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有旧站栏目
蔡志坚 :锻造学校文化之魂 催开校园快乐之花
发布时间:2013-11-26 16:24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桃源县第七中学   蔡志坚   


几年来,我校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不断优化育人环境,不断改革课堂教学,不断创新学校管理,学校发展实现了科学、稳步、持续的攀升。学校按照市教育局常教通(2011)14号文件“关于以‘四个校园’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学校文化建设的通知”和县教育局“抓管理提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管理策略 、提升学校文化品味建设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发展规划,经反复推敲,确定了重能力培养,创特色品牌”为办学目标,以“感恩”为主题,进一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形成了“团结、务实、尽职、进取”的工作作风和以“文”化人的崭新局面,初步构建起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全面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新途径、新格局。 

如果说,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灵魂,那么以先进的文化塑造人鼓舞人则是我们学校文化建设义不容辞的责任。

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提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创建一个美丽的家园,丰富家园的内涵,营造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学校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以学校文化活动为载体,由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创建,一旦形成,将产生巨大的能量,成为培育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和深化教育改革的动力。为此,我们精心构建了学校文化建设发展思路,即“文化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着力打造“一个核心、四个基本点”。“一个核心”是指坚持以“感恩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四个基本点”是指开展雅致校园、书香校园、快乐校园、创新校园的四创活动。

一、以“感恩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精心构建校园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师生成长

“感恩文化”是我校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文化的最高层次。它的具体内容是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学校、感恩社会。它具体表现在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方面。

近年来,我们学校牢牢把握住“创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宗旨,遵循 “让每一位教师激情幸福地工作,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的办学理念,恪守为成功的人生做准备校训,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逐渐形成了“善思明礼、求真践行”的校风,“尚德励志、博学创新”的教风,“文明守纪、乐学创新”的学风。

几年来学校一方面积极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以每日一次的晨会夕会和、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和教师例会为平台,树立、宣传一批引领校园风尚、体现时代与学校精神的先进典型;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如坚持“每日十问”和每天晨播诵读“弟子规”、坚持把每周为父母做一件家务作为必须完成的家庭作业;坚持每日一课教师高效课堂研讨课活动常态化、坚持一年一度的“校园十佳之星”评选 和“树师德、铸师表、塑师魂”的演讲比赛等切实加强了三风建设。

“感恩文化”的精心构建,不仅进一步弘扬了我国传统文化,丰富了师生的价值体系,提升了学校办学质量,更提升了学校文化内涵。

二、以“雅致校园”创建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努力做到“两个对接”美化校园环境

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的视线所看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 

 我校把“雅致校园”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对于雅致校园的的创建,我们牢牢把握一个原则:少花钱办大事;不花钱办好事,并以两个对接为触手,努力构建“高雅”“别致”赏心悦目内涵丰富的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

(一)教学区文化与国学文化对接

教学区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为此学校经过反复思考,精心构思,将教学区与国学文化对接,让墙壁说话,让走廊传情,让横梁授课。走近教学区,两幅古色古香的对联:“人生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书读万卷合拟峰登九仞高”和“博古通今伴我十年书百卷、瞻高眺远登峰万仞路千条”迎面扑来;漫步走廊,学生自主创作的“仁、孝、礼、仪、廉、悌”等感恩文化呈现于班级文化墙,传承文明,洗涤心灵;仰视横梁,古朴典雅的“弟子规”等传统文化跃入眼帘,启迪学生如何做人;踏入教室,班牌组牌、班级格言、班级之星、班主任寄语等无不彰显着班级文化特色,激励着学生追求卓越;流连教学楼,“二十四孝图”感天动地,净化着学生的灵魂。

(二)生活区文化与美学文化对接

生活区是学生生活起居的场所,也是形成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培养学生优秀审美素养、提升高尚文化品味的教育基地。为此,学校将生活区与美学文化进行对接,努力打造整齐个性、经典时尚、和谐统一的生活区文化。走进宿舍区,你能立即被整洁清新的环境、整齐划一的陈设布置、别具个性的文化布置所打动。学校对宿舍提出了“三美”的审美要求,即整齐美、和谐美、文明美。用“三齐一块”的理念进行规范,做到毛巾衣服悬挂整齐、洗漱杯脸盆桶子摆放整齐,鞋子箱子摆放整齐、被子叠成豆腐块。学校充分调动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对宿舍区实行“天查周评”制度。通过学生自主管理,不但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更孕育了学生的生活审美理念。

