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常德市教育局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
发布时间:2016-12-05 14:59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常德市教育局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关于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

成〔2015〕6号)及《湖南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

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湘教发〔2016〕2号)要求,深化我市职业

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

  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适应经济新常态和技术

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

力作为重点任务,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健

全教学标准和质量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习方式和教学管理制

度,健全质量保障机制,为我市实施新常德新创业战略提供高素质技

术技能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遵循成长规律,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可

持续发展,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 

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坚持统筹推进、服务需求。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专业建设与产

 业发展对接,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优化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

 坚持系统培养、多样成才。以专业课程衔接为核心,促进中等和高

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创造条件。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着眼于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共同培育人才。

 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倡导教、

学、做并行,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落实德育首要地位。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切实落实《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教学指导纲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建设一批培育

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基地和德育实践基地。丰富德育

课程与教学资源,加强德育课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手段创新,充分发

挥其主渠道作用。加强法治教育,开展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

活动。加强德育工作和德育课教师队伍建设,组织班主任专题研修,

开展班主任基本功竞赛。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

统筹推进专业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

推动职业学校德育“一校一品”创建活动,建设10个富有特色的德育

品牌,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四)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完

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相融合的课

程体系,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健康体魄与心理品质、综合

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

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规定,开齐、开足、开好德育、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体育

与健康、艺术、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

 (五)提升学生文化艺术素养。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相关

课程中比重,有条件的职业学校要开设经典诵读、中华礼仪、传统技

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并拓宽选修课覆盖面。认真落实《湖

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教学指导纲要》,加强公共艺术教学,并

充分挖掘和利用“常德丝弦”、“澧州大鼓”、“桃源刺绣”等优秀

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加强学校文化

建设,精选优秀文化进校园,促进优秀企业文化进课堂。建设丰富多

彩的学生展示技艺和才华的平台,组建学生社团,开展社团活动。广

泛开展“文明风采”竞赛、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校园文化和主题教育

活动,举办职业学校“学校文化品牌设计大赛”、“校园艺术节”,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兴趣爱好和审美能力。


  (六)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积极探索常态化、长效性的职业精神

培育机制,重视崇尚劳动、敬业守信、创新务实等精神的培养。充

分利用实习实训等环节,培养学生坚忍不拔、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增强学生安全观念和纪律意识。举办优秀企业

家、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优秀毕业生报告会引领学生向前辈和身边

的榜样学习。帮助学生牢固树立立足岗位、增强本领、服务群众、奉

献社会的职业理想,使认真、敬业、执着、创新成为职业学校学生的

人生追求。

三、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

  (七)优化服务产业发展的专业布局。职业学校要结合自身优势,

科学准确定位,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设置专业。要根据

我市“一个中心”、“三个迈进”和“五个常德”的发展定位、目

标和路径,结合我市产业发展的需要优化专业布局,重点发展与我

市旅游和现代服务业、生物科技与健康食品业、现代物流与电子商

务业、智能装备制造业以及现代农业技术等现代产业体系相关的专

业和专业群。鼓励职业学校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

带以及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发展战略需求,加强相关产业专业群

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开办专业审核制度和低质落后专业退出机制。

县市区教育局指导本地中职学校搞好专业结构调整。市教育局统筹

全市中职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市经济和产

业转型升级相匹配的特色专业体系,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转型升

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八)加强特色专业群建设。县市区教育局和职业学校要根据特色

专业体系建设规划,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

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和区域专业布局、错位发展的要求,

科学构建专业群,优化专业群建设。统筹推进特色专业群建设,启

动“市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计划,建设20个左右市级示范性

特色专业群,支持建设10个左右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依托市级

中职示范校项目,重点建设一批紧密对接产业发展的专业。稳步推进

中职市级重点(特色)专业建设,促进我市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整

体提升。

四、提升系统化培养水平

(九)积极支持中高职人才衔接培养。在坚持中高职各自办学定位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优势互补、衔接贯通的培养体系。支持湖南文理学院向应用型高等学校转型发展。支持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院校开展“3+3”、“2+3”、“3+2”中高职衔接办学。在做好专业设置、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衔接的基础上,重点完善专业课程衔接体系。

