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有旧站栏目
金 玲:开展课堂模式研究 让课堂快乐而高效
发布时间:2013-11-13 15:57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澧县澧阳镇二完小   金  玲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因此,教师必须改革课堂教学的方式,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学生由过去被动接受转向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过程的主人。如何将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课堂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让学生因在课堂中主动学习而快乐,因快乐学习而高效?为此,我们着力开展“自主课堂”的模式研究,并确立了以 “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主的行为” 为中心初步构建出了“自主课堂” 的“四环节”教学模式,并在课堂教学的各环节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取得了好的实践效果。

一、创景导入,要新颖富有情趣和吸引力。

一堂课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是提高课堂的效率重要一环。语文老师张俊英在自己的课堂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她的导入环节总是精心创设一些与内容有关的情景,或是讲故事、或猜谜语、或几句动情的朗诵……以此深深的吸引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我们把她的课在全校进行了展示,受到了老师们的啧啧称赞。可数学老师们提出了异议,认为数学就是数字、公式,不便于创设情境。于是,我们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尝试。如数学教师曹霞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教学中,创设了“警察根据犯罪嫌疑人在犯罪现场留下的脚印而破案”的情景,巧妙的运用破案中“脚长与身高”的关系,紧紧扣住“比例”的主题,引领学生进入到学习情境之中。通过多学科的课例研究,大家深受启发。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导入环节进行了总结,明确导入环节要创设情景,并把握两点:一是富有情趣;二是简洁明了。情景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并能扣人心弦,以此激发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欲望,为接下来开展的学习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自主探究,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考。

这是改革传统课堂的最重要的环节。以往很少有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此环节的改革难度最大。开始,老师们怎么也放不下手,当学生刚开始自学不到3分钟,老师就一旁开始讲解,结果老师也没讲明白,学生更没听明白。特别是部分学生没有自学探究习惯,自学的确出现了无效的现象。如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兴趣,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在这一环节,我们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师生共同确立学习目标。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起作用,教学才具有真正的价值。教师知道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只停留在外因作用阶段。因此,我们设计师生共同确立学习目标的环节,使课堂中教的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被学生认同就会成为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参照系,它有利于学生顺利达标。同时增强了教学的民主的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通过提问,你想学习角的哪些知识?最想掌握什么知识?等问题来揭示教学内容和目标,有利于学生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一般方法,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环节的操作要保证基本目标的实现,同时又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确定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事实上每个学生在情绪、兴趣、思维等诸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教师在制订目标时,仅考虑教材的重难点是不够的,还要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灵活制订目标。

第二步:自学探究,鼓励质疑。自学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手、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意识。同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自学的时间、空间和自学指导,教师要精心设计思考题,要给学生提供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如在一堂《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数学研究课中,我们拟定了这样的自学提纲来予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1.什么叫比例?你能举个例子吗?(提示学生自主理解概念)2.比例各部分名称是什么?你是怎么记准这些名称的?(提示学生自主分析问题)3.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你会用这条性质解决什么问题呢?”(提示学生自主应用知识)。从这一次课例研究中大家得到启示:教师先应根据学习内容出示自学提纲、指导学生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个人探究,建构知识。在为学生制定自学提纲时,要由易到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和思维品质。当然,自学的方法还可以为:自我设计自学要求进行自学;实验法自学;调查法自学;另觅途径寻求对策等。自学的形式可以是:个人自学、小组自学。学生在自学时自己能看懂、学会的内容教师不再重述,学生可提的问题不再由教师提出。学生在这样民主和谐的气氛中敢于暴露思维的障碍,思维的空白区,不断产生思维的灵动和撞击思维的火花,教师就能准确及时地捕捉学生学习的信息,调控教学程序,使教与学达到完美结合。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教学中应启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不仅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体现,也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举措。质疑可以在学生自学之后,也可在新课学习之后,同样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一位数学老师在教学质数合数之后提问:“你还有什么疑问或发现?”学生提出:当一个数不能被2、3、5整除时怎样判断它是不是质数?教师举例187,学生讨论后不仅知道还要看7、11、13等较大的质数,还发现了能被11整除数的特征。但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教师要有意识地逐步培养他们从提问难型问题逐步过渡到提理解性问题,再发展到提探索性问题。质疑的过程也是教师调控的过程,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要“倾听顿悟拨导”进行分类筛选,突出重点难点,提高探究的有效性。

三、汇报交流,教师要智慧点拨、释疑。

在学生充分自学探究后,汇报交流,教师再适时点拨、提炼归纳,这是一堂课中知识生成的重要环节,但也是教师把握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我们的做法是:
    1.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探究、交流是课内学生交往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认知形成和深化的过程。在实践操作中我们要求教师注意:首先小组交流的前提是每个学生已独立自学思考过;其次,要给学生充足的学习讨论时间,讨论次数不要过于频繁。同时,讨论内容应来源于学生质疑后梳理出来的有代表性有价值的问题和教师设计的有一定质量的开放型问题。然后注意对学习小组人员必须合理分工,教师要参与小组讨论,并对小组讨论作必要的调控,确保小组讨论紧紧围绕目标进行。这样,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开放、民主、平等的活动舞台,让他们能自由地操作、思考、讨论、交流,并在交流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实现知识的创新与增值。