 三、以建设学习型学校为导向,着力营造“书香校园”,提升学校品位,引领师生成长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新教育形式下,我校着力营造浓浓的校园书香氛围,开展各种形式的师生读书活动,力争通过“建设书香校园”的活动,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打造学生的人生底色;努力建设师生的精神家园,全面提升师生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为建设书香社会,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一)营造读书氛围

阅读需要氛围,氛围需要营造。为了积极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学校首先从营造浓郁的校园阅读文化氛围做起

1、从2007年起,在全体师生大会上,我们响亮地提出“阅读提升自我,阅读改变人生”的口号,积极倡导全校师生“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 努力营造一种“书香满校园”的浓厚读书氛围;组织各班以“建设书香校园”为主题上主题班会课营造班级阅读氛围。

2、加强学校阅读设施建设。学校积极筹措资金,2011年给每间教室配备了一个不锈钢的图书架,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又于今年成了桃源县第开放图书馆、教师读书沙龙、学生读书吧,全天生开放每年投资万元订购各种报刊杂志近百种更新图书。 

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开放性阅读方式不但极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随时读书、随时归还、自主管理的良好阅读习惯和感恩学校的情感。我们不担心图书越来越少,因为我们认为“一个偷书的学生绝对是一个追求进步的孩子”。

 (二)明确阅读时间

在学生还没有养成课外阅读习惯之前,我们千方百计挤出时间让孩子们有时间接触书籍,让他们自觉投入到阅读中来。

1、诵读:每天上午第一节上课之前,要求学生大声诵古诗说名著。

2、默读:每天中午1:20——1:50为全体学生读读写写时间,学生完成每天200字的读书笔记。

3、周读:各班语文教师每周必须安排1——2节语文课作为阅读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班级图书角的图书进行阅读

)开展阅读活动

1、学生读书活动

(1)开展读书主题班会。 

(2)每一位学生要在语文老师的具体指导下制订科学的广泛阅读计划。

(3)每位学生有专一的读书笔记。在阅读课上,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并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学生每周至少写1-2千字的读书笔记,老师每周检查一次,期末进行学生读书笔记展评活动。

(4)开展课前3—5分钟“背名篇、说名著活动”。(介绍内容、讲情节、讲心得等均可),语文教师可根据本学期教学内容,灵活安排。

5)周末、十一、寒暑假等长假期间,鼓励学生在家看学校推荐的书,做读书笔记、写读书体会,每学期进行一次优秀读书笔记评选活动。

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有关的读书实践活动。如:中华诗歌散文精品朗诵比赛,“好书伴我成长”征文比赛,“享受读书之乐趣,品经典之茗香”演讲比赛,国旗下的演讲,讲故事比赛, “我的读书名言”征集活动, “捐赠一本书,感念母校情”捐书活动等等。该项工作由各年级语文老师负责落实。

2、教师读书活动

教师的学习应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原则,在全面学习、提高整体文化素养的基础上,重点学习教育名著、原著,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使教师登高望远,高屋建瓴,指导与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激发教师的思维能力和对教育问题的批评性思考,努力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进行教育创新。

(1)要求教师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教学专著,强教学实践;读教育学,悟学生心理;读报纸杂志,知天下大事。教师在阅读中,以原理掌握、方法实施为基础,以专业拓展、学科纵深为发展。强调通过阅读激发阅读人持久的兴趣,引发阅读人可持续的思考,从而形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2)学校图书每学期购买一批教育类书籍,丰富图书馆的藏书,全体教师每人每学期至少读完两本,并完成读书笔记,写出读书心得。

 3)要求老师经常写一些教育教学随笔,促使教师对自己每天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生活感悟、学生成长进行反思。