(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将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按照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调配师资、改革教法、完善实践、因材施教,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培养积极进取创新创业精神。建立健全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广泛开展创业规划大赛。建设3个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和一个全市共享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十一)拓宽技术技能人才终身学习通道。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促进工作实践、在职培训和学历教育互通互转。支持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职接受继续教育,根据职业发展需要,自主选择课程,自主安排学习进度。职业学校要根据学生以往学习情况、职业资格等级及工作经历和业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学分制、菜单式、模块化、开放型”教学,满足职业学校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和升学愿望。

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十二)促进校企协同育人。促进企业充分发挥重要主体作用,推动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切实增强职业学校技术技能积累能力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启动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积极推动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各职业学校要积极吸收行业专家进入学术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机构,在专业设置评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质量评价等方面主动接受行业指导。

(十三)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职业学校要加强与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行业企业的合作,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相关专业教学中。要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十四)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加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的实践性,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专业课时数一半以上。按照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教职成〔2016〕3号),组织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研究出台《常德市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细则》等文件,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规范实践性教学过程管理。

六、强化教学规范管理

(十五)推进教学标准建设。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职业学校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等教学管理文件,制定常德市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标准,开发中职专业技能抽查考试标准。职业学校分专业制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开发专业课程教学标准。强化标准的落实与实施,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标准实施培训,开展执行情况检查,并纳入对学校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鼓励职业学校结合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借鉴、引入企业岗位规范,制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十六)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制定的教学文件,适应生源、学制和培养模式的新特点,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教学组织建设,健全教学运行和督导管理机构,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教学指导机构。完善教学工作责任制,校长要切实履行教学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及时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坚持和完善巡课和听课制度,严格教学纪律和课堂纪律管理。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人员培训。完善中职学生毕业证核发管理办法。

(十七)完善质量评价制度。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控,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基础知识和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学校办学行为、学生巩固率、对口高考成绩等作为衡量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建立行业、企业、教科研机构或其他社会组织参与的教育教学质量多方评价机制。推动职业学校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监测点,切实有效地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不断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开展职业学校教学诊断和改进工作。全市职业学校每年要按要求发布教育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强化教育教学质量检测手段和结果运用机制。2017年开始实行全市中职公共基础课统考。完善专业技能抽查实施办法,逐步实现专业技能抽查全覆盖。深入开展“人人参与,校校比赛”的学生技能竞赛,提升市级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水平。

(十八)加强教材管理及教学资源建设。严格落实湖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管理的通知(湘教发〔2015〕36号)》要求,切实加强职业教育教材选用管理。中职学校公共课必须选用省教育厅公布的《湖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公共课教材用书目录》中的教材,专业课、选修课必须依据国家和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有关规定选用教材。定期开展职业学校教材使用、管理情况检查。支持职业学校联合相关行业企业,开发对接产业发展、适用性强的校本教材及仿真软件、教学平台、多媒体课件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推广国家、省、市教学成果获奖项目,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广泛应用。

七、完善质量保障机制

(十九)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按照“编制到校、经费包干、自主聘用、动态管理”的原则,落实职业学校教师编制标准,逐步完善教师编制管理动态调整机制。加大专业教师引进力度,要让专业教师进的来、留的住。积极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模式,重视公共基础课、实习实训、职业指导教师和兼职教师培养培训,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教师整体素质。切实落实国家、省级教师培训培养计划,有效开展市级教师培训工作,以市级专业(学科)教研联组为平台开展专题研修。加强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市级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中将职业学校单列。启动骨干“双师型”教师、职业教育“领军人才”、“职教大师工作室”等培养与建设工程。落实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和培训学分登记制度,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