2.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交流的内容一是对所学了解知识掌握情况;二是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通过交流让老师及时作出教学指导策略 “以学定教”。教师根据各小组有难度、有价值,有疑问、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整合,重点探究,全班讨论释疑,教师随机从规律、方法等方面进行引导、点拨,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掌握知识内容及其结构,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教师对学生交流中出现知识疑问要做到随机点拨真不容易,为了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学校一方面加大校本教研力度,扎实开展课例研究。我们围绕学校研究主题,以教研组为核心,开展“说授评”教研活动,一方面着力开展组级集体备课活动,通过组内集体研究,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学会敏锐的把握住课堂中有效地生成资源,从容应对,而让课堂呈现出无限的精彩。

四、总结检测,让每位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这一环节是整堂课教学效果呈现的关键环节,这一环节往往容易被忽视。在研究初期,我们还只停留在对教学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回顾,然后布置作业。过后发现,老师对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情况不清楚,部分学生疑难没能及时解答,严重影响了当堂课的效果。于是,在后来的研究中,我们加以改进:一是让学生围绕开课时确立的知识目标,从知识、技能、方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准确、完整的认知结构。二是由教师有针对性的设计“分级检测题”,进行分级达标检测。“分级检测题”的内容分为“基础题”、“综合题”、“拓展题”三级检测题为形式,根据学科特点按6:3:1或7:2:1的难易比例进行设计。同时我们要求除了训练要有层次性外,还要求题型要多样化,要在练中翻出新花样,紧扣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始终处在紧张、兴奋的学习状态中。这样分层练习、分层检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现在,我们又将“分级达标检测”活动形成系列化,分为“课堂分级挑战”、“作业分级练习”、单元“过级检测”等。这样的练习,让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能及时了解,有的放矢的予以辅导,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热情。

经过近两年的扎实研究,我校已逐步构建并完善了适合我校的“自主课堂”教学的“四环节”为教学模式:“创境导入——自主探究——点拨释疑——总结检测。”这样的课堂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教学理念有机融合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改变了传统课堂中教师独霸发言权的现象,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了学生。如今,在我校的课堂上学生的笑容多了,嘴巴活了,能力强了,成绩好了,师生的关系融洽了,课堂呈现出了从未有过生机和活力,从而实现了课堂因学生快乐而真正达到了高效。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有旧站栏目 > 学校管理

金 玲:开展课堂模式研究 让课堂快乐而高效

发布时间:2013-11-13 15:57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澧县澧阳镇二完小   金  玲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因此,教师必须改革课堂教学的方式,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学生由过去被动接受转向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过程的主人。如何将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课堂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让学生因在课堂中主动学习而快乐,因快乐学习而高效?为此,我们着力开展“自主课堂”的模式研究,并确立了以 “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主的行为” 为中心初步构建出了“自主课堂” 的“四环节”教学模式,并在课堂教学的各环节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取得了好的实践效果。

一、创景导入,要新颖富有情趣和吸引力。

一堂课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是提高课堂的效率重要一环。语文老师张俊英在自己的课堂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她的导入环节总是精心创设一些与内容有关的情景,或是讲故事、或猜谜语、或几句动情的朗诵……以此深深的吸引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我们把她的课在全校进行了展示,受到了老师们的啧啧称赞。可数学老师们提出了异议,认为数学就是数字、公式,不便于创设情境。于是,我们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尝试。如数学教师曹霞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教学中,创设了“警察根据犯罪嫌疑人在犯罪现场留下的脚印而破案”的情景,巧妙的运用破案中“脚长与身高”的关系,紧紧扣住“比例”的主题,引领学生进入到学习情境之中。通过多学科的课例研究,大家深受启发。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导入环节进行了总结,明确导入环节要创设情景,并把握两点:一是富有情趣;二是简洁明了。情景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并能扣人心弦,以此激发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欲望,为接下来开展的学习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自主探究,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考。

这是改革传统课堂的最重要的环节。以往很少有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此环节的改革难度最大。开始,老师们怎么也放不下手,当学生刚开始自学不到3分钟,老师就一旁开始讲解,结果老师也没讲明白,学生更没听明白。特别是部分学生没有自学探究习惯,自学的确出现了无效的现象。如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兴趣,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在这一环节,我们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师生共同确立学习目标。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起作用,教学才具有真正的价值。教师知道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只停留在外因作用阶段。因此,我们设计师生共同确立学习目标的环节,使课堂中教的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被学生认同就会成为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参照系,它有利于学生顺利达标。同时增强了教学的民主的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通过提问,你想学习角的哪些知识?最想掌握什么知识?等问题来揭示教学内容和目标,有利于学生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一般方法,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环节的操作要保证基本目标的实现,同时又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确定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事实上每个学生在情绪、兴趣、思维等诸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教师在制订目标时,仅考虑教材的重难点是不够的,还要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灵活制订目标。