(四)办好校刊校报

 由湖南省著名作家、原省作协主席唐浩明,中国文联副主席谭谈题名的校刊《翠竹文学》已成长为湖南省知名校刊。我们坚持每学期编辑出版一期高质量的《翠竹文学》。 

四、以活动文化为载体,倾力打造“快乐校园”,丰富师生生活

斯宾塞说: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学校活动是学校文化的有效载体。各种活动的开展,既强健了学生体魄,也文明了学生行为,更快乐了学生心灵。

为了活跃学校文化气氛,使学校文化全方位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充分展现我校学生的时代风采和精神风貌,锻炼学生的体魄,培养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精神,我们本着“把快乐还给学生,为每个学生快乐的一生做准备”的宗旨,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整体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努力使学校成为人才彰显才华、生命活力不断释放、快乐人生得到升华的场所,把我校发展营造成更加优美、高雅、丰富的快乐校园,使教师“爱教、乐教、善教”,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真正实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目的。

(一)丰富校园多彩生活。

1、我们已积极开展了多种健康有益的课外文化活动,让学生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各班利用班团会,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小型的文化娱乐活动,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团委也发挥职能,以广大学生的爱好、兴趣为纽带,增设让全校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丰富第二课堂。

2、学校办好校园广播,全力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提升广大师生的精神素养。

3、学校每年要举办一届全校性的艺术节,泼墨挥毫、载歌载舞,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

4、每年举办一届全校性的体育节、班级篮球赛,倡导学生参加,培养广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每学期举办一届读书节,建立长效阅读星级评价机制,落实“天周月读书计划”,实现校领导与教师共读、教师与学生共读、学生与学生共读的三个共读工程 。

(二)抓好校园文化教育

1、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利用一些纪念日,组织开展活动,每期开学组织学生开展教育,进行新团员宣誓,举办各种知识竞赛或演讲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直观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2、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制定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学生行为评价和反馈体系,不断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开展评选先进团支部、先进班集体、争先创优活动,用先进激励学生健康发展;注重法制教育,开设法律教育课,增强学生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班级建立学学习互助小组,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能力,从而让学生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

(三)开展好社团活动 。

 学校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了器乐队、合唱团、画社、书法社、园艺社、田径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茶艺社、象棋组、科技组、数奥组、物奥组、化奥组、综合组等20个社团小组,全校814名学生按自愿原则全部参与。

这些社团做到“三定”——定点、定时、定师。既兼顾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又积极的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的智能,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了成功的喜悦,享受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教师也得到提升。

(四)落实好大课间活动

大课间活动是传统课间操的改革与创新,是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有力手段,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它是体育课的延续,是学生进行体育技能实践的平台,是落实终身体育锻炼的有效措施。

我们从三个层面落实大课间活动:1、学校领导层面主要是负责活动计划的制定和督促实施,落实活动时间,落实管理人员,明确工作职责。2、体育教师层面主要是根据学校活动计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根据学校场地、器材、体育传统、特色等具体情况,组织、指导和评价大课间活动。3、教师操作层面主要是由班主任和联班教师按学校活动方案要求组织和指导学生有秩序地活动,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我校大课间活动结构模式:在节奏感强的音乐指挥下跑操入场——集中做广播操——分年级分班自主活动——有序回归。为使活动更富成效,我们尽可能合理分配器材和划分活动区域,尽量使场地利用最大化。活动内容包括跳绳、掷实心球、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50米迎面接力、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趣味体育等,这些项目各班每天按学校方案有序循环。

 五、以快乐课堂为突破口,全力建设“创新校园”,实现师生可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传统的课堂都是严肃的,教师主宰着课堂,教室里静悄悄的,几十双眼睛凝望着黑板,学生像木偶似的看着老师的精彩“表演”,老师的提问是具有针对性,优生极少得到表现机会,因为他们都会了;学困生也因为不会而被放弃;多数被提问的是中等生,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参与性不强。教室里学生昏昏欲睡,甚至出现大面积的厌学现象,流失率逐年上升。

我们思考找到一种好的方式、方法,让学生乐学、会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让成绩提高又让生命健康。 2011年4月,我校在组织教师参观学习了许市中学、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等校的高效课堂后,立即下发了“桃源七中关于全面推行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模式,打造高效快乐课堂的决定,以“五步三查”教学模式为样本,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确立了“235”高效快乐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两个教学原则:以学为主、先学后教;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学习;五个教学环节:目标导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提升、反馈测评。