(二十)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加快推进“三通工程”建设,广泛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将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列入职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组织全市中职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角色、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促进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形成一种教育与技术相辅相成的课堂教学新常态。坚持“应用为先”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促进优质信息化资源区域内共创共享。

(二十一)提高实习实训装备水平。按照教育部发布的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和“专业教学标准” 要求,建立满足学生专业基本技能训练需求,与行业企业生产技术要求、工艺流程、管理规范相适应的实习实训设备体系,2020年实现基本达标。加强实习实训设备的使用管理,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益。推进中高职、校企实习实训资源共建共享,通过建设省市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打造一批校企联合使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实习基地和教学工场。

(二十二)保证教学经费投入。强化教育教学经费预决算管理,依法依规保障教育教学经费投入,确保教育教学经费增长水平高于学校收入增长水平。严禁挤占、挪用教学经费。按照有关规定加强教育教学经费使用管理,提高教育教学经费使用效益。设立职业教育奖励基金,完善教育教学成果激励措施和奖励经费保障机制,市教育局重点奖励在市级及以上各类教育教学竞赛中获奖的学生、教师和学校。

(二十三)加强科研及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市、县、学校三级职业教育科研网络,市教科院要逐步按职业教育专业大类配备相应教研员,县市区教研室要配备专职职教教研员,职业学校要有专门的教研机构。加强教科研人员专业培训,提升职业教育科研能力。鼓励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支持一线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开展研究。加强市级职业教育专业(学科)联组建设与管理,完善职教教研经费的保障机制。

八、加强组织领导

(二十四)健全工作机制。各县市区教育局和职业学校要切实加强对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领导,坚持量的提高与质的提升并重,在做到普职比大致相当的基础上,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强化校长工作责任,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上来。

(二十五)加强督查落实。各县市区教育局和职业学校要创新工作机制,细化工作任务,确保教育教学改革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情况督促检查工作机制,要把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建立督查调研、情况通报、跟踪问效等制度,对典型做法和有效经验要及时总结,积极推广,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督促整改,确保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有序展开、有效落实、取得成效。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开 > 政务公开 > 行政文件

《常德市教育局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

发布时间:2016-12-05 14:59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常德市教育局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关于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

成〔2015〕6号)及《湖南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

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湘教发〔2016〕2号)要求,深化我市职业

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

  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适应经济新常态和技术

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

力作为重点任务,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健

全教学标准和质量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习方式和教学管理制

度,健全质量保障机制,为我市实施新常德新创业战略提供高素质技

术技能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遵循成长规律,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可

持续发展,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 

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坚持统筹推进、服务需求。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专业建设与产

 业发展对接,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优化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

 坚持系统培养、多样成才。以专业课程衔接为核心,促进中等和高

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创造条件。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着眼于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共同培育人才。

 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倡导教、

学、做并行,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落实德育首要地位。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切实落实《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教学指导纲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建设一批培育

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基地和德育实践基地。丰富德育

课程与教学资源,加强德育课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手段创新,充分发

挥其主渠道作用。加强法治教育,开展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

活动。加强德育工作和德育课教师队伍建设,组织班主任专题研修,

开展班主任基本功竞赛。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

统筹推进专业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

推动职业学校德育“一校一品”创建活动,建设10个富有特色的德育

品牌,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四)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完

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相融合的课

程体系,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健康体魄与心理品质、综合

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

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规定,开齐、开足、开好德育、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体育

与健康、艺术、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

 (五)提升学生文化艺术素养。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相关

课程中比重,有条件的职业学校要开设经典诵读、中华礼仪、传统技

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并拓宽选修课覆盖面。认真落实《湖

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教学指导纲要》,加强公共艺术教学,并

充分挖掘和利用“常德丝弦”、“澧州大鼓”、“桃源刺绣”等优秀

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加强学校文化

建设,精选优秀文化进校园,促进优秀企业文化进课堂。建设丰富多

彩的学生展示技艺和才华的平台,组建学生社团,开展社团活动。广

泛开展“文明风采”竞赛、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校园文化和主题教育

活动,举办职业学校“学校文化品牌设计大赛”、“校园艺术节”,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兴趣爱好和审美能力。