第二步:自学探究,鼓励质疑。自学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手、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意识。同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自学的时间、空间和自学指导,教师要精心设计思考题,要给学生提供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如在一堂《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数学研究课中,我们拟定了这样的自学提纲来予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1.什么叫比例?你能举个例子吗?(提示学生自主理解概念)2.比例各部分名称是什么?你是怎么记准这些名称的?(提示学生自主分析问题)3.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你会用这条性质解决什么问题呢?”(提示学生自主应用知识)。从这一次课例研究中大家得到启示:教师先应根据学习内容出示自学提纲、指导学生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个人探究,建构知识。在为学生制定自学提纲时,要由易到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和思维品质。当然,自学的方法还可以为:自我设计自学要求进行自学;实验法自学;调查法自学;另觅途径寻求对策等。自学的形式可以是:个人自学、小组自学。学生在自学时自己能看懂、学会的内容教师不再重述,学生可提的问题不再由教师提出。学生在这样民主和谐的气氛中敢于暴露思维的障碍,思维的空白区,不断产生思维的灵动和撞击思维的火花,教师就能准确及时地捕捉学生学习的信息,调控教学程序,使教与学达到完美结合。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教学中应启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不仅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体现,也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举措。质疑可以在学生自学之后,也可在新课学习之后,同样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一位数学老师在教学质数合数之后提问:“你还有什么疑问或发现?”学生提出:当一个数不能被2、3、5整除时怎样判断它是不是质数?教师举例187,学生讨论后不仅知道还要看7、11、13等较大的质数,还发现了能被11整除数的特征。但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教师要有意识地逐步培养他们从提问难型问题逐步过渡到提理解性问题,再发展到提探索性问题。质疑的过程也是教师调控的过程,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要“倾听顿悟拨导”进行分类筛选,突出重点难点,提高探究的有效性。

三、汇报交流,教师要智慧点拨、释疑。

在学生充分自学探究后,汇报交流,教师再适时点拨、提炼归纳,这是一堂课中知识生成的重要环节,但也是教师把握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我们的做法是:
    1.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探究、交流是课内学生交往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认知形成和深化的过程。在实践操作中我们要求教师注意:首先小组交流的前提是每个学生已独立自学思考过;其次,要给学生充足的学习讨论时间,讨论次数不要过于频繁。同时,讨论内容应来源于学生质疑后梳理出来的有代表性有价值的问题和教师设计的有一定质量的开放型问题。然后注意对学习小组人员必须合理分工,教师要参与小组讨论,并对小组讨论作必要的调控,确保小组讨论紧紧围绕目标进行。这样,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开放、民主、平等的活动舞台,让他们能自由地操作、思考、讨论、交流,并在交流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实现知识的创新与增值。

2.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交流的内容一是对所学了解知识掌握情况;二是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通过交流让老师及时作出教学指导策略 “以学定教”。教师根据各小组有难度、有价值,有疑问、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整合,重点探究,全班讨论释疑,教师随机从规律、方法等方面进行引导、点拨,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掌握知识内容及其结构,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教师对学生交流中出现知识疑问要做到随机点拨真不容易,为了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学校一方面加大校本教研力度,扎实开展课例研究。我们围绕学校研究主题,以教研组为核心,开展“说授评”教研活动,一方面着力开展组级集体备课活动,通过组内集体研究,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学会敏锐的把握住课堂中有效地生成资源,从容应对,而让课堂呈现出无限的精彩。

四、总结检测,让每位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这一环节是整堂课教学效果呈现的关键环节,这一环节往往容易被忽视。在研究初期,我们还只停留在对教学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回顾,然后布置作业。过后发现,老师对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情况不清楚,部分学生疑难没能及时解答,严重影响了当堂课的效果。于是,在后来的研究中,我们加以改进:一是让学生围绕开课时确立的知识目标,从知识、技能、方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准确、完整的认知结构。二是由教师有针对性的设计“分级检测题”,进行分级达标检测。“分级检测题”的内容分为“基础题”、“综合题”、“拓展题”三级检测题为形式,根据学科特点按6:3:1或7:2:1的难易比例进行设计。同时我们要求除了训练要有层次性外,还要求题型要多样化,要在练中翻出新花样,紧扣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始终处在紧张、兴奋的学习状态中。这样分层练习、分层检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现在,我们又将“分级达标检测”活动形成系列化,分为“课堂分级挑战”、“作业分级练习”、单元“过级检测”等。这样的练习,让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能及时了解,有的放矢的予以辅导,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热情。

经过近两年的扎实研究,我校已逐步构建并完善了适合我校的“自主课堂”教学的“四环节”为教学模式:“创境导入——自主探究——点拨释疑——总结检测。”这样的课堂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教学理念有机融合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改变了传统课堂中教师独霸发言权的现象,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了学生。如今,在我校的课堂上学生的笑容多了,嘴巴活了,能力强了,成绩好了,师生的关系融洽了,课堂呈现出了从未有过生机和活力,从而实现了课堂因学生快乐而真正达到了高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