1、组织培训。首先要求教师马上转变观念,组织教师体验式培训,由优秀教师上好示范课;其次,组织学生搞好培训,按成绩、男女、上中下搭配分组编座,推选组长,合作确立组名、组训、口号,竞选班干部,确立班名、班训,布置教室文化,训练交流展示和板书。

2、加强教研。一是要求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全校成立了22个备课组,规定一周内确定半天为各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由备课组长组织确定报教导处备查。集体备课分两个部分,前部分备本周导学案,后部分制定下周计划。集体备课时要填好记录单,参加人员签到,结束后将记录单交教导处备查、存档,将修改后的导学案交主管校长审核;二是推行“一日一课”制度。规定每天第四节课为各科教师展示时间,也为学校对教师高效课堂的验收时间。每日一科,由教导处提前一节课通知上课者,同组教师参加,填写好课堂评价表,授课教师写出课后反思,提出整改意见,一周解决一个问题,与教导处的课堂结论一并进行公示。

3、行政值日总结。要求行政值日关注课堂,形成总结性文字,第二天早操时通报点评,各班依据通报整改。

4、临时性抽查和测评。学校对学生的学习工具、资料进行临时性抽查,发现问题通报整改。

5、阶段性总结表彰与反思。一段时间之后,学校对各科各班、各师各生进行阶段性的总结与评价,并要求所有师生写出阶段性的反思,上交学校存档。

6、加强班干部和小组长的培训与指导,充分发挥班干部和小组长的作用,实行学生自主管理。每天晨会时间,由班干部轮流进行先天的情况通报,做出今天的学习指导。每学期评选出合作之星、展示之星、质疑之星、释疑之星、板书之星等十佳之星。

7、推行学生自主管理,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学校实行了学生值周班制度,由各班学生轮流值周,自主管理全体学生的所有活动,并由学生自主开展评比、通报。学生自己办广播站,办手抄报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

8、加强校本教研。我校根据本地实际,以大叶茶为内容,确立了校本教研课题,编制了《大叶茶》校本教材,成立了茶艺小组,由专人负责,宣扬中国“茶道”“茶艺”的传统文化,打造七中特色文化。

通过高效快乐课堂的打造,学校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尤其是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意识得到极大地提升,基本上扭转了过去“要我学”的尴尬局面,课堂呈现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可喜状态。同时学生因为在课堂上得到极大的尊重,校园主人翁意识随高效课堂延伸至课外,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真正做到“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管”。过去,学校科教楼前的柚子不到成熟就被学生打掉完,现在即使成熟了,也没有人去偷摘。这一现象,市教育局诸戈文局长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六、学校文化建设成果

学校文化建设工程的成功实施,使得学校、教师、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或评选中,喜获佳绩,引得县内外各兄弟学校慕名而来。

近年来,市县教育局领导先后多次视导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特别去年4月5日,市教育局诸戈文局长率队考察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情况后,给予了高度评价。汉寿县教育局先后多次组织全县教师来我校参观考察。

学校先后获得“教改先进单位”、“书香校园”等荣誉称号。学生邹丫、郭晓宇、姚琳、何叶子、舒坦、龙美灵等先后获得“恒源祥”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全国一等奖。多篇学生习作在《科教新报》、《初中生》、《常德教育》上发表。在市县三独比赛中,先后有50余人获一等奖。校女子篮球队先后三次荣获县冠军。音体美特长生先后10余人被省示范性高中录取。教师徐怡、冯敏等在省级教学比武中获奖。教师撰写的教研论文10余篇在省、国家级教育报刊杂志公开发表。《科教新报》、《初中生》杂志社、常德电视台、桃源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来校采访报道。

特别是今年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得到质的飞跃,学校综合评估比2011年提升了8个名次,毕业会考成绩由2011年的34名跃居为全县14名。

当然这点成绩微不足道,我们还有很多不及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们相信随着学校文化建设不断深入,快乐课堂打造不断科学完善,桃源七中的明天一定会更加光辉灿烂。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有旧站栏目 > 学校管理

