、文化内涵、文化风骨,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幸,我们的领导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高瞻远瞩的目光把我们校长也引向了文化自觉,当我们站在“文化”的高度去审视学校的发展时,我们的视野广袤深远。

2010年底,基于学校的剪纸特色,在传承、总结的基础上,我们对办学思想进一步研究和提炼,逐步明确了学校办学理念:童年.童心.童趣;我们期望在小学阶段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维护他们的童心,体现出童趣;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在我们的校园里能快乐地享受童年,处处有童心、有童趣。“为生命喝彩,为未来剪彩”是我们的校训,我们希望六年的小学生活它能以各种形式根植在孩子们的心中,影响他们的一生。教育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生命,教育是为了让我们的生命更精彩。我们的教育理想是张扬孩子个性,焕发生命激情。六年的小学生活,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我们觉得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一个健康的生命观、生活观和人生观,为孩子快乐幸福的人生奠基!

二、文化传播:从“快乐”的课堂出发

课堂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怎样才能让课堂给予我们的师生以“快乐”?真正的润物无声?课程改革是必经之路!

课程改革,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微观问题,更是关乎教育成败的宏观问题,关乎学校文化建设的问题。现在,区域教育改革的重点也从学校硬件建设转移至学校内涵发展,树立起新的区域教育发展观上。现在,课程改革成为了一个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乃至当地党委政府关注的核心和焦点。

近年来,我们在课程建设上也做了积极的探索。

(一)回归课程本位。

一直以来,我们对照学校“总课表”、班级“课程表”、教师“个人小课表”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记录与当面指正,此举有效地保障我校能够严格按照区课程设置实施方案要求,开齐学科门类并上足学科课程,并采用多种方式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让已设课程散发自己独特的魅力,为“快乐”夯实了基础。

(二)下大力气开发课程资源。

我校的校本教材《剪纸》诞生已有12个年头。2009年,六年的教材已全部编写完毕。投入使用以来,教材深受学生喜爱,并被兄弟校借鉴使用。现在,我们又在使用的基础上着手对教材进行再设计,为它的出版发行做进一步的修整与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学生的创造能力不断地被激发,一张张小小的纸片就能成在他们手下凤凰涅槃,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我们教师的编写队伍的研发能力得到飞快的提升。如今,浸润着想象与创造的《剪纸》已经成为育才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剪纸》中,我们畅享的“快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三)给予学校更大的课程开发、设置空间。

课程多样化,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根本。在实施国家课程方案的基础上,鼓励每所学校都建设自己独特的课程体系。今年4月,我在北京翠微小学挂职学习了一个月,京城学校课程的开发给了我极大的触动。各种民乐、器乐、面塑、舞蹈、兵乓球、篮球、科技等课程,有效促进了学生的特长发展,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孩子们在学习完国家课程后,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选修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为我们提供的可贵的借鉴,也许这正是我们课程改革,传播“快乐”的方向。

三、文化熏陶:享受“快乐”的人生

当我们强调文化给予孩子“快乐”童年时,我们不能忽视一个重要的问题——教师“快乐”的职业人生。

教师是一种职业,教育是一份事业。要坚定职业理想,遵守职业行为、道德准则,校长心得基础教育质量观的形成,职业行为的完善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要在终生从教的职业操守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适应时代赋予教育的时代需要,树立新的基础教育质量观,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教育质量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经得起挫折和考验;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定力,耐得住寂寞和清贫,甚至承受社会一时的不理解,做自己认为对且符合学校教育实际的事情,坚持实干不空谈,尽心尽力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以综合改革为抓手,实现基础教育高水平发展,这样公平与质量便有机结合起来了。教育公平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质量问题,质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职业操守有关。

在北京的几所小学,学校领导、干部、教师、学生努力践行者学校的校训,让自己的职业操守在文化中浸透,凸显了积极进取,求真务实的本色,彰显出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这样的学校怎会没有文化的清香?怎会缺失教育的公平?怎样会缺失我们所珍视的“快乐”?