  (六)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积极探索常态化、长效性的职业精神

培育机制,重视崇尚劳动、敬业守信、创新务实等精神的培养。充

分利用实习实训等环节,培养学生坚忍不拔、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增强学生安全观念和纪律意识。举办优秀企业

家、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优秀毕业生报告会引领学生向前辈和身边

的榜样学习。帮助学生牢固树立立足岗位、增强本领、服务群众、奉

献社会的职业理想,使认真、敬业、执着、创新成为职业学校学生的

人生追求。

三、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

  (七)优化服务产业发展的专业布局。职业学校要结合自身优势,

科学准确定位,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设置专业。要根据

我市“一个中心”、“三个迈进”和“五个常德”的发展定位、目

标和路径,结合我市产业发展的需要优化专业布局,重点发展与我

市旅游和现代服务业、生物科技与健康食品业、现代物流与电子商

务业、智能装备制造业以及现代农业技术等现代产业体系相关的专

业和专业群。鼓励职业学校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

带以及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发展战略需求,加强相关产业专业群

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开办专业审核制度和低质落后专业退出机制。

县市区教育局指导本地中职学校搞好专业结构调整。市教育局统筹

全市中职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市经济和产

业转型升级相匹配的特色专业体系,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转型升

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八)加强特色专业群建设。县市区教育局和职业学校要根据特色

专业体系建设规划,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

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和区域专业布局、错位发展的要求,

科学构建专业群,优化专业群建设。统筹推进特色专业群建设,启

动“市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计划,建设20个左右市级示范性

特色专业群,支持建设10个左右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依托市级

中职示范校项目,重点建设一批紧密对接产业发展的专业。稳步推进

中职市级重点(特色)专业建设,促进我市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整

体提升。

四、提升系统化培养水平

(九)积极支持中高职人才衔接培养。在坚持中高职各自办学定位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优势互补、衔接贯通的培养体系。支持湖南文理学院向应用型高等学校转型发展。支持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院校开展“3+3”、“2+3”、“3+2”中高职衔接办学。在做好专业设置、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衔接的基础上,重点完善专业课程衔接体系。

(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将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按照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调配师资、改革教法、完善实践、因材施教,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培养积极进取创新创业精神。建立健全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广泛开展创业规划大赛。建设3个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和一个全市共享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十一)拓宽技术技能人才终身学习通道。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促进工作实践、在职培训和学历教育互通互转。支持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职接受继续教育,根据职业发展需要,自主选择课程,自主安排学习进度。职业学校要根据学生以往学习情况、职业资格等级及工作经历和业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学分制、菜单式、模块化、开放型”教学,满足职业学校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和升学愿望。

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十二)促进校企协同育人。促进企业充分发挥重要主体作用,推动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切实增强职业学校技术技能积累能力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启动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积极推动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各职业学校要积极吸收行业专家进入学术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机构,在专业设置评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质量评价等方面主动接受行业指导。

(十三)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职业学校要加强与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行业企业的合作,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相关专业教学中。要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十四)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加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的实践性,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专业课时数一半以上。按照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教职成〔2016〕3号),组织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研究出台《常德市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细则》等文件,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规范实践性教学过程管理。

六、强化教学规范管理

(十五)推进教学标准建设。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职业学校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等教学管理文件,制定常德市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标准,开发中职专业技能抽查考试标准。职业学校分专业制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开发专业课程教学标准。强化标准的落实与实施,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标准实施培训,开展执行情况检查,并纳入对学校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鼓励职业学校结合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借鉴、引入企业岗位规范,制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十六)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制定的教学文件,适应生源、学制和培养模式的新特点,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教学组织建设,健全教学运行和督导管理机构,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教学指导机构。完善教学工作责任制,校长要切实履行教学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及时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坚持和完善巡课和听课制度,严格教学纪律和课堂纪律管理。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人员培训。完善中职学生毕业证核发管理办法。