蔡志坚 :锻造学校文化之魂 催开校园快乐之花

发布时间:2013-11-26 16:24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桃源县第七中学   蔡志坚   


几年来,我校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不断优化育人环境,不断改革课堂教学,不断创新学校管理,学校发展实现了科学、稳步、持续的攀升。学校按照市教育局常教通(2011)14号文件“关于以‘四个校园’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学校文化建设的通知”和县教育局“抓管理提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管理策略 、提升学校文化品味建设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发展规划,经反复推敲,确定了重能力培养,创特色品牌”为办学目标,以“感恩”为主题,进一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形成了“团结、务实、尽职、进取”的工作作风和以“文”化人的崭新局面,初步构建起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全面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新途径、新格局。 

如果说,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灵魂,那么以先进的文化塑造人鼓舞人则是我们学校文化建设义不容辞的责任。

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提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创建一个美丽的家园,丰富家园的内涵,营造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学校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以学校文化活动为载体,由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创建,一旦形成,将产生巨大的能量,成为培育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和深化教育改革的动力。为此,我们精心构建了学校文化建设发展思路,即“文化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着力打造“一个核心、四个基本点”。“一个核心”是指坚持以“感恩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四个基本点”是指开展雅致校园、书香校园、快乐校园、创新校园的四创活动。

一、以“感恩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精心构建校园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师生成长

“感恩文化”是我校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文化的最高层次。它的具体内容是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学校、感恩社会。它具体表现在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方面。

近年来,我们学校牢牢把握住“创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宗旨,遵循 “让每一位教师激情幸福地工作,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的办学理念,恪守为成功的人生做准备校训,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逐渐形成了“善思明礼、求真践行”的校风,“尚德励志、博学创新”的教风,“文明守纪、乐学创新”的学风。

几年来学校一方面积极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以每日一次的晨会夕会和、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和教师例会为平台,树立、宣传一批引领校园风尚、体现时代与学校精神的先进典型;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如坚持“每日十问”和每天晨播诵读“弟子规”、坚持把每周为父母做一件家务作为必须完成的家庭作业;坚持每日一课教师高效课堂研讨课活动常态化、坚持一年一度的“校园十佳之星”评选 和“树师德、铸师表、塑师魂”的演讲比赛等切实加强了三风建设。

“感恩文化”的精心构建,不仅进一步弘扬了我国传统文化,丰富了师生的价值体系,提升了学校办学质量,更提升了学校文化内涵。

二、以“雅致校园”创建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努力做到“两个对接”美化校园环境

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的视线所看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 

 我校把“雅致校园”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对于雅致校园的的创建,我们牢牢把握一个原则:少花钱办大事;不花钱办好事,并以两个对接为触手,努力构建“高雅”“别致”赏心悦目内涵丰富的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

(一)教学区文化与国学文化对接

教学区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为此学校经过反复思考,精心构思,将教学区与国学文化对接,让墙壁说话,让走廊传情,让横梁授课。走近教学区,两幅古色古香的对联:“人生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书读万卷合拟峰登九仞高”和“博古通今伴我十年书百卷、瞻高眺远登峰万仞路千条”迎面扑来;漫步走廊,学生自主创作的“仁、孝、礼、仪、廉、悌”等感恩文化呈现于班级文化墙,传承文明,洗涤心灵;仰视横梁,古朴典雅的“弟子规”等传统文化跃入眼帘,启迪学生如何做人;踏入教室,班牌组牌、班级格言、班级之星、班主任寄语等无不彰显着班级文化特色,激励着学生追求卓越;流连教学楼,“二十四孝图”感天动地,净化着学生的灵魂。

(二)生活区文化与美学文化对接

生活区是学生生活起居的场所,也是形成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培养学生优秀审美素养、提升高尚文化品味的教育基地。为此,学校将生活区与美学文化进行对接,努力打造整齐个性、经典时尚、和谐统一的生活区文化。走进宿舍区,你能立即被整洁清新的环境、整齐划一的陈设布置、别具个性的文化布置所打动。学校对宿舍提出了“三美”的审美要求,即整齐美、和谐美、文明美。用“三齐一块”的理念进行规范,做到毛巾衣服悬挂整齐、洗漱杯脸盆桶子摆放整齐,鞋子箱子摆放整齐、被子叠成豆腐块。学校充分调动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对宿舍区实行“天查周评”制度。通过学生自主管理,不但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更孕育了学生的生活审美理念。