文化建设、快乐人生,任重道远,你我有责。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有旧站栏目 > 学校管理

刘亚宁:以文化涵养“快乐”

发布时间:2013-11-13 15:44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武陵区育才小学   刘亚宁


愉悦、成长,是一个学校应该诠释的“快乐”。近年,我校在学校文化建设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效的尝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绽放了文化,便拥抱了“快乐”。

一、文化定位:播下“快乐”的种子

专家提出:文化的缺位,将危机教育的品质。一所好的学校,必须具有浓厚、优秀的文化。文化是一种风气,文化提升品质,文化涵养精神,文化成就梦想,文化支持发展,文化铸就品牌。一个懂得珍惜、呵护优秀教育文化精神的区域,将会自觉以文化的眼光,文化的方式去浸润学校,把学校办得有文化品质、文化内涵、文化风骨,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幸,我们的领导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高瞻远瞩的目光把我们校长也引向了文化自觉,当我们站在“文化”的高度去审视学校的发展时,我们的视野广袤深远。

2010年底,基于学校的剪纸特色,在传承、总结的基础上,我们对办学思想进一步研究和提炼,逐步明确了学校办学理念:童年.童心.童趣;我们期望在小学阶段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维护他们的童心,体现出童趣;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在我们的校园里能快乐地享受童年,处处有童心、有童趣。“为生命喝彩,为未来剪彩”是我们的校训,我们希望六年的小学生活它能以各种形式根植在孩子们的心中,影响他们的一生。教育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生命,教育是为了让我们的生命更精彩。我们的教育理想是张扬孩子个性,焕发生命激情。六年的小学生活,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我们觉得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一个健康的生命观、生活观和人生观,为孩子快乐幸福的人生奠基!

二、文化传播:从“快乐”的课堂出发

课堂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怎样才能让课堂给予我们的师生以“快乐”?真正的润物无声?课程改革是必经之路!

课程改革,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微观问题,更是关乎教育成败的宏观问题,关乎学校文化建设的问题。现在,区域教育改革的重点也从学校硬件建设转移至学校内涵发展,树立起新的区域教育发展观上。现在,课程改革成为了一个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乃至当地党委政府关注的核心和焦点。

近年来,我们在课程建设上也做了积极的探索。

(一)回归课程本位。

一直以来,我们对照学校“总课表”、班级“课程表”、教师“个人小课表”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记录与当面指正,此举有效地保障我校能够严格按照区课程设置实施方案要求,开齐学科门类并上足学科课程,并采用多种方式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让已设课程散发自己独特的魅力,为“快乐”夯实了基础。

(二)下大力气开发课程资源。

我校的校本教材《剪纸》诞生已有12个年头。2009年,六年的教材已全部编写完毕。投入使用以来,教材深受学生喜爱,并被兄弟校借鉴使用。现在,我们又在使用的基础上着手对教材进行再设计,为它的出版发行做进一步的修整与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学生的创造能力不断地被激发,一张张小小的纸片就能成在他们手下凤凰涅槃,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我们教师的编写队伍的研发能力得到飞快的提升。如今,浸润着想象与创造的《剪纸》已经成为育才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剪纸》中,我们畅享的“快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三)给予学校更大的课程开发、设置空间。

课程多样化,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根本。在实施国家课程方案的基础上,鼓励每所学校都建设自己独特的课程体系。今年4月,我在北京翠微小学挂职学习了一个月,京城学校课程的开发给了我极大的触动。各种民乐、器乐、面塑、舞蹈、兵乓球、篮球、科技等课程,有效促进了学生的特长发展,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孩子们在学习完国家课程后,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选修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为我们提供的可贵的借鉴,也许这正是我们课程改革,传播“快乐”的方向。

三、文化熏陶:享受“快乐”的人生

当我们强调文化给予孩子“快乐”童年时,我们不能忽视一个重要的问题——教师“快乐”的职业人生。

教师是一种职业,教育是一份事业。要坚定职业理想,遵守职业行为、道德准则,校长心得基础教育质量观的形成,职业行为的完善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要在终生从教的职业操守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适应时代赋予教育的时代需要,树立新的基础教育质量观,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教育质量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经得起挫折和考验;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定力,耐得住寂寞和清贫,甚至承受社会一时的不理解,做自己认为对且符合学校教育实际的事情,坚持实干不空谈,尽心尽力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以综合改革为抓手,实现基础教育高水平发展,这样公平与质量便有机结合起来了。教育公平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质量问题,质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职业操守有关。

在北京的几所小学,学校领导、干部、教师、学生努力践行者学校的校训,让自己的职业操守在文化中浸透,凸显了积极进取,求真务实的本色,彰显出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这样的学校怎会没有文化的清香?怎会缺失教育的公平?怎样会缺失我们所珍视的“快乐”?

文化建设、快乐人生,任重道远,你我有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