(十七)完善质量评价制度。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控,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基础知识和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学校办学行为、学生巩固率、对口高考成绩等作为衡量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建立行业、企业、教科研机构或其他社会组织参与的教育教学质量多方评价机制。推动职业学校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监测点,切实有效地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不断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开展职业学校教学诊断和改进工作。全市职业学校每年要按要求发布教育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强化教育教学质量检测手段和结果运用机制。2017年开始实行全市中职公共基础课统考。完善专业技能抽查实施办法,逐步实现专业技能抽查全覆盖。深入开展“人人参与,校校比赛”的学生技能竞赛,提升市级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水平。

(十八)加强教材管理及教学资源建设。严格落实湖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管理的通知(湘教发〔2015〕36号)》要求,切实加强职业教育教材选用管理。中职学校公共课必须选用省教育厅公布的《湖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公共课教材用书目录》中的教材,专业课、选修课必须依据国家和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有关规定选用教材。定期开展职业学校教材使用、管理情况检查。支持职业学校联合相关行业企业,开发对接产业发展、适用性强的校本教材及仿真软件、教学平台、多媒体课件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推广国家、省、市教学成果获奖项目,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广泛应用。

七、完善质量保障机制

(十九)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按照“编制到校、经费包干、自主聘用、动态管理”的原则,落实职业学校教师编制标准,逐步完善教师编制管理动态调整机制。加大专业教师引进力度,要让专业教师进的来、留的住。积极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模式,重视公共基础课、实习实训、职业指导教师和兼职教师培养培训,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教师整体素质。切实落实国家、省级教师培训培养计划,有效开展市级教师培训工作,以市级专业(学科)教研联组为平台开展专题研修。加强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市级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中将职业学校单列。启动骨干“双师型”教师、职业教育“领军人才”、“职教大师工作室”等培养与建设工程。落实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和培训学分登记制度,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

(二十)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加快推进“三通工程”建设,广泛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将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列入职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组织全市中职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角色、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促进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形成一种教育与技术相辅相成的课堂教学新常态。坚持“应用为先”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促进优质信息化资源区域内共创共享。

(二十一)提高实习实训装备水平。按照教育部发布的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和“专业教学标准” 要求,建立满足学生专业基本技能训练需求,与行业企业生产技术要求、工艺流程、管理规范相适应的实习实训设备体系,2020年实现基本达标。加强实习实训设备的使用管理,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益。推进中高职、校企实习实训资源共建共享,通过建设省市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打造一批校企联合使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实习基地和教学工场。

(二十二)保证教学经费投入。强化教育教学经费预决算管理,依法依规保障教育教学经费投入,确保教育教学经费增长水平高于学校收入增长水平。严禁挤占、挪用教学经费。按照有关规定加强教育教学经费使用管理,提高教育教学经费使用效益。设立职业教育奖励基金,完善教育教学成果激励措施和奖励经费保障机制,市教育局重点奖励在市级及以上各类教育教学竞赛中获奖的学生、教师和学校。

(二十三)加强科研及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市、县、学校三级职业教育科研网络,市教科院要逐步按职业教育专业大类配备相应教研员,县市区教研室要配备专职职教教研员,职业学校要有专门的教研机构。加强教科研人员专业培训,提升职业教育科研能力。鼓励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支持一线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开展研究。加强市级职业教育专业(学科)联组建设与管理,完善职教教研经费的保障机制。

八、加强组织领导

(二十四)健全工作机制。各县市区教育局和职业学校要切实加强对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领导,坚持量的提高与质的提升并重,在做到普职比大致相当的基础上,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强化校长工作责任,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上来。

(二十五)加强督查落实。各县市区教育局和职业学校要创新工作机制,细化工作任务,确保教育教学改革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情况督促检查工作机制,要把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建立督查调研、情况通报、跟踪问效等制度,对典型做法和有效经验要及时总结,积极推广,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督促整改,确保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有序展开、有效落实、取得成效。

Baidu
map