 三、以建设学习型学校为导向,着力营造“书香校园”,提升学校品位,引领师生成长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新教育形式下,我校着力营造浓浓的校园书香氛围,开展各种形式的师生读书活动,力争通过“建设书香校园”的活动,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打造学生的人生底色;努力建设师生的精神家园,全面提升师生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为建设书香社会,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一)营造读书氛围

阅读需要氛围,氛围需要营造。为了积极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学校首先从营造浓郁的校园阅读文化氛围做起

1、从2007年起,在全体师生大会上,我们响亮地提出“阅读提升自我,阅读改变人生”的口号,积极倡导全校师生“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 努力营造一种“书香满校园”的浓厚读书氛围;组织各班以“建设书香校园”为主题上主题班会课营造班级阅读氛围。

2、加强学校阅读设施建设。学校积极筹措资金,2011年给每间教室配备了一个不锈钢的图书架,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又于今年成了桃源县第开放图书馆、教师读书沙龙、学生读书吧,全天生开放每年投资万元订购各种报刊杂志近百种更新图书。 

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开放性阅读方式不但极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随时读书、随时归还、自主管理的良好阅读习惯和感恩学校的情感。我们不担心图书越来越少,因为我们认为“一个偷书的学生绝对是一个追求进步的孩子”。

 (二)明确阅读时间

在学生还没有养成课外阅读习惯之前,我们千方百计挤出时间让孩子们有时间接触书籍,让他们自觉投入到阅读中来。

1、诵读:每天上午第一节上课之前,要求学生大声诵古诗说名著。

2、默读:每天中午1:20——1:50为全体学生读读写写时间,学生完成每天200字的读书笔记。

3、周读:各班语文教师每周必须安排1——2节语文课作为阅读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班级图书角的图书进行阅读

)开展阅读活动

1、学生读书活动

(1)开展读书主题班会。 

(2)每一位学生要在语文老师的具体指导下制订科学的广泛阅读计划。

(3)每位学生有专一的读书笔记。在阅读课上,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并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学生每周至少写1-2千字的读书笔记,老师每周检查一次,期末进行学生读书笔记展评活动。

(4)开展课前3—5分钟“背名篇、说名著活动”。(介绍内容、讲情节、讲心得等均可),语文教师可根据本学期教学内容,灵活安排。

5)周末、十一、寒暑假等长假期间,鼓励学生在家看学校推荐的书,做读书笔记、写读书体会,每学期进行一次优秀读书笔记评选活动。

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有关的读书实践活动。如:中华诗歌散文精品朗诵比赛,“好书伴我成长”征文比赛,“享受读书之乐趣,品经典之茗香”演讲比赛,国旗下的演讲,讲故事比赛, “我的读书名言”征集活动, “捐赠一本书,感念母校情”捐书活动等等。该项工作由各年级语文老师负责落实。

2、教师读书活动

教师的学习应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原则,在全面学习、提高整体文化素养的基础上,重点学习教育名著、原著,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使教师登高望远,高屋建瓴,指导与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激发教师的思维能力和对教育问题的批评性思考,努力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进行教育创新。

(1)要求教师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教学专著,强教学实践;读教育学,悟学生心理;读报纸杂志,知天下大事。教师在阅读中,以原理掌握、方法实施为基础,以专业拓展、学科纵深为发展。强调通过阅读激发阅读人持久的兴趣,引发阅读人可持续的思考,从而形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2)学校图书每学期购买一批教育类书籍,丰富图书馆的藏书,全体教师每人每学期至少读完两本,并完成读书笔记,写出读书心得。

 3)要求老师经常写一些教育教学随笔,促使教师对自己每天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生活感悟、学生成长进行反思。

(四)办好校刊校报

 由湖南省著名作家、原省作协主席唐浩明,中国文联副主席谭谈题名的校刊《翠竹文学》已成长为湖南省知名校刊。我们坚持每学期编辑出版一期高质量的《翠竹文学》。 

四、以活动文化为载体,倾力打造“快乐校园”,丰富师生生活

斯宾塞说: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学校活动是学校文化的有效载体。各种活动的开展,既强健了学生体魄,也文明了学生行为,更快乐了学生心灵。

为了活跃学校文化气氛,使学校文化全方位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充分展现我校学生的时代风采和精神风貌,锻炼学生的体魄,培养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精神,我们本着“把快乐还给学生,为每个学生快乐的一生做准备”的宗旨,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整体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努力使学校成为人才彰显才华、生命活力不断释放、快乐人生得到升华的场所,把我校发展营造成更加优美、高雅、丰富的快乐校园,使教师“爱教、乐教、善教”,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真正实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目的。

(一)丰富校园多彩生活。

1、我们已积极开展了多种健康有益的课外文化活动,让学生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各班利用班团会,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小型的文化娱乐活动,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团委也发挥职能,以广大学生的爱好、兴趣为纽带,增设让全校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丰富第二课堂。

2、学校办好校园广播,全力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提升广大师生的精神素养。

3、学校每年要举办一届全校性的艺术节,泼墨挥毫、载歌载舞,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

4、每年举办一届全校性的体育节、班级篮球赛,倡导学生参加,培养广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每学期举办一届读书节,建立长效阅读星级评价机制,落实“天周月读书计划”,实现校领导与教师共读、教师与学生共读、学生与学生共读的三个共读工程 。

(二)抓好校园文化教育

1、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利用一些纪念日,组织开展活动,每期开学组织学生开展教育,进行新团员宣誓,举办各种知识竞赛或演讲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直观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2、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制定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学生行为评价和反馈体系,不断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开展评选先进团支部、先进班集体、争先创优活动,用先进激励学生健康发展;注重法制教育,开设法律教育课,增强学生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班级建立学学习互助小组,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能力,从而让学生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

(三)开展好社团活动 。

 学校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了器乐队、合唱团、画社、书法社、园艺社、田径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茶艺社、象棋组、科技组、数奥组、物奥组、化奥组、综合组等20个社团小组,全校814名学生按自愿原则全部参与。

这些社团做到“三定”——定点、定时、定师。既兼顾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又积极的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的智能,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了成功的喜悦,享受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教师也得到提升。

(四)落实好大课间活动

大课间活动是传统课间操的改革与创新,是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有力手段,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它是体育课的延续,是学生进行体育技能实践的平台,是落实终身体育锻炼的有效措施。

我们从三个层面落实大课间活动:1、学校领导层面主要是负责活动计划的制定和督促实施,落实活动时间,落实管理人员,明确工作职责。2、体育教师层面主要是根据学校活动计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根据学校场地、器材、体育传统、特色等具体情况,组织、指导和评价大课间活动。3、教师操作层面主要是由班主任和联班教师按学校活动方案要求组织和指导学生有秩序地活动,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我校大课间活动结构模式:在节奏感强的音乐指挥下跑操入场——集中做广播操——分年级分班自主活动——有序回归。为使活动更富成效,我们尽可能合理分配器材和划分活动区域,尽量使场地利用最大化。活动内容包括跳绳、掷实心球、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50米迎面接力、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趣味体育等,这些项目各班每天按学校方案有序循环。

 五、以快乐课堂为突破口,全力建设“创新校园”,实现师生可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传统的课堂都是严肃的,教师主宰着课堂,教室里静悄悄的,几十双眼睛凝望着黑板,学生像木偶似的看着老师的精彩“表演”,老师的提问是具有针对性,优生极少得到表现机会,因为他们都会了;学困生也因为不会而被放弃;多数被提问的是中等生,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参与性不强。教室里学生昏昏欲睡,甚至出现大面积的厌学现象,流失率逐年上升。

我们思考找到一种好的方式、方法,让学生乐学、会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让成绩提高又让生命健康。 2011年4月,我校在组织教师参观学习了许市中学、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等校的高效课堂后,立即下发了“桃源七中关于全面推行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模式,打造高效快乐课堂的决定,以“五步三查”教学模式为样本,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确立了“235”高效快乐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两个教学原则:以学为主、先学后教;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学习;五个教学环节:目标导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提升、反馈测评。

1、组织培训。首先要求教师马上转变观念,组织教师体验式培训,由优秀教师上好示范课;其次,组织学生搞好培训,按成绩、男女、上中下搭配分组编座,推选组长,合作确立组名、组训、口号,竞选班干部,确立班名、班训,布置教室文化,训练交流展示和板书。

2、加强教研。一是要求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全校成立了22个备课组,规定一周内确定半天为各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由备课组长组织确定报教导处备查。集体备课分两个部分,前部分备本周导学案,后部分制定下周计划。集体备课时要填好记录单,参加人员签到,结束后将记录单交教导处备查、存档,将修改后的导学案交主管校长审核;二是推行“一日一课”制度。规定每天第四节课为各科教师展示时间,也为学校对教师高效课堂的验收时间。每日一科,由教导处提前一节课通知上课者,同组教师参加,填写好课堂评价表,授课教师写出课后反思,提出整改意见,一周解决一个问题,与教导处的课堂结论一并进行公示。

3、行政值日总结。要求行政值日关注课堂,形成总结性文字,第二天早操时通报点评,各班依据通报整改。

4、临时性抽查和测评。学校对学生的学习工具、资料进行临时性抽查,发现问题通报整改。

5、阶段性总结表彰与反思。一段时间之后,学校对各科各班、各师各生进行阶段性的总结与评价,并要求所有师生写出阶段性的反思,上交学校存档。

6、加强班干部和小组长的培训与指导,充分发挥班干部和小组长的作用,实行学生自主管理。每天晨会时间,由班干部轮流进行先天的情况通报,做出今天的学习指导。每学期评选出合作之星、展示之星、质疑之星、释疑之星、板书之星等十佳之星。

7、推行学生自主管理,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学校实行了学生值周班制度,由各班学生轮流值周,自主管理全体学生的所有活动,并由学生自主开展评比、通报。学生自己办广播站,办手抄报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

8、加强校本教研。我校根据本地实际,以大叶茶为内容,确立了校本教研课题,编制了《大叶茶》校本教材,成立了茶艺小组,由专人负责,宣扬中国“茶道”“茶艺”的传统文化,打造七中特色文化。

通过高效快乐课堂的打造,学校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尤其是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意识得到极大地提升,基本上扭转了过去“要我学”的尴尬局面,课堂呈现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可喜状态。同时学生因为在课堂上得到极大的尊重,校园主人翁意识随高效课堂延伸至课外,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真正做到“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管”。过去,学校科教楼前的柚子不到成熟就被学生打掉完,现在即使成熟了,也没有人去偷摘。这一现象,市教育局诸戈文局长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六、学校文化建设成果

学校文化建设工程的成功实施,使得学校、教师、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或评选中,喜获佳绩,引得县内外各兄弟学校慕名而来。

近年来,市县教育局领导先后多次视导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特别去年4月5日,市教育局诸戈文局长率队考察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情况后,给予了高度评价。汉寿县教育局先后多次组织全县教师来我校参观考察。

学校先后获得“教改先进单位”、“书香校园”等荣誉称号。学生邹丫、郭晓宇、姚琳、何叶子、舒坦、龙美灵等先后获得“恒源祥”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全国一等奖。多篇学生习作在《科教新报》、《初中生》、《常德教育》上发表。在市县三独比赛中,先后有50余人获一等奖。校女子篮球队先后三次荣获县冠军。音体美特长生先后10余人被省示范性高中录取。教师徐怡、冯敏等在省级教学比武中获奖。教师撰写的教研论文10余篇在省、国家级教育报刊杂志公开发表。《科教新报》、《初中生》杂志社、常德电视台、桃源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来校采访报道。

特别是今年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得到质的飞跃,学校综合评估比2011年提升了8个名次,毕业会考成绩由2011年的34名跃居为全县14名。

当然这点成绩微不足道,我们还有很多不及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们相信随着学校文化建设不断深入,快乐课堂打造不断科学完善,桃源七中的明天一定会更加光辉灿烂。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